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6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主体、旋流板、喷淋装置、圆筒、过滤器元件、罩和油凝集构件;喷淋装置为三层,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设置在位于脱硫塔主体顶部的一侧,空气流出的空气出口位于另一侧,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安装在脱硫塔主体的下部,并设置有防护件以覆盖圆筒,O形环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外侧,旋流板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内部,旋流板具有在空气中产生旋流的功能;在旋流板的下方,安装有中空的过滤器元件和中空的罩,罩设置在过滤器元件的内周上,在罩的结构中,设置有两个圆筒构件以形成双重结构。过滤介质夹在两个圆筒构件之间,油凝集构件设置在圆筒构件的内周上,罩和过滤器元件一体化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
技术介绍
燃煤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形成的大气污染,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产生的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等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在挑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燃煤行业纷纷采用不同的脱硫脱硝装置与工艺对烟气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工业上应用最普遍的脱硫塔,在脱硫过程中,脱硫剂与烟气中的SO2反应时间短,影响脱硫效率,烟气脱硫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旨在解决现有的脱硫技术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主体、旋流板、喷淋装置、圆筒、过滤器元件、罩和油凝集构件;喷淋装置为三层,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设置在位于脱硫塔主体顶部的一侧,空气流出的空气出口位于另一侧,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安装在脱硫塔主体的下部,并设置有防护件以覆盖圆筒,O形环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外侧,旋流板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内部,旋流板具有在空气中产生旋流的功能;在旋流板的下方,安装有中空的过滤器元件和中空的罩,罩设置在过滤器元件的内周上,在罩的结构中,设置有两个圆筒构件以形成双重结构。过滤介质夹在两个圆筒构件之间,油凝集构件设置在圆筒构件的内周上,罩和过滤器元件一体化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叶片和狭缝设置在旋流板的外周端,空气通过旋流板会产生涡流。进一步地,圆筒构件形成有多个孔,过滤介质和油凝集构件通过孔彼此连通。进一步地,挡板设置在过滤器元件和罩的下方,挡板具有向上凸的伞形,并且其尖端倾斜向下。进一步地,在圆筒和防护件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积存在圆筒的内下端的水滴、异物和油的手动排出机构。进一步地,喷淋装置包括多个椭圆式分布的喷淋管道,在喷淋管道上设置有喷嘴。本技术的旋流板式脱硫塔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燃煤锅炉治理烟气中SO2的设备,利用在塔体内加装旋流板,延长烟气存留时间,增加药剂与二氧化硫的反应时间,使气液充分逆流接触,脱硫率能达90%以上,同时兼有有除尘效果,基建投资少,操作较简单,具有较好的脱硫及除尘功能。脱硫塔的自主设计以及所有附属设备选型均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执行,经过几年的摸索运行并优化,使烟气的排放指标均低于环保监测要求的同时可做到脱硫药剂的最大化利用,节约生产投入成本,减少脱硫副产物的排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旋流板式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S处的圆筒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旋流板式脱硫塔的圆筒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旋流板式脱硫塔的旋流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旋流板式脱硫塔的喷淋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所示,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16设置在位于旋流板式脱硫塔1顶部的主体25的一侧,空气流出的空气出口17位于另一侧,气体顺着箭头A的方向进入,顺着箭头E的方向流出。