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黑龙江大学专利>正文

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2835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8
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现有技术是人工进行下模体与上模体装配,用螺栓进行两母体的连接,完成水泥电杆生产后要人工拆卸,增加了人工成本,可靠性不能保证,影响水泥电杆的良品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其组成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上模体与下模体分别具有半圆柱状空腔,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电杆模,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轴心,上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连接轴孔并在底平面具有凹槽,下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定位轴孔(12)并在上平面具有凸起,连接轴(3)分别穿过上模体与下模体其底部通过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连接,滑块(4)安装在下模体底部的滑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电杆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水泥电杆通常通过电杆模具浇筑而成,电杆模具是由具有半圆柱型空腔的上下两部分组成,水泥电杆的制作过程是:在准备好原材料之后,根据电杆的长度一般采用对应长度的8到12根钢筋制成整体的骨架,将其放入准备好的模具之中,然后按一定比例的水泥、沙子、石子进行调和,之后浇注满半圆空腔。用电杆自动喂料机浇注满水泥以后,盖上上面的模具,确认上下模体具相互锁紧之后,在模具的两侧用堵嘴封上,防止水泥外流。最后将水泥杆模具吊至离心机上,通过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使水泥均匀的贴至模具内壁四周,这样水泥杆就变成中空的了,经过烘干凝固,将制成的水泥电杆从模具中取出;在进行合模过程中,现有技术的模具通常采用的是起吊机将模具吊装到安装架上,人工进行下模体的安放以及上模体的装配,而后采用螺栓进行两母体的连接,在完成水泥电杆的生产之后还要人工进行模具的拆卸,这样通过人工进行模体的定位以及拆装工作,增加了人工成本,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可靠性也不能得到保证,还会影响水泥电杆的良品率。针对以上在水泥电杆模具合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可以有效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该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利用多组传感器,在完成装配之后进行检测确保装配的可靠性,减少人工组装的成本,避免了人工进行螺栓连接容易出现的拧不紧以及漏拧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其组成包括:上模体、下模体,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分别具有半圆柱状空腔,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电杆模,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轴心,所述的上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连接轴孔并在底平面具有凹槽,所述的下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定位轴孔并在上平面具有凸起,连接轴分别穿过上模体与下模体其底部通过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连接,滑块安装在所述的下模体底部的滑槽内,其端部安装有滑块弹簧底部凹槽内安装有楔形销钉的顶部,所述的楔形销钉底部安装有销钉弹簧。所述的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凸起接触面相互贴合,所述的定位轴孔的上端为喇叭形开口的异形孔,所述的滑块上下面分别安装有滚轮,所述的圆柱电杆模的外侧分别固定板式纵横交错的一组横向加强筋与一组纵向加强筋,所述的纵向加强筋上安装有挂环,所述的纵向加强筋底部安装有跑轮。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是由起吊机将下模体吊起,通过模件到位传感器进行下模体在装配架上的定位,将下模体放于指定位置之后,再将上模体吊起通过另一组定位传感器进定位,保证上模体在下放过程中可以与下模体对齐,在下方过程之后由于重力作用位于上模体外沿上的连接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承竖直状态,下放过程由模件到位传感器检测上、下模体是否完全对齐;完成上模体的下放工作之后,此时上、下两模体之间形成了圆柱形空腔,且两者的分型面经过圆柱的轴心,之后安装在装配架上的电机启动,驱动凸轮旋转,此时凸轮长端推动位于下模体外沿底部的滑块沿滑槽向空腔方向运动,此时滑块带动连接轴下端的旋转体使连接轴的两部分承垂直状态,到达连杆的死点位置;滑块继续沿此方向运动,位于滑块下方的楔形销钉在销钉弹簧的作用下弹射进入滑块下方预留的孔内实现滑块位置的锁死,由于电杆模整体较大,直接将滑块位置锁死,容易导致凸轮离开后部分滑块不能到达锁死位置,楔形销钉的设计可以使楔形销钉在进入滑块底部的孔后,凸轮长短继续推进滑块时,方便楔形销钉可以与滑块分离,推进过程有30~50mm的余量,保证所有滑块都可以到达指定锁死位置;在滑槽的两侧装有与滑块相连的滑块弹簧,达到余量之后将滑块4弹出使楔形销钉可以再次进入滑块底部的孔内,完成装配过程由压力传感器判断上下两模体是否已经实现了完全锁紧,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完成电杆的生产工作之后,控制凸轮的电机启动带动凸轮旋转,使凸轮短端旋转到与楔形销钉相连的凸台位置,压动凸台使楔形销钉与滑块分离,此时在滑块弹簧的作用下滑块弹出,为保证滑块顺利弹出,将滑块的末端设置上下两组滚轮,滑块弹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再次呈现为竖直状态,由起吊机完成上下模体的分离工作。