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条机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60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条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四模条机流水线,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一端设有下料组件,且上料组件两侧边呈对称状设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的上方设有取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上下气缸,所述上下气缸的输出端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端设有前后气缸,所述驱动板的侧壁设有L形板,前后气缸动作,分别带动第一顶料板、第二顶料板、第三顶料板和第四顶料板的顶料块顶住模条两端面,然后上下气缸动作,带动驱动板向上移动,并顶住的模条上升,然后分料气缸动作将四条贴着的模条分开到主轴间距,即实现对四模条的快速分料,并与上料传送带配合,使其大大提升装置的对模条的快速分料上料作业,提升加工效果,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模条机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模条机
,具体为四模条机流水线。
技术介绍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现阶段,大都电器产品均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可以使用绕线机完成这一道或多道加工,例如:各种电动机、空心杯电机、转子,定子、引脚电感、贴片电感、变压器、电磁阀、一字电感、电阻片、点火线圈、RFID、互感器、音响线圈、IC卡高低频线圈和聚焦线圈等。绕线机的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分类,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适用于多种产品的绕线机,只要更换相应的模具和指令就能对应不同产品的加工,专用型:针对某一特定产品的绕线机。目前,在对模条的绕线作业中,尤其涉及对模条的上料分料作业,现有装置多为单模条绕线或双模条绕线,无法适用于多模条的绕线作业,且不便于高效且快速的对多模条进行便捷式的分料、上料及取料作业,从而导致绕线效果及效率大大降低,使得装置实用性不高,无法满足生产者的实际需求,对此我们提出四模条机流水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四模条机流水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为单模条绕线或双模条绕线,无法适用于多模条的绕线作业,且不便于高效且快速的对多模条进行便捷式的分料、上料及取料作业,从而导致绕线效果及效率大大降低,使得装置实用性不高,无法满足生产者的实际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四模条机流水线,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一端设有下料组件,且上料组件两侧边呈对称状设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的上方设有取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上下气缸,所述上下气缸的输出端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端设有前后气缸,所述驱动板的侧壁设有L形板,所述前后气缸的输出端设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料板,所述L形板的另一端设有分料气缸,所述分料气缸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侧设有第二顶料板、第三顶料板和第四顶料板,所述输出轴(323)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杆,且输出轴与第四顶料板相连接;所述输出轴靠近第一顶料板的一端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与第二顶料板相适配,所述第二顶料板的一侧插设有第一调节柱,且第一调节柱的一端贯穿第三顶料板,并与第三顶料板配合连接,且第一调节柱的外壁贯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三顶料板与通孔相适配,所述第三顶料板远离第一调节柱的一端插设有第二调节柱,所述第二调节柱的一端贯穿第四顶料板,并与第四顶料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柱的外壁贯穿设有活动孔,所述第四顶料板与活动孔相适配;所述第一顶料板、第二顶料板、第三顶料板和第四顶料板的侧壁均设有顶料块。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支架,所述上料支架上设有上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导料板。优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支架,所述下料支架上设有下料传送带,所述下料传送带的一侧设有绕线机构。优选的,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支架,所述取料支架位于上料支架的两侧,并与上料支架相连接,所述取料支架的顶部设有Y轴组件,所述Y轴组件的下方设有Z轴组件。优选的,所述Z轴组件的下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贯穿设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侧分别设有取料板,每个取料板侧壁呈并排状设有多个气夹,所述取料板的顶部与安装座之间设有翻转连杆,且翻转连杆分别与取料板及安装座配合连接,所述翻转连杆的顶部设有旋转气缸,且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翻转连杆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四模条机流水线,设置的分料组件,使用中,前后气缸动作,分别带动第一顶料板、第二顶料板、第三顶料板和第四顶料板的顶料块顶住模条两端面,然后上下气缸动作,带动驱动板向上移动,并顶住的模条上升,然后分料气缸动作将四条贴着的模条分开到主轴间距,即实现对四模条的快速分料,并与上料传送带配合,解决了四模条机在机械手同时夹取四根模条时上料模条没有间隔所造成的没法夹的问题,大大缩短了的自动上料时间,从而提高了整条线的生产效率,使其大大提升装置的对模条的快速分料上料作业,提升加工效果,满足使用需求。