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13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属于连杆自动控制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气缸组件、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驱动块,所述气缸组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活塞杆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连杆结构非常的巧妙,其结构较轻,又便于自动控制,实现了轻量化、自动化、成本化以及精确定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
本技术属于连杆自动控制机构
,涉及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连杆随动旋转机构是一种用于设备中的机械结构,其一般用来带动物体旋转运动。例如一种申请号为20182082000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杆旋转抛料装置,设置在下模本体上,包括用于提供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用于传动的摆臂、用于转动的转轴以及用于抛料的翻转臂,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下模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单元具有能够直线往复运动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与所述摆臂活动连接,且所述摆臂及所述翻转臂均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上述的装置利用了连杆带动物体旋转,但是这种装置与现有的结构都存在结构复杂,导致机构笨重的缺陷,所以会占用比较大的空间,影响装配调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板、气缸组件、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驱动块,所述气缸组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活塞杆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较佳的,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上,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分别朝向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较佳的,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呈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较佳的,所述铰接座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板体,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块联动连接并且另一端用于与待转动物体连接。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保持相对固定。较佳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轴、安装支架以及刹车器,所述锁定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锁定轴穿过所述刹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连杆结构非常的巧妙,其结构较轻,又便于自动控制,实现了轻量化、自动化、成本化以及精确定位的功能。2、第一气口进气并且第二气口排气,使得第一活塞杆缩回至第一气缸,同时第三气口排气且第四气口进气,使得第二活塞杆从第二气缸内伸出,保证了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处于自身死点位置,进而保证了物体的原点位置精度,简单来说,这样能够保证机构的原点精度。3、通过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协同动作,能够实现物体的顺时针旋转以及逆时针旋转的效果。4、在机构处于原点或者转动到设定位置时,需要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保持固定,此时将两者锁定在一起,就能够起到机构锁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处于原点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处于逆时针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处于顺时针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杆随动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安装板;110、铰接座;120、第一板体;130、第二板体;200、第一连接块;210、锁定轴;300、第二连接块;310、安装支架;320、刹车器;400、驱动块;410、旋转轴;510、第一活塞杆;520、第二活塞杆;530、第一气缸;540、第二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板100、气缸组件、第一连接块200、第二连接块300以及驱动块400,其能够带动物体旋转一定的角度,并且整体结构非常的巧妙轻便,有利于自动化操作,使得机构轻量化,减少了占用空间,并且装配和调试也非常的方便。所述气缸组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活塞杆510以及第二活塞杆520,优选的,气缸组件可以为双轴气缸,也可以为两个气缸组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结构,总之气缸组件具有两根可以独立伸缩的活塞杆即可。所述第一活塞杆510与所述第一连接块200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520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00连接,第一连接块200与第二连接块300分别位于气缸组件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接块200为竖直块状结构,第二连接块300为横向块状结构。所述安装板100上设置有铰接座110,所述第一连接块200与所述铰接座110铰接,优选的,由于第一连接块200能够以铰接座110上的铰接轴为转动轴心进行转动,所以整个气缸组件以及第二连接块300均能够绕着铰接座110转动。第一连接块200、第一活塞杆510、气缸组件、第二活塞杆520以及第二连接块300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能够相对于铰接座110转动;在工作过程中,气缸组件通过第一活塞杆510与第二活塞杆520的伸缩能够在左右移动,具体来说,气缸组件并不是固定住的,由于铰接座11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所以气缸组件能够相对于安装板100左右移动。所述驱动块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00铰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410。优选的,驱动块400为竖直条状结构,其上端与第二连接块300铰接,下端与旋转轴410连接,由于第一活塞杆510与第二活塞杆520能够伸缩,所以可以推动第二连接块300移动,当第二连接块300推动时能够带动驱动块400绕着旋转轴410转动,此时,旋转轴410本身也被驱动块400带动着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物品转动的目的,所以这种连杆结构非常的巧妙,其结构较轻,又便于自动控制,实现了轻量化、自动化、成本化以及精确定位的功能,还便于装配调试。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530以及第二气缸540,所述第一气缸530与所述第二气缸540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气缸530与第二气缸540呈分别朝向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活塞杆51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530上,所述第二活塞杆520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540上,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杆510与所述第二活塞杆520分别朝向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优选的,第一气缸530上设置有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第二气缸540上设置有第三气口与第四气口,通过合理设置气路就能够控制气缸组件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处于原点位置时,需要使驱动块400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一气口进气并且第二气口排气,使得第一活塞杆510缩回至第一气缸530,同时第三气口进气且第四气口排气,使得第二活塞杆520从第二气缸540内伸出,保证了第一气缸530与第二气缸540处于自身死点位置,进而保证了物体的原点位置精度,简单来说,这样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气缸组件、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驱动块,所述气缸组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活塞杆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气缸组件、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驱动块,所述气缸组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活塞杆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并且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上,并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分别朝向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杆随动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