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07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包括第三套线,所述第一门立挺与第一套线之间设有连接铰链,所述红外感应器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设有电磁块,且电磁块通过控制电路和导电触点与红外感应器呈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之间设有缠绕块。该防夹手室内木门的第三套线内设有红外感应器,其红外感应器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所述红外感应器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设有电磁块,且电磁块通过控制电路和导电触点与红外感应器呈电性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电磁块可以在接触到红外感应器时进行启动,方便其运行,从而进行磁力反应,起到减速运行,防夹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
本技术涉及木门
,具体为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从新闻上看到小孩、大人和老人的手因为各种意外被室内门夹伤或夹断手指,特别是小孩比较贪玩,自理能力差,往往大人一个疏忽容易使小孩受到伤害,虽然手被门夹的新闻经常能看到,但是这些惨痛的教训每年还是都有发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防夹门,有些虽然能防夹但是防夹效果不是很好,有些防夹效果不错但是成本太高了。现有的木门在放夹手方面做的改进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在门扇与门框之间安装弹簧连杆,以此来降低门扇的闭合速度,然而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门的装饰性能,使其美观程度大打折扣;另一种防夹手的结构是在门扇以及门框处安装弹性缓冲材料,如橡胶条,这种结构同样存在美观程度的问题,并且该结构实际上是将加手的部件从门扇与门框转变为弹性缓冲材料,防夹手的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防夹手木门不美观,并且部分木门的防夹手效果差。现有专利号为CN201820073433.3一种防夹手木门,该装置在使用时,防夹手的效果不佳,使用不方便,现有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达到感应启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室内木门在使用时,防夹手的效果不佳,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包括第三套线,所述第三套线一侧设有第一套线,且第三套线另一侧设有第二套线,所述第三套线内壁设有上冒板,其上冒板一侧设有第一门立挺,且上冒板另一侧设有第二门立挺,所述第二门立挺内壁设有门芯板,且第二门立挺上设有门锁,所述第一门立挺与第一套线之间设有连接铰链,所述第三套线上设有红外感应器,其红外感应器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所述红外感应器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设有电磁块,且电磁块通过控制电路和导电触点与红外感应器呈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之间设有缠绕块。优选的,所述第三套线上设有盖板,且盖板通过连接活页与第三套线呈翻转活动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固定插杆,且盖板通过固定插杆与第三套线呈插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套线内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形状分别与控制电路、红外感应器和导电触点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控制电路、红外感应器和导电触点通过安装槽与第三套线呈插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冒板内设有伸缩槽,且伸缩槽内设有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通过弹簧与伸缩槽呈弹性伸缩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门立挺上设有磁体,且磁体的一端形状与电磁块一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磁体与电磁块为相斥电极,且磁体与电磁块于第一门立挺和第一套线呈对称位置分布。优选的,所述红外感应器与第二套线内壁贴合连接,且红外感应器开口处与第二套线呈平行位置分布。本技术的优点:该防夹手室内木门的第三套线内设有红外感应器,其红外感应器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所述红外感应器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设有电磁块,且电磁块通过控制电路和导电触点与红外感应器呈电性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电磁块可以在接触到红外感应器时进行启动,方便其运行,从而进行磁力反应,起到减速运行,防夹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安装槽与导电触点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电路流程图。