(2)本技术为四模条机流水线,设置的取料组件,使用中,与分料组件配合,利用Y轴组件和Z轴组件,能够对分料完成后的模条进行便捷式取料,并进行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移动,最后调整夹取模条的位置,使其进行便捷式的上料,大大提升对模条的上料及绕线效率,满足生产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上料支架;11、上料传送带;12、导料板;2、下料支架;21、下料传送带;31、上下气缸;32、驱动板;320、前后气缸;321、L形板;322、分料气缸;323、输出轴;324、连接杆;33、第一顶料板;34、第二顶料板;341、第一调节柱;35、第三顶料板;351、第二调节柱;36、第四顶料板;37、顶料块;4、取料支架;41、Y轴组件;42、Z轴组件;420、安装座;421、活动轴;422、取料板;423、气夹;424、翻转连杆;425、旋转气缸;5、绕线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四模条机流水线技术方案:包括上料组件,上料组件可用于对模条的快速上料,减少人工作业,费时费力,提升装置自动化作业,上料组件的一端设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便于对加工完成后的模条进行下料,且上料组件两侧边呈对称状设有分料组件,分料组件能够对多模条进行快速分料,便于后续的取料上料作业,所述分料组件的上方设有取料组件,取料组件能够对分料完成后的模条进行夹取,提升对装置的使用效果;分料组件包括上下气缸31,上下气缸31的输出端设有驱动板32,驱动板32上端设有前后气缸320,前后气缸320与驱动板32固定连接,驱动板32的侧壁设有L形板321,前后气缸320的输出端设有L形板321,L形板321与前后气缸320输出端固定连接,L形板321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料板33,第一顶料板33与L形板321固定连接,L形板321的另一端设有分料气缸322,分料气缸322与L形板321固定连接,分料气缸322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轴323,输出轴323的一侧设有第二顶料板34、第三顶料板35和第四顶料板36,输出轴323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杆324,且输出轴323与第四顶料板36相连接;输出轴323靠近第一顶料板33的一端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与第二顶料板34相适配,位于活动孔内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与第二顶料板34固定连接,活动孔能够稳定的对限位柱进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四模条机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一端设有下料组件,且上料组件两侧边呈对称状设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的上方设有取料组件;/n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上下气缸(31),所述上下气缸(31)的输出端设有驱动板(32),所述驱动板(32)上端设有前后气缸(320),所述驱动板(32)的侧壁设有L形板(321),所述前后气缸(320)的输出端设有L形板(321),所述L形板(321)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料板(33),所述L形板(321)的另一端设有分料气缸(322),所述分料气缸(322)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轴(323),所述输出轴(323)的一端贯穿L形板(321)的纵向侧壁,所述输出轴(323)的一侧设有第二顶料板(34)、第三顶料板(35)和第四顶料板(36),所述输出轴(323)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杆(324),且输出轴(323)与第四顶料板(36)相连接;/n所述输出轴(323)靠近第一顶料板(33)的一端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与第二顶料板(34)相适配,所述第二顶料板(34)的一侧插设有第一调节柱(341),且第一调节柱(341)的一端贯穿第三顶料板(35),并与第三顶料板(35)配合连接,且第一调节柱(341)的外壁贯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三顶料板(35)与通孔相适配,所述第三顶料板(35)远离第一调节柱(341)的一端插设有第二调节柱(351),所述第二调节柱(351)的一端贯穿第四顶料板(36),并与第四顶料板(36)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柱(351)的外壁贯穿设有活动孔,所述第四顶料板(36)与活动孔相适配;/n所述第一顶料板(33)、第二顶料板(34)、第三顶料板(35)和第四顶料板(36)的侧壁均设有顶料块(37)。/n...

【技术特征摘要】
1.四模条机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一端设有下料组件,且上料组件两侧边呈对称状设有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的上方设有取料组件;
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上下气缸(31),所述上下气缸(31)的输出端设有驱动板(32),所述驱动板(32)上端设有前后气缸(320),所述驱动板(32)的侧壁设有L形板(321),所述前后气缸(320)的输出端设有L形板(321),所述L形板(321)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料板(33),所述L形板(321)的另一端设有分料气缸(322),所述分料气缸(322)的输出端设有输出轴(323),所述输出轴(323)的一端贯穿L形板(321)的纵向侧壁,所述输出轴(323)的一侧设有第二顶料板(34)、第三顶料板(35)和第四顶料板(36),所述输出轴(323)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杆(324),且输出轴(323)与第四顶料板(36)相连接;
所述输出轴(323)靠近第一顶料板(33)的一端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与第二顶料板(34)相适配,所述第二顶料板(34)的一侧插设有第一调节柱(341),且第一调节柱(341)的一端贯穿第三顶料板(35),并与第三顶料板(35)配合连接,且第一调节柱(341)的外壁贯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三顶料板(35)与通孔相适配,所述第三顶料板(35)远离第一调节柱(341)的一端插设有第二调节柱(351),所述第二调节柱(351)的一端贯穿第四顶料板(36),并与第四顶料板(36)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柱(351)的外壁贯穿设有活动孔,所述第四顶料板(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粤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威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