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165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塔体、塔外浆液箱;吸收塔塔体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塔底浆液池、烟气入口、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烟气出口;塔底浆液池、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位于吸收塔塔体的内部;塔外浆液箱通过连通管与塔底浆液池连通;塔底浆液池与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连通,第一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一循环泵;塔外浆液箱与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连通,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二循环泵。不建新脱硫塔,成倍提高脱硫量,且达到超低排放,节省成本,缩短改造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
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燃用高硫煤(收到基硫含量2%以上)的超洁净排放改造,脱硫效率要达到99%以上,常规的超洁净排放改造的技术路线已不能满足,双塔双循环、单塔双循环技术路线可以明显提高脱硫效率,因此在高硫煤超低排放改造中使用比较多。但改造工期时间长,投资总额高。若采用炉内脱硫和炉外脱硫相结合,脱硫塔处理量不能大于3000mg/Nm³。在炉内脱硫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不得不降负荷运行,经济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塔体、塔外浆液箱;吸收塔塔体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塔底浆液池、烟气入口、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烟气出口;塔底浆液池、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位于吸收塔塔体的内部;塔外浆液箱通过连通管与塔底浆液池连通;塔底浆液池与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连通,第一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一循环泵;塔外浆液箱与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连通,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二循环泵。进一步的,第一喷淋层设置为四层,第二喷淋层设置为两层,第一喷淋层位于第二喷淋层下方。进一步的,吸收塔塔体上设置第一供浆管,第一供浆管上设置两台并联的第一供浆泵,塔外浆液箱上设置第二供浆管,第二供浆管上设置两台并联的第二供浆泵。进一步的,吸收塔塔体底部设置提供氧气的工作氧化风机和备用氧化风机。进一步的,塔外浆液箱的直径×高尺寸为8.5m×16m。进一步的,塔外浆液箱内设置3台侧进式搅拌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对原吸收塔新增喷淋层,设置塔外浆液箱,提高吸收塔整体运行负荷;不建新脱硫塔,成倍提高脱硫量,且达到超低排放,节省成本,缩短改造工期。湿法脱硫高硫煤达到SO2排放低于35mg/Nm3(标干,6%O2)的超低排放标准目标。通过对脱硫系统的增容改造,满足锅炉在BMCR工况条件下,湿法脱硫入口7000mg/Nm3(标干,6%O2),且入口浓度短时(1-3h)浮动+10%条件下,达到SO2排放低于35mg/Nm3(标干,6%O2)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吸收塔塔体;11、烟气入口;12、烟气出口;13、塔底浆液池;2、湍流器;3、高效除雾器;4、第一喷淋层;41、第一循环管道;42、第一循环泵;5、第二喷淋层;51、第二循环管道;52、第二循环泵;6、塔外浆液箱;7、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塔体1、塔外浆液箱6;吸收塔塔体1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塔底浆液池13、烟气入口11、湍流器2、第一喷淋层4、第二喷淋层5、高效除雾器3、烟气出口12;塔底浆液池13、湍流器2、第一喷淋层4、第二喷淋层5、高效除雾器3位于吸收塔塔体1的内部;塔外浆液箱6通过连通管与塔底浆液池13连通;塔底浆液池13与第一喷淋层4通过第一循环管道41连通,第一循环管道41上设置第一循环泵42;塔外浆液箱6与第二喷淋层5通过第二循环管道51连通,第二循环管道51上设置第二循环泵52。塔外浆液箱6布置在吸收塔塔体1的附近,塔外浆液箱6的设计,增加了吸收塔塔体1内浆液的供应量,避免了吸收塔塔体1内硫含量高而浆液不足的情况。塔外浆液箱6与吸收塔的塔底浆液池13通过连通管进行浆液连通,保证了充足的浆液停留时间和石膏结晶时间。烟气从烟气入口11进入到吸收塔塔体1内,经过湍流器2均流后,与第一循环泵42、第二循环泵52所提供的吸收循环浆液进行接触,脱除烟气中的SO2。第一喷淋层4设置为四层,第二喷淋层5设置为两层,第一喷淋层4位于第二喷淋层5下方。吸收塔塔体1上设置第一供浆管,第一供浆管上设置两台并联的第一供浆泵,塔外浆液箱6上设置第二供浆管,第二供浆管上设置两台并联的第二供浆泵。第一供浆管和第一供浆泵的设置,可以对吸收塔塔体1进行单独供浆和PH单独控制;第二供浆管和第二供浆泵的设置,可以对塔外浆液箱6进行单独供浆和PH单独控制,吸收塔塔体1内也可以通过塔外浆液箱6的浆液量来调整吸收塔塔体1内的浆液PH值,PH值调整更加方便精确,适合不同负荷工况对脱硫效率的要求。吸收塔塔体1底部设置提供氧气的工作氧化风机和备用氧化风机。氧化风机设置为4台,进行氧化分量的优化分配,可以使吸收塔塔体1与塔外浆液箱6进行充分的浆液氧化,保证氧化效果。塔外浆液箱6的直径×高尺寸为8.5m×16m。塔外浆液箱6内设置3台侧进式搅拌器。采用侧进式搅拌器对浆液进行搅拌,防止浆液沉积。上面仅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塔体、塔外浆液箱;吸收塔塔体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塔底浆液池、烟气入口、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烟气出口;塔底浆液池、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位于吸收塔塔体的内部;塔外浆液箱通过连通管与塔底浆液池连通;塔底浆液池与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连通,第一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一循环泵;塔外浆液箱与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连通,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二循环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塔体、塔外浆液箱;吸收塔塔体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塔底浆液池、烟气入口、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烟气出口;塔底浆液池、湍流器、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高效除雾器位于吸收塔塔体的内部;塔外浆液箱通过连通管与塔底浆液池连通;塔底浆液池与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连通,第一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一循环泵;塔外浆液箱与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连通,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第二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洁净排放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喷淋层设置为四层,第二喷淋层设置为两层,第一喷淋层位于第二喷淋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亚军张志强王利民杨立旋李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宏光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