图中:1、第三套线,2、上冒板,3、盖板,4、连接铰链,5、第一套线,6、第一门立挺,7、门芯板,8、第二门立挺,9、门锁,10、第二套线,11、固定插杆,12、导电触片,13、伸缩槽,14、连接活页,15、控制电路,16、缠绕块,17、电磁块,18、磁体,19、弹簧,20、连接导线,21、红外感应器,22、安装槽,23、导电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包括第三套线1、上冒板2、盖板3、连接铰链4、第一套线5、第一门立挺6、门芯板7、第二门立挺8、门锁9、第二套线10、固定插杆11、导电触片12、伸缩槽13、连接活页14、控制电路15、缠绕块16、电磁块17、磁体18、弹簧19、连接导线20、红外感应器21、安装槽22和导电触点23,第三套线1一侧设有第一套线5,且第三套线1另一侧设有第二套线10,第三套线1上设有盖板3,且盖板3通过连接活页14与第三套线1呈翻转活动连接,盖板3上设有固定插杆11,且盖板3通过固定插杆11与第三套线1呈插合固定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第三套线1内部结构更换更方便,第三套线1内设有安装槽22,且安装槽22的形状分别与控制电路15、红外感应器21和导电触点23的形状相匹配,控制电路15、红外感应器21和导电触点23通过安装槽22与第三套线1呈插合固定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控制电路15、红外感应器21和导电触点23安装更方便,使用更方便,第三套线1内壁设有上冒板2,其上冒板2一侧设有第一门立挺6,且上冒板2另一侧设有第二门立挺8,上冒板2内设有伸缩槽13,且伸缩槽13内设有导电触片12,导电触片12通过弹簧19与伸缩槽13呈弹性伸缩活动连接,这样使得该装置的导电触片12方便与导电触点23进行基础连接,第一门立挺6上设有磁体18,且磁体18的一端形状与电磁块17一端的形状相匹配,磁体18与电磁块17为相斥电极,且磁体18与电磁块17于第一门立挺6和第一套线5呈对称位置分布,这样使得该装置的防夹手效果更好,更方便,第二门立挺8内壁设有门芯板7,且第二门立挺8上设有门锁9,第一门立挺6与第一套线5之间设有连接铰链4,第三套线1上设有红外感应器21,其红外感应器21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20,且连接导线20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15,红外感应器21与第二套线10内壁贴合连接,且红外感应器21开口处与第二套线10呈平行位置分布,这样使得该装置的红外感应器21可以与第二套线10全部贴合,防护效果更好,红外感应器21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23,控制电路15另一端设有电磁块17,且电磁块17通过控制电路15和导电触点23与红外感应器21呈电性连接,连接导线20之间设有缠绕块16。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包括第三套线(1),所述第三套线(1)一侧设有第一套线(5),且第三套线(1)另一侧设有第二套线(10),所述第三套线(1)内壁设有上冒板(2),其上冒板(2)一侧设有第一门立挺(6),且上冒板(2)另一侧设有第二门立挺(8),所述第二门立挺(8)内壁设有门芯板(7),且第二门立挺(8)上设有门锁(9),所述第一门立挺(6)与第一套线(5)之间设有连接铰链(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线(1)上设有红外感应器(21),其红外感应器(21)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20),且连接导线(20)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15),所述红外感应器(21)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23),所述控制电路(15)另一端设有电磁块(17),且电磁块(17)通过控制电路(15)和导电触点(23)与红外感应器(21)呈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20)之间设有缠绕块(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包括第三套线(1),所述第三套线(1)一侧设有第一套线(5),且第三套线(1)另一侧设有第二套线(10),所述第三套线(1)内壁设有上冒板(2),其上冒板(2)一侧设有第一门立挺(6),且上冒板(2)另一侧设有第二门立挺(8),所述第二门立挺(8)内壁设有门芯板(7),且第二门立挺(8)上设有门锁(9),所述第一门立挺(6)与第一套线(5)之间设有连接铰链(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线(1)上设有红外感应器(21),其红外感应器(21)一侧电性连接有连接导线(20),且连接导线(20)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15),所述红外感应器(21)一侧串联连接有导电触点(23),所述控制电路(15)另一端设有电磁块(17),且电磁块(17)通过控制电路(15)和导电触点(23)与红外感应器(21)呈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20)之间设有缠绕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夹手室内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线(1)上设有盖板(3),且盖板(3)通过连接活页(14)与第三套线(1)呈翻转活动连接,所述盖板(3)上设有固定插杆(11),且盖板(3)通过固定插杆(11)与第三套线(1)呈插合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丽红李强赵永亮李会元马海春曹振国白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