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晨绚专利>正文

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4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作工艺,属于功能性纤维技术领域,包括,工艺1:将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得混纱线;工艺2:将混纱线交织得基础面料;工艺3:将基础面料清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功能性竹纤维面料。其中功能性竹纤维的改性方法,利用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对竹浆纤维进行接枝获得功能性竹纤维。该山梨酸衍生物能增强竹纤维的抗菌性、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该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减少纱线毛羽,改善面料的耐起毛起球性和耐皱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竹纤维是继彩色棉、蜘蛛丝等多种新型的天然纤维出现之后,人们又开发出的一种新的天然纤维。竹类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成功,以竹代木,以竹代棉,为纺织品找到一种价廉质优的新型纤维原料,为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大大提高了毛竹资源集约经济型的水平。竹纤维的原料是天然可再生材料,使用后的产品可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材料。竹纤维是将竹片制成竹浆粕,再利用湿法纺丝的方式纺制成纤维,纤维的制作工艺类似于粘胶纤维。竹纤维横截面为不规则的锯齿形,横截面有较多孔隙,因此,竹纤维吸湿性和透气性在所有纤维中居首位,被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由于竹子拥有良好的抗菌性,生长中不需要使用农药,竹纤维制品保留了竹子的这种优良抗菌性能,即使多次洗涤、日晒,抗菌性能也不会消失,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危害,于是,被称为“天然环保绿色抗菌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针织、机织服装中,同时也是毛巾、内衣和卫生材料的宠儿。由于竹子自身具有抗菌、抑菌、防紫外线等特性,所以竹类纤维织物能够在多次反复洗涤、日晒后保持其自身固有的优势。加之其吸湿透气、悬垂且具有丝绒感、滑爽、容易染色等优良性能,故由其生产加工的织物面料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但竹纤维的缺陷在各种高性能纤维层出不穷的时代显得越来越突出,困扰着竹纤维纺织品的发展,并抑制了其消费市场。为了改善竹纤维的性能,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竹纤维进行改性,这对进一步开发竹纤维的潜在功能,提高竹纤维制品的附加值和拓展竹纤维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一种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的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本专利技术山梨酸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5mM、0.42mM和1.55m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路径为: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山梨酸中依次加入DMF和三乙胺得A液;步骤2:将BOP中加入二氯甲烷和谷胱甘肽得B液;步骤3:将B液缓慢滴加到A液中,搅拌20-60min,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5h,TLC跟踪反应,反应结束后,蒸干二氯甲烷,用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层用HCl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萃洗,然后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滤液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纯化,二氯甲烷-甲醇洗脱得到山梨酸衍生物。优选地,山梨酸、DMF、三乙胺、BOP、二氯甲烷和谷胱甘肽的用量为1mmol:1.2-2.5mL:0.12-0.16mL:0.8-1.1mmol:1.5-2.5mL:1.1-1.3mmol。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菌纤维素纤维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山梨酸衍生物中的羧基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发生交联反应,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赋予或改进纤维素纤维抗菌性;同时山梨酸衍生物还能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耐皱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在提高竹纤维抗菌性和/或断裂强力和/或断裂伸长率和/或弹性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一种增强竹纤维的抗菌性、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的竹纤维的改性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述竹纤维的改性方法,利用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对竹浆纤维进行接枝获得功能性竹纤维。本专利技术改性方法能够增强竹纤维的抗菌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均较佳;本专利技术改性方法还能够增强竹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减少竹纤维在纺纱过程中断裂或滑脱而伸出形成毛羽的现象,进而使得纱线毛羽减少;同时,本专利技术改性方法获得的功能性竹纤维还能降低竹纤维面料的折皱回复角,提高竹纤维面料的耐皱性。优选地,一种上述竹纤维的改性方法,包括:步骤1:将竹纤维利用预处理溶液进行预处理,用蒸馏水冲洗竹纤维至冲洗液pH为中性,干燥得预处理竹纤维;步骤2:将预处理竹纤维和催化剂加入到山梨酸衍生物溶液中,在100-130℃下搅拌反应1-2h,冷却,用蒸馏水冲洗竹纤维至冲洗液pH为中性,干燥得功能性竹纤维。更优选地,步骤1中,预处理溶液为等浓度的NaOH和H2O2混合溶液,预处理溶液浓度为3-8%。更优选地,步骤1中,预处理时间为1-3h,有助提高改性效果。更优选地,步骤2中,催化剂选自次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更优选地,步骤2中,催化剂为次磷酸钠和乙醇胺磷酸酯。竹纤维在其纺丝过程中,由于原料中抗菌物质、抗菌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抗菌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效果受到严重损伤。该催化剂能够进一步增强竹纤维的抗菌性,尤其是增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效果;还能够进一步增强竹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获得的功能性竹纤维还能进一步降低竹纤维面料的折皱回复角,提高竹纤维面料的耐皱性。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催化剂为质量比为3-7:1的次磷酸钠和乙醇胺磷酸酯。更优选地,步骤2中,山梨酸衍生物溶液的浓度为5-10mM,预处理竹纤维、山梨酸衍生物溶液和催化剂的用量比为1g:100mL:0.1-0.2g。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改性方法得功能性竹纤维在提高竹纤维面料耐皱性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一种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减少纱线毛羽,改善面料的耐起毛起球性和耐皱性的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工艺。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工艺1:将上述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得混纱线;工艺2:将混纱线交织得基础面料;工艺3:将基础面料清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功能性竹纤维面料。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利用功能性竹纤维制备混纱线,能够减少织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减少纺纱过程中竹纤维断裂或滑脱而伸出形成毛羽的现象,减少纱线毛羽;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其次还能明显改善竹纤维面料的耐起毛起球性和耐皱性。优选地,工艺1中,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1:0.3-0.5:0.6-1.0。优选地,工艺3中,清洗工艺包括:将基础面料先在90℃-100℃含有清洗剂的水中清洗8-10遍,然后在40℃-60℃水中清洗3-5遍。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含有上述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优选地,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1:0.3-0.5:0.6-1.0。本专利技术功能性竹纤维面料具有良好服的抗菌性、耐皱性、耐起毛起球性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山梨酸衍生物对竹纤维进行改性,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性方法能够增强竹纤维的抗菌性、断裂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减少竹纤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





2.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菌纤维素纤维中的用途。


3.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在提高竹纤维抗菌性和/或断裂强力和/或断裂伸长率和/或弹性中的用途。


4.一种竹纤维的改性方法,利用所述式I所示山梨酸衍生物对竹浆纤维进行接枝获得功能性竹纤维。


5.权利要求4所述改性方法得功能性竹纤维在提高竹纤维面料耐皱性中的用途。


6.一种功能性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
工艺1:将权利要求3所述功能性竹纤维、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得混纱线;
工艺2:将所述混纱线交织得基础面料;
工艺3:将所述基础面料清洗、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绚
申请(专利权)人:王晨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