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及其折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45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大致呈三棱柱结构,其前侧面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接触,其后侧面用于与副驾驶员接触,其下侧面用于与汽车仪表台接触;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其下侧面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与所述汽车显示屏相适配的凹陷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折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气袋本体上设置凹陷部,用于与汽车显示屏相适配,使得充气展开后的气囊气袋紧贴汽车挡风玻璃、汽车仪表台和汽车显示屏,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及其折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尤其涉及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及其折叠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保护中重要的保护装置,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已基本成为汽车的标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在工作时,通过气体充气装置对气囊气袋进行充气,气囊气袋在充气后展开,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副驾驶员位置会设计一个大显示屏,贯穿整个副驾驶员位置,并且高出仪表台的表面,这就对气囊气袋的展开形成影响。气囊气袋的形状与折叠方法对展开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气囊气袋需紧贴仪表板与显示屏才能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同时,气囊气袋的折叠方法也尤为重要。目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有两种折叠方法:一种是机械挤压折叠,其是将气袋通过机械臂的控制挤压到壳体中实现;另一种是手工工装折叠,其是通过手工与隔板进行折叠。机械挤压折叠的形式较为固定,很难有较大的变化,气袋展开较快且冲击力较大,无法满足所有试验要求。手工工装折叠可以调节气袋展开速度且冲击力较小,最大的特点是可对气袋展开的姿态进行调整,以此满足不同车型的碰撞要求。然而,目前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及其折叠方法均无法很好地解决副驾驶位置设置显示屏后气囊气袋无法正常展开的问题。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适应副驾驶位置设置有显示屏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折叠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大致呈三棱柱结构,其前侧面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接触,其后侧面用于与副驾驶员接触,其下侧面用于与汽车仪表台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其下侧面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与所述汽车显示屏相适配的凹陷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本体包括气袋中间裁片、气袋左侧裁片和气袋右侧裁片,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左、右侧缘分别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的周缘进行缝合,使得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和气袋右侧裁片之间形成一充气腔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左侧裁片的下侧缘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左凹陷部,所述气袋右侧裁片的下侧缘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右凹陷部;当所述气袋中间裁片分别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进行缝合后,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位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的左凹陷部的边缘与所述气袋右侧裁片的右凹陷部的边缘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凹陷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气袋左侧裁片和/或气袋右侧裁片上分别开设有一排气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气袋本体内的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缝接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下内侧面上,其另一端缝接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后内侧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与气袋安装夹板接触的位置处缝设有气袋内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的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气袋本体安装在气袋安装夹板上,并通过气袋安装夹板固定在气袋折叠台上;步骤S20,将气袋本体整齐平铺在气袋折叠台的台面上,并使得气袋本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步骤S30,将气袋本体的左、右侧缘向内折,以降低气袋本体的横向宽度;步骤S40,将步骤S30得到的气袋本体的左、右侧部对称向内翻折至气袋本体的中部上,使得翻折后的气袋本体的宽度保持一致;步骤S50,对步骤S40得到的气袋本体沿纵向进行Z字型折叠;步骤S60,对步骤S50得到的气袋本体沿纵向进行卷绕折叠,得到折叠成型的气袋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当所述气袋本体的左、右侧部向内翻折至气袋本体的中部上时,所述气袋本体的左、右侧部不相互搭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50中,Z字型折叠后的气袋本体的每一层折叠宽度小于或等于下一层折叠宽度,每一层的折叠长度保持一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50中,Z字型折叠后的气袋本体的折叠层数大于等于两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60中,卷绕折叠后的气袋本体的每一层折叠宽度小于或等于下一层折叠宽度,每一层的折叠长度保持一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70,利用防尘布对步骤S60得到的气袋本体进行包裹定型。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气袋本体上设置凹陷部,用于与汽车显示屏相适配,使得充气展开后的气囊气袋紧贴汽车挡风玻璃、汽车仪表台和汽车显示屏,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方法采用Z字型折叠与卷绕折叠相结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下,对Z字型折叠与卷绕折叠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既满足气囊气袋展开的性能,降低了气囊在展开时的冲击力,又保证汽车挡风玻璃以及周边件完好,这种折叠方法可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车型中,并且达到预期中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在充气展开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在汽车内充气展开后的三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在汽车内充气展开后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固定在气袋折叠台上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左、右侧缘向内折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的左、右侧部对称向内翻折至气袋的中部上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进行Z字型折叠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进行卷折折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和图4,图中给出的是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100,气袋本体100在充气展开后大致呈三棱柱结构,其前侧面101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10接触,其后侧面102用于与副驾驶员接触,其下侧面103用于与汽车仪表台20接触。气袋本体100在充气展开后,其下侧面103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与汽车显示屏30相适配的凹陷部103a。气袋本体100包括气袋中间裁片110、气袋左侧裁片120和气袋右侧裁片130,气袋中间裁片110的左、右侧缘分别与气袋左侧裁片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大致呈三棱柱结构,其前侧面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接触,其后侧面用于与副驾驶员接触,其下侧面用于与汽车仪表台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其下侧面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与所述汽车显示屏相适配的凹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大致呈三棱柱结构,其前侧面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接触,其后侧面用于与副驾驶员接触,其下侧面用于与汽车仪表台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在充气展开后,其下侧面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与所述汽车显示屏相适配的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包括气袋中间裁片、气袋左侧裁片和气袋右侧裁片,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左、右侧缘分别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的周缘进行缝合,使得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和气袋右侧裁片之间形成一充气腔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的下侧缘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左凹陷部,所述气袋右侧裁片的下侧缘与汽车显示屏接触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右凹陷部;当所述气袋中间裁片分别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进行缝合后,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位于所述气袋左侧裁片的左凹陷部的边缘与所述气袋右侧裁片的右凹陷部的边缘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袋左侧裁片和/或气袋右侧裁片上分别开设有一排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气袋本体内的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缝接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下内侧面上,其另一端缝接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后内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与气袋安装夹板接触的位置处缝设有气袋内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杨晏小龙孙超逸王朋段绍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