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84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松包;闷青;晾青;晒青/烘干;蒸茶;压制;晾晒/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莓茶基地的产量,让以前被大部分茶农遗弃的嫩叶或老叶部分能充分被利用起来,莓茶芽尖是采的频率越高芽尖分支越快,通过定期机器采摘嫩叶更能提高芽尖发芽率及发芽密度,避免因采摘人工不足导致只长茶藤不分叶芽的窘况;降低了成本,通过能机器采摘的方式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销售过程中也避免同质化竞争,包装制型也更多样化,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避免原来干茶按轻抛物计算体积规格的高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莓茶茶砖的制作工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我国的国宝。饮茶是我国的国粹,而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茶叶的品质与原叶的品质以及后续的制茶工艺有很大关系。我国地大物博,茶叶的种类也很多,每一种茶叶的制茶工艺又各异,且长期以来茶叶的制茶工艺是沿用古式制茶师傅长期积累的经验。莓茶又称青霜古藤茶,茅岩青霜茶,土家神茶、神仙草,学名显齿蛇葡萄,是藤茶类产品的一种,为湖南湘西特产,属湘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莓茶的采集多采用人工采集,人工采集不足,造成导致只长茶藤不分叶芽的情况,并且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鲜叶采集,采集芽尖以下的嫩叶部分,采用人工采集莓茶芽尖,后用通过采茶机器割取;步骤二:鲜叶摊放,采集回来的鲜叶需摊放在摊晾筛上,通过人工翻筛,去除表面水分、摘取部分粗梗及吹去叶面细微灰尘颗粒;步骤三:杀青,使用95型燃气滚筒机杀青,每次可操作20~25公斤,温度控制在200℃,转速控制在900转,直至有叶梗微黄,叶面有白色物质析出;步骤四:揉捻,杀青结束后装入布袋,放入揉捻机,正反交替揉1~2分钟;步骤五:松包,通过揉捻过的茶成球块装,需充分解散茶球,温度控制在80~100℃松包,转速控制在600~800转;步骤六:闷青,松包结束后装入密封袋放入保温容器内,通过茶本身温度闷青2~4小时;步骤七:晾青,茶通过闷青环节,叶面整体出现白色,取出后充分分散摊晾,通过鼓风筛或风扇用作辅助去除水份,水份约取出80%,直至有刺手感即可;步骤八:晒青/烘干,通过晾青结束后,需充分晒干水份并经过烘干机充分烘干,完成莓茶干茶环节;步骤九:蒸茶,将干燥完成的茶叶成品放入蒸茶机蒸汽软化,先出蒸汽再放干茶,温度控制在80℃;步骤十:压制,将软化后的茶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各式模具中,调整好规格,用紧压茶液压机压制成型即可;步骤十一:晾晒/烘干,将通过紧压后的茶块,晾晒/烘干,包装入库,通过紧压后的茶叶内部空气完全排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提高了莓茶基地的产量,让以前被大部分茶农遗弃的嫩叶或老叶部分能充分被利用起来,让茶园能在原有产量基础上至少增加40%以上的收益,莓茶芽尖是采的频率越高芽尖分支越快,通过定期机器采摘嫩叶更能提高芽尖发芽率及发芽密度,避免因采摘人工不足导致只长茶藤不分叶芽的窘况;2、降低了成本,通过能机器采摘的方式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每公斤干茶的成本不超过15元,远远低于人工采摘芽尖的最低成本,销售过程中也避免同质化竞争,包装制型也更多样化,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避免原来干茶按轻抛物计算体积规格的高物流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