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及装配方法,该结构及方法弥补了现有模具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利用多组传感器,在完成装配之后进行检测确保装配的可靠性,减少人工组装的成本,避免了人工进行螺栓连接容易出现的拧不紧以及漏拧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本专利技术上模体和下模体实现连接配合时,通过红外定位传感器保证两者的精确安放对齐,合模时,两半圆柱空腔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电杆模,且能够实现上模体与下模体的自动相互锁紧并保证两者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轴心。本专利技术的电杆模具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实现一人甚至无人操作,只需按照设置好的程序就可以完成模具的拆装,大幅度提高了电杆生产的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位置传感器精准定位进行下模体的指定位置安放,吊装上模体自动定位,配合下模体完成合模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电杆模具是将螺栓替换为连接轴,使其与下模体滑块相配合实现上、下两模的连接锁死。本专利技术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同时上、下模体连接的配合设置的凹槽和凸起可以有效地避免跑浆、漏浆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清理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电杆模具采用直板式纵横交错的若干加强筋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离心制作电杆时模具的形变,同时安装有多组跑轮,能够保证离心工作的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电杆模具主体包括装配后形成电杆形状空腔的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包含开口向下的腔体以及设计在其开口两侧,方便实现其装配的外沿,下模体包括开口向上的腔体以及设计在其开口两侧,方便实现其固定锁紧的外沿及滑块,将上下两部分模具合到一起时,保证上模体体的连杆准确的插入下模体预留的孔中,在完成上下模体具的配合之后,用凸轮驱动下模体体外沿的滑块实现上下模体的相互锁紧,且两者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的轴心。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实现一人或无人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故障可诊断性,尽可能减少设备运行成本,大幅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中A-A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2中I的放大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分模状态下I的放大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其中:1、上模体,2、下模体,3、连接轴,4、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其组成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分别具有半圆柱状空腔,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电杆模,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轴心,所述的上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连接轴孔并在底平面具有凹槽,所述的下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定位轴孔并在上平面具有凸起,连接轴分别穿过上模体与下模体其底部通过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连接,滑块安装在所述的下模体底部的滑槽内,其端部安装有滑块弹簧底部凹槽内安装有楔形销钉的顶部,所述的楔形销钉底部安装有销钉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其组成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分别具有半圆柱状空腔,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电杆模,所述的上模体与所述的下模体之间的分型面经过空腔轴心,所述的上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连接轴孔并在底平面具有凹槽,所述的下模体外沿处均匀设置有一组定位轴孔并在上平面具有凸起,连接轴分别穿过上模体与下模体其底部通过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连接,滑块安装在所述的下模体底部的滑槽内,其端部安装有滑块弹簧底部凹槽内安装有楔形销钉的顶部,所述的楔形销钉底部安装有销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凸起接触面相互贴合,所述的定位轴孔的上端为喇叭形开口的异形孔,所述的滑块上下面分别安装有滚轮,所述的圆柱电杆模的外侧分别固定板式纵横交错的一组横向加强筋与一组纵向加强筋,所述的纵向加强筋上安装有挂环,所述的纵向加强筋底部安装有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自动化装配的水泥电杆模具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是由起吊机将下模体吊起,通过模件到位传感器进行下模体在装配架上的定位,将下模体放于指定位置之后,再将上模体吊起通过另一组定位传感器进定位,保证上模体在下放过程中可以与下模体对齐,在下方过程之后由于重力作用位于上模体外沿上的连接轴与连接轴的旋转体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勇王春森魏永庚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