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64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由于市场电子产品越来越小,所以我司研发了一种深度方向沉在电路板中的沉板式16Pin母座。该电连接器,壳体和插入组件相固定,插入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体、上排导电端子、中夹板、第二注塑体、下排导电端子、第三注塑体。第一注塑体与上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和下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中夹板在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之间。第一注塑体、中夹板、第二注塑体通过自动机合在一起再第三注塑体注塑固定,第三注塑体分布广又错综复杂且成一体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产品和本司16Pin贴片母座结构相似定位精准、接触牢固、耐高温,同时具有沉板结构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行业内对于电连接器有更高的的要求,现有的电连接器,其端子在注塑固定后,容易产生端子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偏差较大,且端子容易松动、翘动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插入组件,壳体和插入组件相固定,插入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体、上排导电端子、中夹板、第二注塑体、下排导电端子、第三注塑体,第一注塑体与上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和下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中夹板在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之间,第一注塑体、中夹板、第二注塑体通过自动机合在一起再第三注塑体注塑固定,第三注塑体分布广又错综复杂且成一体性;壳体侧面靠近第三弯折部位置设有卡槽,第一注塑体侧面设有卡块,卡槽和卡块相互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第一注塑体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第二注塑体上部设有第二定位销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相对,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孔相对,中夹板上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上排导电端子一侧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并向上漏出第一注塑体顶部,尖部下弯,埋入第三注塑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下排导电端子一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并向下漏出第二注塑体底部,尖部上弯,埋入第三注塑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壳体上设有向壳体内部弯折的第三弯折部和限位凸起,第一注塑体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三弯折部与第一凹槽卡合,第二凹槽和限位凸起卡合。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数量均为八根。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中夹板上还设有卡钩,卡钩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尖部错开不相连。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壳体上还设有弹片。本技术的进一步选择:壳体上中间位置设有散热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产品和本司16Pin贴片母座结构相似定位精准、接触牢固、耐高温,同时具有沉板结构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注塑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注塑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7为中夹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实施例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包括壳体100和插入组件200,壳体100和插入组件200相固定,插入组件200包括第一注塑体210、上排导电端子220、中夹板230、第二注塑体240、下排导电端子250、第三注塑体260,第一注塑体210与上排导电端子220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240和下排导电端子250一体注塑成型,中夹板230在第一注塑体210和第二注塑体240之间,第一注塑体210、中夹板230、第二注塑体240通过自动机合在一起再第三注塑体260注塑固定,第三注塑体分布广又错综复杂且成一体性。本技术中,第一注塑体210和上排导电端子220第一次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240与下排导电端子250第二次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体210、中夹板230、第二注塑体240先固定,再进行注塑,与第三注塑体260一体成型。该设计优点在于:前两次注塑体把端子焊脚都已包好,无需第三次注塑加工,焊脚分开注塑再并一起,塑模零件难度减少,不易崩塌;上下排端子定位精准,接触部位有保障,舌片相当牢固,高温后端子不会翘起,优化了加工过程。本技术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注塑体210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第二注塑体240上部设有第二定位销241和第二定位孔242,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241相对,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孔242相对,中夹板230上设有第三定位孔231,第二定位销241插入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孔242和第三定位孔231。该结构设计,实现了第一注塑体210、第二注塑体240、中夹板230之间的固定,便于第三次注塑。本技术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上排导电端子220一侧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并向上漏出第一注塑体210顶部,尖部下弯,埋入第三注塑体260内。本技术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下排导电端子250一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并向下漏出第二注塑体240底部,尖部上弯,埋入第三注塑体260内。本技术中,如图7所示,中夹板230位于第一注塑体210和第二注塑体240一端。本技术中,如图3所示,壳体100上设有向壳体100内部弯折的第三弯折部103和限位凸起102,第一注塑体210设有第一凹槽213和第二凹槽214,第三弯折部103与第一凹槽213卡合,第二凹槽214和限位凸起102卡合。第三弯折部103和限位凸起102从两端对插入组件200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从一侧将壳体100和插入组件200固定。本技术中,第三弯折部103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三弯折部103的自由端背离,便于固定。本技术中,中夹板230为硬材质。优选为较硬的金属材质。本技术中,如图3所示,上排导电端子220和下排导电端子250数量均为八根。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中夹板230上还设有卡钩232,卡钩232与上排导电端子220、下排导电端子250尖部(自由端、第三注塑体一端)错开不相连。中夹板230固定在第一注塑体210和第二注塑体240自由端,起卡钩作用,使插拔寿命长,且整体结构更加可靠;上排导电端子220和下排导电端子25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侧面设有L型焊接脚101,使其便于焊接,且由于L型焊接脚101向外扩展,焊接后壳体100固定的更加稳定。壳体100侧面中部位置的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插入组件,壳体和插入组件相固定,插入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体、上排导电端子、中夹板、第二注塑体、下排导电端子、第三注塑体,第一注塑体与上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和下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中夹板在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之间,第一注塑体、中夹板、第二注塑体通过自动机合在一起再第三注塑体注塑固定,第三注塑体分布广又错综复杂且成一体性;壳体侧面靠近第三弯折部位置设有卡槽,第一注塑体侧面设有卡块,卡槽和卡块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插入组件,壳体和插入组件相固定,插入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体、上排导电端子、中夹板、第二注塑体、下排导电端子、第三注塑体,第一注塑体与上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体和下排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中夹板在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之间,第一注塑体、中夹板、第二注塑体通过自动机合在一起再第三注塑体注塑固定,第三注塑体分布广又错综复杂且成一体性;壳体侧面靠近第三弯折部位置设有卡槽,第一注塑体侧面设有卡块,卡槽和卡块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注塑体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第二注塑体上部设有第二定位销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相对,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孔相对,中夹板上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Pin沉板式TYPE-C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排导电端子一侧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并向上漏出第一注塑体顶部,尖部下弯,埋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