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988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第一外延层;在第一外延层上方形成第一硬掩膜层;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一类沟槽;去除第一硬掩膜层;在第一类沟槽内填充第二外延层;形成第二硬掩膜层;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二类沟槽,第一外延层中的第二类沟槽与第一类沟槽垂直,第一类沟槽和第二类沟槽的深度相同;去除第二硬掩膜层;在第二类沟槽内填充第二外延层;解决了制作CIS器件的隔离区时封口不彻底的问题;达到了降低外延封口难度,优化隔离区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CIS(CMOSImageSensor,COMS图像传感器)是利用光电二极管存储电荷,然后根据重置源跟随器晶体管,行选择晶体管将信号输出。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与像素单元的尺寸大小强相关,为了在小尺寸的像素单元上提高感光度,需要在纵向上拓展光电二极管的空间。目前,光电二极管大多是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的。在形成光电二极管之前,需要在衬底上制作隔离区,通过隔离区划分出一个一个地像素单元。针对小尺寸的CIS器件,光刻工艺会受到光刻胶的深宽比限制,以及离子注入工艺会离子注入的深度和浓度限制,现有的材料难以满足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一类沟槽;去除第一硬掩膜层;在第一类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在衬底上形成第一外延层,所述第一外延层具有第一导电类型;/n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上方形成第一硬掩膜层;/n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一类沟槽;/n去除所述第一硬掩膜层;/n在所述第一类沟槽内填充第二外延层;第二外延层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相反;/n形成第二硬掩膜层;/n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二类沟槽,所述第一外延层中的第二类沟槽与第一类沟槽垂直,所述第一类沟槽和所述第二类沟槽的深度相同;/n去除所述第二硬掩膜层;/n在所述第二类沟槽内填充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IS器件的隔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第一外延层,所述第一外延层具有第一导电类型;
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上方形成第一硬掩膜层;
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一类沟槽;
去除所述第一硬掩膜层;
在所述第一类沟槽内填充第二外延层;第二外延层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相反;
形成第二硬掩膜层;
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中形成若干条间隔分布地第二类沟槽,所述第一外延层中的第二类沟槽与第一类沟槽垂直,所述第一类沟槽和所述第二类沟槽的深度相同;
去除所述第二硬掩膜层;
在所述第二类沟槽内填充第二外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CVD工艺形成硬掩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龙黄鹏范晓王函陈广龙钱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