将上表面开口的圆筒18安装在主体25的下部,并设置有防护件19以覆盖圆筒18。圆筒18具有存储水滴等的功能,并且有足够的空间。O形环26安装在圆筒18的上端部的外侧,以防止从主体25和圆筒18之间的空间泄漏到外部。安装在主体25中的旋流板11布置在圆筒18的上端部的内部。旋流板11具有在空气中产生旋流的功能。多个叶片11a和狭缝11b设置在旋流板11的外周端,空气顺着箭头B的方向通过旋流板11会产生涡流。利用在塔体内的旋流板11,有效延长了烟气存留时间,增加药剂与二氧化硫的反应时间,使气液充分逆流接触,脱硫率能达90%以上,同时兼有有除尘效果。在旋流板11的下方,安装有中空的过滤器元件12和中空的罩13。罩13设置在过滤器元件12的内周上。过滤器元件12的材料是聚丙烯纤维,并且其直径为大约20至70μm。过滤器元件12的厚度约为2至3mm。在罩13的结构中,设置有两个圆筒构件21以形成双重结构。过滤介质22夹在两个圆筒构件21之间,并且油凝集构件23设置在圆筒构件21的内周上。过滤介质22的厚度为约0.4mm,过滤介质22的厚度为0.4mm。油凝集构件23厚度为约圆筒构件21的厚度为约1mm。过滤介质22的直径为约0.5至4μm。如图1所示。圆筒构件21形成有多个孔21a,过滤介质22和油凝集构件23通过孔21a彼此连通。圆筒构件21具有作为增强材料的功能,并且该材料可以是树脂。通过将罩13和过滤器元件12一体化而整体上确保了圆筒构件21的强度。因此,由于树脂比不锈钢板便宜,因此可以实现成本降低。此外,挡板15设置在过滤器元件12和罩13的下方。挡板15具有向上凸的伞形,并且其尖端倾斜向下。在挡板15的外周面与圆筒18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15a。挡板15具有防止从间隙15a向下方下落的异物吹起的功能。在挡板15的内部,在罩13的中空部分的底部位置处形成底部位置通道38,并且与底部位置通道38相对地设置有阀体46和用于容纳弹簧24的弹簧支撑构件44。弹簧24布置在挡板15的下表面上。弹簧24的一端与弹簧支撑构件44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弹簧24的另一端与阀体46接触。弹簧24向上偏压阀体46。阀体46和弹簧24构成开闭阀14。开闭阀14由于罩13和圆筒18的中空部分中的空气的压力差而开闭。弹簧支撑构件44中形成有通道45。此外,在圆筒18和防护件19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积存在圆筒18的内下端的水滴、异物和油的手动排出机构20。手动排出机构20包括:排出流路支撑部40,其设置在防护件19的底面上,其内周具有部分内螺纹;以及排出流路部件41,其外圆周具有部分外螺纹。此外,阀座构件42和阀体43布置在圆筒18中。圆筒18的内部通过排出流路构件41中的流动路径与外部连通。空气入口16通过进气通道27与旋流板11的入口侧的环形通道28连通。此外,空气入口16通过进气通道27与作为旋流板11的出口侧的旋流通道29连通。旋流通道29经由过滤器元件12和罩13与罩13的中空部的中央下部通道30连通,并经由罩13位于上部中央的上部通道31和空气出口17的出口通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主体、旋流板、喷淋装置、圆筒、过滤器元件、罩和油凝集构件;喷淋装置为三层,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设置在位于脱硫塔主体顶部的一侧,空气流出的空气出口位于另一侧,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安装在脱硫塔主体的下部,并设置有防护件以覆盖圆筒,O形环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外侧,旋流板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内部,旋流板具有在空气中产生旋流的功能;在旋流板的下方,安装有中空的过滤器元件和中空的罩,罩设置在过滤器元件的内周上,在罩的结构中,设置有两个圆筒构件以形成双重结构,过滤介质夹在两个圆筒构件之间,油凝集构件设置在圆筒构件的内周上,罩和过滤器元件一体化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主体、旋流板、喷淋装置、圆筒、过滤器元件、罩和油凝集构件;喷淋装置为三层,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设置在位于脱硫塔主体顶部的一侧,空气流出的空气出口位于另一侧,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安装在脱硫塔主体的下部,并设置有防护件以覆盖圆筒,O形环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外侧,旋流板安装在圆筒的上端部的内部,旋流板具有在空气中产生旋流的功能;在旋流板的下方,安装有中空的过滤器元件和中空的罩,罩设置在过滤器元件的内周上,在罩的结构中,设置有两个圆筒构件以形成双重结构,过滤介质夹在两个圆筒构件之间,油凝集构件设置在圆筒构件的内周上,罩和过滤器元件一体化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板式脱硫塔,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玮李欣王彬范嘉鸣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净月潭供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