鲜叶采集,采集芽尖以下的嫩叶部分,鲜叶采集采用人工采集莓茶芽尖,后用通过采茶机器割取,此种莓茶鲜叶能使用机器采集,通过这种降低人工成本,加倍提高莓茶基地产能,通过对芽尖以下的嫩叶部位及时的采集修剪,既提高了芽尖发芽密度,也充分利用了嫩叶部分的采收,增加茶园二次收益;步骤二:鲜叶摊放,采集回来的鲜叶需摊放在摊晾筛上,通过人工翻筛,去除表面水分、摘取部分粗梗及吹去叶面细微灰尘颗粒,确保鲜叶达到干净卫生、无表面水份的入锅杀青要求;步骤三:杀青,使用95型燃气滚筒机杀青,每次可操作20~25公斤,温度控制在200℃,转速控制在900转,直至有叶梗微黄,叶面有白色物质析出,预计25分钟完成出锅;步骤四:揉捻,杀青结束后装入布袋,放入揉捻机,正反交替揉1~2分钟;步骤五:松包,通过揉捻过的茶成球块装,需充分解散茶球,温度控制在80~100℃松包,转速控制在600~800转,既能解散茶球,也能为下一环节保温做准备;步骤六:闷青,松包结束后装入密封袋放入保温容器内,通过茶本身温度闷青2~4小时;步骤七:晾青,茶通过闷青环节,叶面整体出现白色,取出后充分分散摊晾,通过鼓风筛或风扇用作辅助去除水份,水份约取出80%,直至有刺手感即可;步骤八:晒青/烘干,通过晾青结束后,需充分晒干水份并经过烘干机充分烘干,完成莓茶干茶环节;步骤九:蒸茶,将干燥完成的茶叶成品放入蒸茶机蒸汽软化,先出蒸汽再放干茶,温度控制在80℃,防止损坏茶叶营养成份流失;步骤十:压制,将软化后的茶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各式模具中,调整好规格,用紧压茶液压机压制成型即可;步骤十一:晾晒/烘干,将通过紧压后的茶块,晾晒/烘干,包装入库,通过紧压后的茶叶内部空气完全排除。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鲜叶采集,采集芽尖以下的嫩叶部分,采用人工采集莓茶芽尖,后用通过采茶机器割取;/n步骤二:鲜叶摊放,采集回来的鲜叶需摊放在摊晾筛上,通过人工翻筛,去除表面水分、摘取部分粗梗及吹去叶面细微灰尘颗粒;/n步骤三:杀青,使用95型燃气滚筒机杀青,每次可操作20~25公斤,温度控制在200℃,转速控制在900转,直至有叶梗微黄,叶面有白色物质析出;/n步骤四:揉捻,杀青结束后装入布袋,放入揉捻机,正反交替揉1~2分钟;/n步骤五:松包,通过揉捻过的茶成球块装,需充分解散茶球,温度控制在80~100℃松包,转速控制在600~800转;/n步骤六:闷青,松包结束后装入密封袋放入保温容器内,通过茶本身温度闷青2~4小时;/n步骤七:晾青,茶通过闷青环节,叶面整体出现白色,取出后充分分散摊晾,通过鼓风筛或风扇用作辅助去除水份,水份约取出80%,直至有刺手感即可;/n步骤八:晒青/烘干,通过晾青结束后,需充分晒干水份并经过烘干机充分烘干,完成莓茶干茶环节;/n步骤九:蒸茶,将干燥完成的茶叶成品放入蒸茶机蒸汽软化,先出蒸汽再放干茶,温度控制在80℃;/n步骤十:压制,将软化后的茶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各式模具中,调整好规格,用紧压茶液压机压制成型即可;/n步骤十一:晾晒/烘干,将通过紧压后的茶块,晾晒/烘干,包装入库,通过紧压后的茶叶内部空气完全排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嫩芽莓茶紧压茶砖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鲜叶采集,采集芽尖以下的嫩叶部分,采用人工采集莓茶芽尖,后用通过采茶机器割取;
步骤二:鲜叶摊放,采集回来的鲜叶需摊放在摊晾筛上,通过人工翻筛,去除表面水分、摘取部分粗梗及吹去叶面细微灰尘颗粒;
步骤三:杀青,使用95型燃气滚筒机杀青,每次可操作20~25公斤,温度控制在200℃,转速控制在900转,直至有叶梗微黄,叶面有白色物质析出;
步骤四:揉捻,杀青结束后装入布袋,放入揉捻机,正反交替揉1~2分钟;
步骤五:松包,通过揉捻过的茶成球块装,需充分解散茶球,温度控制在80~100℃松包,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界黄土城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