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968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多组信息曝光数量、目标终端数量和目标触达终端数量;步骤S2、基于每组数据获取对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参数值,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排序,将第一位数据对确定为第一数据点,最后一位确定为第二数据点;步骤S3、获取曲线函数模型对应的参数值,确定第一预测曲线;步骤S4、获取第二预测直线:步骤S5、将第二数据点代入第一预测曲线和第二预测直线并求平均,获取第一预测数据点;步骤S6、基于比例选取值第二数据点的得到第二预测数据点;步骤S7、基于第一预测数据点、第二预测数据点、第一预测曲线、第二预测直线获取目标曲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获取的目标曲线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在信息投放过程中,信息的触达率前期会随着信息曝光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信息曝光达到一定程度时,触达率的增长速度会逐渐减慢,甚至不再增长,此时,如果再投入成本进行信息曝光,得到的回报相比之前,就不尽如人意了。信息触达率指的是信息投放过程中,信息所能触达目标用户的比例。现有技术中,通常基于现有的信息投放数据来预测一条触达率随着信息曝光变化的目标曲线,从而来预测后续增加的信息曝光量与触达率的对应关系,主要包括基于函数模型的拟合方法和线性预测方法。但是,现有的目标曲线拟合方法,对于较少的信息曝光的情况下,基于拟合曲线得到的触达率与真实的触达率与信息曝光量比较接近,但随着曝光量增大,所得到的拟合曲线整体的前一部分误差偏大,其预测的触达率远远高于真实点的触达率。对于采用线性拟合方法,随着曝光量增加,在后一部分拟合的触达率远远高于实际的触达率。因此,如何基于现有的信息投放数据,提高获取的目标曲线的准确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获取多组信息特征数据,每组信息特征数据包括信息曝光数量、目标终端数量和目标触达终端数量,所述目标触达终端数量是在目标终端中接收到的曝光次数超过预设曝光阈值k的终端数量,k为正整数;/n步骤S2、基于每组信息特征数据获取对应的自变量参数值G和因变量参数值R,得到多组数据对(G,R),并将所述多组数据对按照自变量参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将排在第一位的数据对(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息数据处理的目标曲线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多组信息特征数据,每组信息特征数据包括信息曝光数量、目标终端数量和目标触达终端数量,所述目标触达终端数量是在目标终端中接收到的曝光次数超过预设曝光阈值k的终端数量,k为正整数;
步骤S2、基于每组信息特征数据获取对应的自变量参数值G和因变量参数值R,得到多组数据对(G,R),并将所述多组数据对按照自变量参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将排在第一位的数据对(G0,R0)确定为第一数据点,将排在最后一位的数据点(Gn,Rn)作为第二数据点;
步骤S3、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点(G0,R0)和第二数据点(Gn,Rn),获取预设的曲线函数模型r(g)对应的参数值,从而确定第一预测曲线r1(g),所述曲线函数模型为:



其中,ρ为所述曲线函数模型对应的最大信息触达率,β为所述曲线函数模型对应的待测系数,ρ的预设范围是ρ∈[0,N],N为正整数;
步骤S4、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点(Gn,Rn)和预设的线性函数模型r(g)=kg,k为线性函数模型的斜率,得到第二预测直线r2(g):



步骤S5、将所述第二数据点的Gn代入第一预测曲线r1(g)得到R1,并将Gn代入第二预测直线r2(g)得到R2,将R1和R2求平均得到Ravg,基于Gn和Ravg得到第一预测数据点(Gn,Ravg);
步骤S6、基于预设的比例选取值M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Gn得到第二预测数据点的自变量参数值M为正整数;
步骤S7、基于所述第一预测数据点(Gn,Ravg)、第二预测数据点的自变量参数值Ginit、第一预测曲线r1(g)、第二预测直线r2(g)获取预设的曲线函数模型对应的参数值,确定目标曲线r3(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所述基于每组信息特征数据获取对应的自变量参数值和因变量参数值,包括:
步骤S21、基于每组信息曝光数量a和目标终端数量b确定自变量参数值
步骤S22、基于目标终端数量b和目标触达终端数量c确定因变量参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点(G0,R0)获取所述第一预测曲线r1(g)对应的中间参数ι1:



其中,rk(g=G)表示在目标终端中接收到的曝光次数超过预设曝光阈值k的终端数量;
步骤S32、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点(G0,R0)、所述第一预测曲线r1(g)对应的中间参数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渊骆绪锐顾海林贲利华王中义樊聆之徐林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嗨普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