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及其沉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泉水的预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及其沉降方法。
技术介绍
山泉水是山上泉眼产生的天然水。是我国民间特别认知的一种饮用水。普遍认为山泉水是饮用水中的极品,天然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沉淀物,需要进行沉淀清理消毒后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现有技术中的预沉淀装置中的沉淀物不能进行自动清理,清理过程中会污染大量的泉水,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及其沉降方法,泉水从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通过缓冲件进入壳体内,避免水流冲击导致沉淀物无法沉淀,水流通过第一流通孔进行溢流,由于下一个第一流通孔的高度大于上一个第一流通孔的高度,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易向上移动,有利于沉淀物的沉淀,泉水依次经过三角形阻隔块,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进入沉淀槽,沉淀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沉淀物在沉淀槽内沉淀后,气缸驱动分隔件主体移动,使沉淀物和上层的泉水分隔开,排污阀体关闭,控制阀打开,负压泵工作,使负压罐内产生负压,同时电机工作,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预沉降装置包括沉降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上设有用于分隔水和沉淀物的分隔件(2),沉降池(1)的下方设有驱动件(3),沉降池(1)的一侧设有对沉淀物进行吸取的吸取件(4),沉降池(1)的一侧设有沉淀物放置池(5),吸取件(4)将沉降池(1)内的沉淀物吸取至沉淀物放置池(5)内,吸取件(4)和沉淀物放置池(5)之间设有排污阀体(6),沉淀物放置池(5)上设有泵体(7),泵体(7)将沉淀物放置池(5)内的上层液体抽至沉降池(1)内再次进行预沉淀;/n所述吸取件(4)包括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1)的一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吸取件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预沉降装置包括沉降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上设有用于分隔水和沉淀物的分隔件(2),沉降池(1)的下方设有驱动件(3),沉降池(1)的一侧设有对沉淀物进行吸取的吸取件(4),沉降池(1)的一侧设有沉淀物放置池(5),吸取件(4)将沉降池(1)内的沉淀物吸取至沉淀物放置池(5)内,吸取件(4)和沉淀物放置池(5)之间设有排污阀体(6),沉淀物放置池(5)上设有泵体(7),泵体(7)将沉淀物放置池(5)内的上层液体抽至沉降池(1)内再次进行预沉淀;
所述吸取件(4)包括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1)的一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吸取件主体(42),另一端设有负压罐(43),负压罐(43)上设有压力表(44),负压罐(43)上连通设有负压管(45),负压管(45)的一端与负压罐(43)连通,另一端设有负压泵(47);
所述负压罐(43)的下方设有排污管(46),排污管(46)的一端与负压罐(43)连通,另一端与沉淀物放置池(5)连通,排污阀体(6)位于排污管(4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包括沉淀池主体(11),沉淀池主体(11)包括壳体(111),壳体(111)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12),靠近进水口(112)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安装孔(113),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14),出水口(114)上连通有出水管(13),壳体(111)内设有阻隔件(115),阻隔件(115)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第二三角形阻隔块(1152)、第三三角形阻隔块(1153)、第四三角形阻隔块(1154)和第五三角形阻隔块(1155),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位于靠近进水口(112)的一侧,第五三角形阻隔块(1155)位于靠近出水口(114)的一侧,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第二三角形阻隔块(1152)、第三三角形阻隔块(1153)、第四三角形阻隔块(1154)和第五三角形阻隔块(1155)的最高点依次下降;
所述壳体(11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块(1111),第二连接块(1111)上设有第一转动连接孔(1112);
所述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第二三角形阻隔块(1152)、第三三角形阻隔块(1153)、第四三角形阻隔块(1154)和第五三角形阻隔块(1155)上均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流通孔(1156),第一流通孔(1156)从进水口(112)至出水口(114)的一侧依次上升分布;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阻隔块之间和壳体(111)与三角形阻隔块之间均设有沉淀槽(116),壳体(111)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撑块(117),第一支撑块(117)内设有滑动放置槽(1171),滑动放置槽(1171)贯穿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第二三角形阻隔块(1152)、第三三角形阻隔块(1153)、第四三角形阻隔块(1154)和第五三角形阻隔块(1155),滑动放置槽(1171)与沉淀槽(116)连通,沉淀槽(116)的一端设有密封槽(118),密封槽(118)贯穿壳体(111);
所述第一支撑块(117)上设有第一连接块(119),第一连接块(119)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孔(1191),第一滑动连接孔(1191)与滑动放置槽(1171)连通;
所述进水口(112)上设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上设有电磁阀(10),安装孔(113)内安装固定有液体感应器(20),第一三角形阻隔块(1151)的高度位于两个液体感应器(20)的高度之间;
所述进水管(12)的一端与外界泵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11)内连接有缓冲件(14),缓冲件(14)包括缓冲管(141),缓冲管(141)的一端密闭,另一端与进水管(12)连通,缓冲管(141)上设有阵列分布的出水孔(142),缓冲管(14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支撑杆(143),支撑杆(143)上设有相交且对称分布的倾斜导向板(144),倾斜导向板(144)位于第一流通孔(1156)的下方,出水孔(142)对高压水进行缓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块(119)上的气缸(21),气缸(2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滑动连接孔(1191)紧固连接有分隔件主体(22),分隔件主体(22)包括阵列分布的分隔板(221),分隔板(22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轴(222),气缸(21)的输出轴与一端的分隔板(221)紧固连接,分隔板(221)位于滑动放置槽(1171)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泉水的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块(1111)上的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上紧固连接有丝杆(32),丝杆(32)上设有第一连接件(33),如第一连接件(33)包括第三连接块(331),第三连接块(33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杆(332),连接杆(33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块(331)紧固连接,另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块(333),第三连接块(331)上设有与丝杆(32)配合的螺纹孔(335),第四连接块(33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银铃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