一种电动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0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助力车,特别是涉及电动助力车技术领域,包括前车架、底车架以及车架主体管,底车架位于前车架的一侧,车架主体管安装在前车架与底车架之间。通过将电池以及控制器安装至车架主体管内部,然后用后尾灯封住车架主体管中内孔的开口,这样提高了电池以及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另外上中管和下中管与车架主体管焊接为一体,通过衬套插入上中管与下中管之间,使得内孔内部分隔出走线腔,这样电池以及控制器安装至车架主体管内部后,电线可以通过走线腔进行走线,避免座管在调节高度时电线出现磨损的现象,提高了电线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传统的电动助力车普遍是将电池安装至中管后方,导致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小型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使用前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传统的电动助力车,普遍是将电池安装至中管后方,这样电池会暴露在外界,不仅容易积灰,而且容易损坏,导致电池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以解决传统的电动助力车普遍是将电池安装至中管后方,导致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前车架、底车架以及车架主体管,所述底车架位于前车架的一侧,所述车架主体管安装在前车架与底车架之间,所述车架主体管下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下中管,所述车架主体管上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上中管,所述下中管与上中管内部之间设有衬套,所述上中管上端设有座管,所述座管下端依次穿过上中管、衬套以及下中管,所述上中管上端外侧与座管之间安装有座夹。作为优选的,所述车架主体管内部设有内孔,所述下中管和上中管均与所述内孔相通,所述内孔右端贯通车架主体管。作为优选的,所述衬套向下穿过所述内孔,所述衬套下端穿过下中管与车架主体管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衬套上端固定有挡环,所述衬套上端延伸出上中管,所述挡环下端面紧贴上中管上端面。作为优选的,所述内孔内部左侧安装有电池,所述衬套位于电池右侧,所述内孔内部且位于衬套前后两侧分隔有走线腔。作为优选的,所述内孔内部且位于衬套右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池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且电线穿过所述走线腔。作为优选的,所述内孔右端开口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后尾灯。作为优选的,所述座管、上中管以及衬套三者之间通过座夹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电动助力车,通过将电池以及控制器安装至车架主体管内部,然后用后尾灯封住车架主体管中内孔的开口,这样提高了电池以及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另外上中管和下中管与车架主体管焊接为一体,通过衬套插入上中管与下中管之间,使得内孔内部分隔出走线腔,这样电池以及控制器安装至车架主体管内部后,电线可以通过走线腔进行走线,避免座管在调节高度时电线出现磨损的现象,提高了电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前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车架主体管右剖面示意图。图中:1、前车架;2、底车架;3、车架主体管;4、下中管;5、上中管;6、后尾灯;7、座管;8、座夹;9、衬套;10、电池;11、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前车架1、底车架2以及车架主体管3,所述底车架2位于前车架1的一侧,所述车架主体管3安装在前车架1与底车架2之间,所述车架主体管3下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下中管4,所述车架主体管3上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上中管5,所述下中管4与上中管5内部之间设有衬套9,所述上中管5上端设有座管7,所述座管7下端依次穿过上中管5、衬套9以及下中管4,所述上中管5上端外侧与座管7之间安装有座夹8,所述车架主体管3内部设有内孔,所述下中管4和上中管5均与所述内孔相通,所述内孔右端贯通车架主体管3,所述衬套9向下穿过所述内孔,所述衬套9下端穿过下中管4与车架主体管3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衬套9上端固定有挡环,所述衬套9上端延伸出上中管5,所述挡环下端面紧贴上中管5上端面,所述内孔内部左侧安装有电池10,所述衬套9位于电池10右侧,所述内孔内部且位于衬套9前后两侧分隔有走线腔,所述内孔内部且位于衬套9右侧安装有控制器11,所述电池10通过电线与控制器11连接,且电线穿过所述走线腔,首先,将电池10沿着内孔右端开口穿入车架主体管3内部左侧,随后将衬套9从上往下插入上中管5,衬套9下端穿过下中管4与车架主体管3之间的连接部位后,挡环下端面紧贴着上中管5上端面,避免衬套9继续往下移动,衬套9穿过内孔内部后,会分隔出走线腔,这时可以将电池10中的电线穿过走线腔拉出进行接线工作,之后将控制器11沿着内孔右端开口穿入车架主体管3内部,使得控制器11位于衬套9右侧,然后将座管7从上往下穿入衬套9,使座管7下端穿过下中管4,最后将座夹8套在座管7与上中管5之间锁紧就可;另外,因为上中管5和下中管4与车架主体管3焊接为一体,所以增加了整体强度;进一步的,通过将电池10以及控制器11安装至车架主体管3内部,可以减少电池10以及控制器11的积灰和损坏,从而提高了电池10以及控制器11的使用寿命。所述内孔右端开口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后尾灯6,将电池10以及控制器11安装至车架主体管3内部后,通过螺栓将后尾灯6固定在内孔的开口处,这样利用后尾灯6封住车架主体管3中内孔的开口,可以避免异物进入车架主体管3内。所述座管7、上中管5以及衬套9三者之间通过座夹8卡接,由于座夹8配套设置有螺栓和螺帽,使得通过将螺帽拧松后,座管7、上中管5以及衬套9三者之间松动,这样可以上下拉扯座管7调节座管7的高度,最后再拧紧螺帽就可锁紧座管7,由于电线可以通过走线腔进行走线,使得避免在座管7调节高度时电线出现磨损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电线的使用寿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前车架(1)、底车架(2)以及车架主体管(3),所述底车架(2)位于前车架(1)的一侧,所述车架主体管(3)安装在前车架(1)与底车架(2)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架主体管(3)下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下中管(4),所述车架主体管(3)上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上中管(5),所述下中管(4)与上中管(5)内部之间设有衬套(9),所述上中管(5)上端设有座管(7),所述座管(7)下端依次穿过上中管(5)、衬套(9)以及下中管(4),所述上中管(5)上端外侧与座管(7)之间安装有座夹(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前车架(1)、底车架(2)以及车架主体管(3),所述底车架(2)位于前车架(1)的一侧,所述车架主体管(3)安装在前车架(1)与底车架(2)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主体管(3)下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下中管(4),所述车架主体管(3)上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上中管(5),所述下中管(4)与上中管(5)内部之间设有衬套(9),所述上中管(5)上端设有座管(7),所述座管(7)下端依次穿过上中管(5)、衬套(9)以及下中管(4),所述上中管(5)上端外侧与座管(7)之间安装有座夹(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管(3)内部设有内孔,所述下中管(4)和上中管(5)均与所述内孔相通,所述内孔右端贯通车架主体管(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9)向下穿过所述内孔,所述衬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响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