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203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其可以在设计轮胎断面时引导带束层的弯曲,考虑该带束层的弯曲和轮胎胎面半径来设计轮胎断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在设计轮胎断面(Profile)时引导带束层的弯 曲,考虑该带束层的弯曲和轮胎的胎面半径(Tread Radius )设计轮胎 断面的。
技术介绍
通常在设计轮胎断面之时,带束层部的形状与轮胎的胎面半径相配 合,将其设计为具有2个或3个曲率的形状,由于该种具有2层或3层 曲率的带束层部的形状,将决定整个轮胎的停止形状和接地压力的分 布,因此会对轮胎的整体性能造成较大影响。然而,以往上述这样的轮胎断面的设计方式,仅仅决定轮胎整体的 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的分布,然而不能预测胎面各个区块的接地形状和 接地压力的分布,因此在设计轮胎断面之时,不能设计出预先反映满足 所期望性能的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 用带束层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其在轮胎断面设计之时,利用引导 带束层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不仅可以预先反映轮胎整体的接地形 状和接地压力的分布,而且还可以预先反映各个胎面区块的接地形状和 接地压力的分布,设计出满足所期望的性能的轮胎。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经过下述步骤来对轮胎断面进 行设计的方法,即该步骤为设定轮胎的大小和详细尺寸的步骤;选定 胎面的槽数和位置的步骤;选定轮胎断面的步骤以及预测FE解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 analysis为利用电脑预测事物的现象,即 通过电脑解析,对受到外力时事物如何变形、应力如何发生的进行预测 的方法)和性能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设计方法是如下这样进行设计 的当在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中没有得到所需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的分布时,可以引导带束层部弯曲,再次返回到对FE解析 以及性能进行预测的步骤之后,可以得到所需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的 分布。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胎断面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2 (A) ~ (E)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束层部的弯曲形状 的胎面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束层部的限制条件的胎面的局部 剖视图。图4和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已设计出的轮胎模型的实施例的 图,其是表示仅使左侧的部分的带束层部的弯曲发生变化的轮 胎FE模型的剖视图。其中,图4是轮胎模型1,图5是轮胎模型2。图6和图7是表示图4和图5的轮胎模型的接地形状的接地压力的 分布图。其中,图6是模型1的接地压力的形状分布,图7是模型2的 接地压力的形状分布。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 涉及的轮胎断面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是经过下述步骤来设计轮 胎断面的轮胎断面设计方式,该步骤为设定轮胎的大小和详细尺寸的 步骤(S1);选定胎面的槽数和位置的步骤(S2);选定轮胎断面的步骤 (S3);以及预测FE解析和性能的步骤(S4),其特征在于其是下述 的制造轮胎的方式,即当在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S4)中 不是所需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的情况下(S5),在选定已引导过 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的步骤(S6)中,再次引导带束层部l弯曲, 然后返回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S4),由此可以得到所需 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因此,当设计轮胎带束层部1的形状之时,本专利技术考虑到胎面2的 区块3以及槽4 (Groove)的位置以及形状、胎面2的半径等,对带束 层部1的必要位置施加弯曲,可以自由调节胎面区块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另一方面,因轮胎的接地形状不同引起的带束层部1弯曲现象,如图2的(A) (E )所示存在5种类型,由此改变轮胎的接地形状和接 地压力分布,考虑胎面区块的胎面半径来^L定带束层部1的弯曲形状和 倾斜角度,可以得到所需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例如,图2的(A)和(B),是在右侧和左侧的方向设置比胎面半 径还大的倾斜度来引导带束层部1弯曲的形状,这时的倾斜度是考虑到 胎面半径和这时所发生的接地形状以及接地压力而设定的。另外,图2的(C)和(D)是利用U形和逆U形的形状来引导带 束层部1弯曲的形状,图2 (E)是以在某胎面区块内完全包含U形和 逆U形的形态的方式来引导带束层部1弯曲的形状。另外,图3是在选定已引导过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的步骤(S6) 中,对用于引导带束层部1弯曲的限制条件进行^^明的图,首先,带束 层部1弯曲开始的位置和结束的位置,应当在从槽4的中心c向左右仅 移动了该槽4的长度的距离a范围内,上述带束层部1弯曲开始的位置 和结束的位置,总是应当满足正切条件(Tangent Condition),该带束 层部1弯曲的最大与最小的高度b,应当设定在槽4的最大深度的30 %以下。图4中所示的轮胎模型1和图5所示的轮胎模型2,是轮胎的右侧 和左侧的大部分的轮胎构造保持相同,仅使一部分所表示的带束层 部1的弯曲变化了的轮胎的FE模型的剖视图,图6和图7是利用轮胎 模型1、 2并通过FE动态解析法进行接地形状解析的结果。若比较图6 与图7来看,使带束层部1的弯曲变化了的轮胎左侧部分的接地形状以 及接地压力分布发生变化,特别是左侧的第2个区块3,因区块的胎面 半径[TR,这里TR为轮胎胎面2的上表面的圆弧(Arc)的半径,如 图4所示一般轮胎设计为2层~ 3层的胎面半径(TR1、 TR2、 TR3 )] 和带束层部1的弯曲的倾斜度的相对量,接地形状的倾斜度恰好相反。利用这种引导带束层部1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在设计轮胎断 面时,不仅预先反映轮胎整体的接地形状以及接地压力的变化,而且预先反映个别的胎面区块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的变化,可以得到满足所 期望的性能的轮胎。如上所述,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的设计 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即通过引导带束层部弯曲来设计轮胎断面,从而在 设计轮胎断面时,可以设计出满足期望性能的轮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其经过下述步骤设计轮胎断面,即设定轮胎的大小和详细尺寸的步骤(S1);选定胎面的槽数和位置的步骤(S2);选定轮胎断面的步骤(S3);以及预测FE解析和性能的步骤(S4),其特征在于:    当在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S4)中不是所需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的情况下(S5),在选定已引导过带束层弯曲的轮胎断面的步骤(S6)中,再次引导带束层部(1)弯曲,然后返回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S4),由此可以得到所需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6-11-13 10-2006-01117391.一种利用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其经过下述步骤设计轮胎断面,即设定轮胎的大小和详细尺寸的步骤(S1);选定胎面的槽数和位置的步骤(S2);选定轮胎断面的步骤(S3);以及预测FE解析和性能的步骤(S4),其特征在于当在上述预测FE解析以及性能的步骤(S4)中不是所需的轮胎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的情况下(S5),在选定已引导过带束层弯曲的轮胎断面的步骤(S6)中,再次引导带束层部(1)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秉昌赵重灿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