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8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筒,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高效沉淀滤料,所述高效沉淀滤料处设有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两个溢流堰,所述进水口处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管道混合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不仅可以通过壳体内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澄清池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处理高效,且通过大阻力配水装置、高效沉淀滤料,使得采用合理的污泥回流结构,提高沉淀效率,同时通过高效泥水混合装置,采用射流原理进行排泥,避免常规排泥的污泥集聚情况,尤其适用于大浊度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澄清池
本技术涉及澄清池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澄清池。
技术介绍
澄清池就是完成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及絮凝体与水的分离三个过程于一体的专门设备,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现有的澄清池大多结构复杂,布局不够合理,占地面积较大,且在排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泥聚集的情况,使得影响澄清过程,同时采用常规的污泥回流结构,使得污泥沉淀效果较差,污泥的沉淀速率较慢,因此提出一种高效澄清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澄清池,不仅可以通过壳体内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澄清池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处理高效,且通过大阻力配水装置、高效沉淀滤料,使得采用合理的污泥回流结构,提高沉淀效率,同时通过高效泥水混合装置,采用射流原理进行排泥,避免常规排泥的污泥集聚情况,尤其适用于大浊度原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高效泥水混合装置,所述高效泥水混合装置上固定连接有中心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筒,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高效沉淀滤料,所述高效沉淀滤料处设有振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两个溢流堰,所述进水口处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管道混合器。优选地,两个所述大阻力配水装置分别与壳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中心进水管的上端位于导流筒的内部。优选地,所述高效沉淀滤料位于壳体与导流筒之间,所述高效沉淀滤料的中端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导流筒的外壁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是由顶框、两个伸缩杆、两个弹簧、两个螺旋叶发动机、两个中轴、两个转动条形板、四个第一凸顶块、四个第二凸顶块共同组成,所述顶框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均与顶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高效沉淀滤料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于两个伸缩杆上,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顶框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与高效沉淀滤料相连接,两个所述螺旋叶发动机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旋叶发动机均位于高效沉淀滤料的下端,两个所述中轴分别与两个螺旋叶发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条形板分别与两个中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侧两个所述第一凸顶块与一侧转动条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凸顶块与高效沉淀滤料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凸顶块与两个第二凸顶块均为楔形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壳体内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澄清池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处理高效。2、本技术,通过中心进水管、导流筒,使得将常规澄清池的絮凝与沉淀段结合在一起,减少占地面积。3、本技术,通过大阻力配水装置、高效沉淀滤料,使得采用合理的污泥回流结构,提高沉淀效率。4、本技术,通过高效泥水混合装置,采用射流原理进行排泥,避免常规排泥的污泥集聚情况,尤其适用于大浊度原水。5、本技术,通过振动装置,使得清水中含有的少量絮体与高效沉淀滤料中结构接触后形成污泥能够在振动的作用下,快速脱离高效沉淀滤料中,提升污泥的沉淀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合理,不仅可以通过壳体内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澄清池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处理高效,且通过大阻力配水装置、高效沉淀滤料,使得采用合理的污泥回流结构,提高沉淀效率,同时通过高效泥水混合装置,采用射流原理进行排泥,避免常规排泥的污泥集聚情况,尤其适用于大浊度原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澄清池的高效沉淀滤料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中:1壳体、2进水口、3高效泥水混合装置、4中心进水管、5大阻力配水装置、6导流筒、7高效沉淀滤料、8溢流堰、9管道混合器、10顶框、11伸缩杆、12弹簧、13螺旋叶发动机、14中轴、15转动条形板、16第一凸顶块、17第二凸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2,进水口2处设有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通过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采用射流原理进行排泥,避免常规排泥的污泥集聚情况,尤其适用于大浊度原水。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上固定连接有中心进水管4,壳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5,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5分别与壳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使得水流中大部分矾花向下沉淀通过大阻力配水装置5后,与底部污泥层接触形成污泥。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筒6,中心进水管4的上端位于导流筒6的内部,通过中心进水管4与导流筒6的设置,使得将常规澄清池的絮凝与沉淀段结合在一起,减少占地面积。壳体1的内部设有高效沉淀滤料7,高效沉淀滤料7位于壳体1与导流筒6之间,高效沉淀滤料7的中端设有通口,通口与导流筒6的外壁滑动连接,清水向上经高效沉淀滤料7,其中含有的少量絮体与高效沉淀滤料7中结构接触后形成污泥下落。高效沉淀滤料7处设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是由顶框10、两个伸缩杆11、两个弹簧12、两个螺旋叶发动机13、两个中轴14、两个转动条形板15、四个第一凸顶块16、四个第二凸顶块17共同组成,顶框10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伸缩杆11的一端均与顶框10固定连接,两个伸缩杆11的另一端均与高效沉淀滤料7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2分别套于两个伸缩杆11上,两个伸缩杆11均是由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组成,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化连接,两个弹簧12的一端均与顶框10相连接,两个弹簧12的另一端均与高效沉淀滤料7相连接,两个螺旋叶发动机13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螺旋叶发动机13均位于高效沉淀滤料7的下端,两个中轴14分别与两个螺旋叶发动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条形板15分别与两个中轴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侧两个第一凸顶块16与一侧转动条形板15的两端固定连接,一侧两个第二凸顶块17与高效沉淀滤料7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凸顶块16与两个第二凸顶块17均为楔形块,通过振动装置,使得清水中含有的少量絮体与高效沉淀滤料7中结构接触后形成污泥能够在振动的作用下,快速脱离高效沉淀滤料7中,提升污泥的沉淀效率。壳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溢流堰8,进水口2处固定连接有管道,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管道混合器9。本技术中,首先将原水与絮凝剂经管道混合器9混合后通过进水口2进入壳体1内部的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中,使得产生射流效应。抽吸大约为进水量3倍的含有大量可沉降颗粒物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中心进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处设有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所述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上固定连接有中心进水管(4),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5),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筒(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高效沉淀滤料(7),所述高效沉淀滤料(7)处设有振动装置,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溢流堰(8),所述进水口(2)处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管道混合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处设有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所述高效泥水混合装置(3)上固定连接有中心进水管(4),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大阻力配水装置(5),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筒(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高效沉淀滤料(7),所述高效沉淀滤料(7)处设有振动装置,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溢流堰(8),所述进水口(2)处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管道混合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大阻力配水装置(5)分别与壳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进水管(4)的上端位于导流筒(6)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滤料(7)位于壳体(1)与导流筒(6)之间,所述高效沉淀滤料(7)的中端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导流筒(6)的外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猛李允全高翠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山青华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