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2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包括顶模,所述顶模的底部设置有底模,所述顶模和底模通过对装孔固定连接,所述顶模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模腔中浇注金属液的浇注孔,所述底模两侧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安装有可令铸造模倾斜状落地滚动时使用的脚辊;所述振动腔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底模的成型腔轮廓结构一致,所述振动腔内安装有令底模注料成型时形成底部振动效应的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采用挤压振动法可令两振动座对注入金属液的成型腔由底部振动,使得底部成型腔内浇注的金属液料被振动混匀,令溶液到达模腔的任何位置,由此可令在模腔内成型后的变速箱壳体件不会出现沙眼或缺料现象,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铸造类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变速箱金属壳结构复杂,因此在实际加工时,其外壳多采用铸造工艺制作而成,且为降低成本,大多数变速箱的外壳采用铸铁制成,铸造模具具有批量加工特性,在铸造行业中因其成本低廉、成型简单、并可适应于批量产品的成型制作,因此被广泛应用。变速箱铸造过程中,因其轮廓复杂,铸铁液料在底部成型腔中成型时,因布料不均,易出现缺料或沙眼现象,导致最终成型的变速箱外壳质量较低,后期修复时效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在底模底部开设了振动腔,在振动腔中设置了振动座,模具浇料后可达到振动均料的目的,最终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包括顶模,所述顶模的底部设置有底模,所述顶模和底模通过对装孔固定连接,所述顶模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模腔中浇注金属液的浇注孔,所述底模两侧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安装有可令铸造模倾斜状落地滚动时使用的脚辊;所述底模自底部向上开设有振动腔,所述振动腔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底模的成型腔轮廓结构一致,所述振动腔内安装有令底模注料成型时形成底部振动效应的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的内边棱均还焊接有一片倾斜板,所述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之间通过三处弹簧共连。作为优选,所述振动腔内设置有左右两处导向杆,两处导向杆上共同套装有承压板,承压板的底面上开设有承压孔。作为优选,所述承压板为梯形压板,所述承压板的两侧倾斜面挤压于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内边棱所设置的倾斜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的外壁面与振动腔的内壁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距离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底模的底面开设有振动腔,此振动腔的轮廓结构与底部模腔的轮廓结构一致,而又在振动腔内设置有两组振动座,两振动座之间通过三组弹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位于振动腔中的双向式振动结构,采用挤压振动法可令两振动座对注入金属液的成型腔由底部振动,使得底部成型腔内浇注的金属液料被振动混匀,令溶液到达模腔的任何位置,由此可令在模腔内成型后的变速箱壳体件不会出现沙眼或缺料现象,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2.振动座操作时,是在模具吊起时由工作人员自底部向上锤击完成,操作过程更加简便,两振动座结构与底模中的成型腔结构轮廓一致,因此两振动座振动时,可更加有效的对底腔中各个区域流入的金属液料振匀,由此本振动座结构设计合理,振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开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拆解后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振动座和第二振动座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倾斜板和承压板断开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顶模;2、浇注孔;3、对装孔;4、底模;5、转槽;6、脚辊;7、振动腔;8、第一振动座;9、第二振动座;10、承压板;11、承压孔;12、导向杆;13、倾斜板;1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参照附图1-5,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顶模1的底部设置有底模4,在实际使用时将顶模1和底模4通过对装孔3穿入螺栓的方式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构成了成型腔,还在顶模1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模腔中浇注金属液的浇注孔2,将铸造用的金属液由此浇注孔2注入成型中成型出想要的变速箱壳体毛坯件,然后再将顶模1和底模4分开,将成型件取出,还在底模4两侧开设有转槽5,转槽5内安装有可令铸造模倾斜状落地滚动时使用的脚辊6,在实际使用时,利用行吊设备将本铸造模具吊起,令一侧脚辊6先落地,然后另一侧缓慢落地,再令另一侧脚辊6落地,再令另一侧缓慢落地,重复此项操作,可令成型中的浇注料达到流动式均料的目的,由此可令注入的浇注料到达成型腔的每个角落,以防成型产品件出现缺料现象,脚辊6尺寸较长,且位于两侧对称设置,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一侧先落地接着另一侧落地时更加平稳。如图3、图4所示,底模4自底部向上开设有振动腔7,振动腔7的轮廓结构与底模4的成型腔轮廓结构一致,振动腔7内安装有令底模4注料成型时形成底部振动效应的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由于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的外壁面与振动腔7的内壁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距离间隙,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动作时,会撞击于振动腔7的内壁上,由此可令振动腔7所在的模具成型腔中的溶液物料达到振动式均料的目的,由此可令注入的浇注料更好的到达成型腔的每个角落,进一步防止产品件成型后出现缺料现象。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的内边棱均还焊接有一片受压后令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朝向于振动腔7侧壁振移动作的倾斜板13,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之间通过三处弹簧14共连,使得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向两侧振动后弹性复位,结构设计合理。如图4、图5所示,振动腔7内设置有左右两处导向杆12,两处导向杆12上共同套装有用于向下挤压倾斜板13的承压板10,当承压板10受捶击力向内移动时,会利用倾斜面挤压倾斜板13向两侧移动,由此可迫使倾斜板13所在的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向两侧撞击动作,从而对振动腔7内壁形成振动性撞击。工作原理:浇注时,先利用临时螺栓将顶模1和底模4由对装孔3锁紧连接,由浇注孔2向成型腔中注入金属性溶液,根据生产需要,可利用车间内的行吊或行车,起吊模具的一侧,令一侧脚辊6先落地,然后另一侧缓慢落地,再换令另一侧脚辊6落地,再令另一侧缓慢落地,重复此项操作,可令成型中的浇注料达到流动式均料的目的,由此可令注入的浇注料到达成型腔的每个角落,以防最终获得的产品成型件出现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1)的底部设置有底模(4),所述顶模(1)和底模(4)通过对装孔(3)固定连接,所述顶模(1)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模腔中浇注金属液的浇注孔(2),所述底模(4)两侧开设有转槽(5),所述转槽(5)内安装有可令铸造模倾斜状落地滚动时使用的脚辊(6);/n所述底模(4)自底部向上开设有振动腔(7),所述振动腔(7)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底模(4)的成型腔轮廓结构一致,所述振动腔(7)内安装有令底模(4)注料成型时形成底部振动效应的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1)的底部设置有底模(4),所述顶模(1)和底模(4)通过对装孔(3)固定连接,所述顶模(1)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模腔中浇注金属液的浇注孔(2),所述底模(4)两侧开设有转槽(5),所述转槽(5)内安装有可令铸造模倾斜状落地滚动时使用的脚辊(6);
所述底模(4)自底部向上开设有振动腔(7),所述振动腔(7)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底模(4)的成型腔轮廓结构一致,所述振动腔(7)内安装有令底模(4)注料成型时形成底部振动效应的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座(8)和第二振动座(9)的内边棱均还焊接有一片倾斜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康刘子建周小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传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