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802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斜管沉淀池,其开设进水口和溢流水出口;泥斗和斜管填料,所述泥斗和所述斜管填料设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部;导泥管,其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泥斗的底部相对应设置;闸板阀,其串接于所述导泥管的出口上,用于阻断所述出口;导泥回流池,其与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导泥管相连通。该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将泥斗内沉淀下来的污泥及时排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设置为直接在斜管沉淀池底部进水,运行过程中由于煤化工废水进水流速相对较大,容易引起斜管填料出现漂浮现象,无法保证斜管填料稳定沉淀污泥;常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泥斗导泥管入口与泥斗底部布置无特殊要求,且泥斗导泥管需连接排泥泵将泥水混合物导入导泥回流池,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将泥斗内沉淀下来的污泥及时排出,进而导致大量死泥堆积影响出水指标,另外使用排泥泵不具备经济性,严重影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成本及出水水质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将泥斗内沉淀下来的污泥及时排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斜管沉淀池,其开设进水口和溢流水出口;泥斗和斜管填料,所述泥斗和所述斜管填料设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部;导泥管,其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泥斗的底部相对应设置;闸板阀,其串接于所述导泥管的出口上,用于阻断所述出口;导泥回流池,其与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导泥管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墙体,所述斜管沉淀池具有底面,所述第一墙体设于所述底面且靠近所述进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以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面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5°。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与所述进水口接触的第一个墙体为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以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面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0°。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的入口与所述泥斗的底部相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的入口位于所述泥斗的底部靠近中心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的入口距所述泥斗的底部1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的高度为300mm。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S101,清理斜管沉淀池和导泥回流池内的异物,并打开进水口进水;S102,待水位达到溢流出水时,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计算排泥时间得到排泥时间间隔;S103,根据所述排泥时间间隔打开闸板阀,通过水的静压将泥斗中的泥水混合物充分排至导泥回流池回流;S104,关闭闸板阀;S105,检测水质达标情况,待达标后投入正式生产。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导泥管的出口设置闸板阀,靠废水的静压将泥斗中的泥排至导泥回流池。较常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装置,相比一方面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调试以及生产期间的安全性,便于调试和生产。解决现有技术中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将泥斗内沉淀下来的污泥及时排除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斜管沉淀池10,底面101,进水口102,溢流水出口103,泥斗20,第二墙体201,斜管填料30,导泥管40,入口401,出口402,导泥回流池50,第一墙体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斜管沉淀池10,其开设进水口102和溢流水出口103;泥斗20和斜管填料30,所述泥斗20和所述斜管填料30设于所述斜管沉淀池10的内部;导泥管40,其具有入口401和出口402,所述入口401与所述泥斗20的底部相对应设置;闸板阀,其串接于所述导泥管40的出口402上,用于阻断所述出口402;导泥回流池50,其与所述斜管沉淀池10通过导泥管40相连通。进水口102与斜管沉淀池10底部建一个300mm高的墙体;斜管沉淀池10底部300mm高的墙体与斜管沉淀池10底部成45°;泥斗20和进水口102接触的第一个墙体与斜管沉淀池10底部成40°;导泥管40入口401与泥斗20底部垂直;导泥管40入口401位于泥斗20底部中央;导泥管40入口401距泥斗20底部100mm;导泥管40连接闸板阀靠废水的静压将泥排至导泥回流池50。较常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10装置相比,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一方面增加了调试以及生产期间的安全性,便于调试和生产,长远来看具备极大的经济性。进一步地,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墙体60,所述斜管沉淀池10具有底面101,所述第一墙体60设于所述底面101且靠近所述进水口102。进水口102与斜管沉淀池10底部建一个300mm高的第一墙体60;所述第一墙体60以所述斜管沉淀池10的底面101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5°。使得第一墙体60不易发生积泥的情况,进水口102的污泥顺着水流进入斜管沉淀池10。进一步地,所述泥斗20与所述进水口102接触的第一个墙体为第二墙体201,所述第二墙体201以所述斜管沉淀池10的底面101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0°;使得该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不易发生进水口102与第二墙体201间积泥的情况,进水污泥顺着水流进入到沉淀池的斜管填料30区,之后斜管填料30区由于重力影响将污泥排到泥斗20里。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40的入口401与所述泥斗20的底部相垂直设置。导泥管40入口401与泥斗20底部垂直:为了将泥斗20里的积泥充分排出,将导泥管40的入口401与泥斗20的底部相垂直设置。当斜管沉淀污泥和水流方向和导泥管40垂直时,有利于顺利将泥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40的入口401位于所述泥斗20的底部靠近中心的位置。使得泥斗20里的积泥能够充分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导泥管40的入口401距所述泥斗20的底部100mm。使得泥斗20里的积泥能够充分排出,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距泥斗20的底部大于100mm时,积泥会大量积累,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底部大量死泥无法清理,导泥管40小于100mm时,容易发生导泥管40堵塞,影响排泥系统。如图2所示,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S101,打开进水口进水;本步骤中,清理斜管沉淀池10和导泥回流池50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斜管沉淀池,其开设进水口和溢流水出口;/n泥斗和斜管填料,所述泥斗和所述斜管填料设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部;/n导泥管,其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泥斗的底部相对应设置;/n闸板阀,其串接于所述导泥管的出口上,用于阻断所述出口;/n导泥回流池,其与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导泥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管沉淀池,其开设进水口和溢流水出口;
泥斗和斜管填料,所述泥斗和所述斜管填料设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部;
导泥管,其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泥斗的底部相对应设置;
闸板阀,其串接于所述导泥管的出口上,用于阻断所述出口;
导泥回流池,其与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导泥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墙体,所述斜管沉淀池具有底面,所述第一墙体设于所述底面且靠近所述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以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面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与所述进水口接触的第一个墙体为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以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面为基础面的倾斜角度为40°。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亚雄马慧巧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