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邸娇娇专利>正文

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95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包括外窗墙体,外窗墙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窗户,外窗墙体相邻安装槽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蓄水池,蓄水池相邻外窗墙体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水槽,进水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a,外窗墙体内固定安装有水管,水管的一端与进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窗墙体的另一侧,外窗墙体相邻安装槽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顶端铰接有太阳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能够通过蓄水池收集雨水,种植花草,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目的,并且通过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达到电力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
技术介绍
被动房是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整个房屋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随着现在我国推动的节能建筑工作的进行,被动房渐渐进入投资者们的视线,特别是在现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被动房的存在就更加受到推崇,被动房整体来看跟日常常见的房屋一样,但是通过特殊的建筑材料和对采光等方面的改造,达到被动房的要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般房屋中含有的组件,被动房都配备了。房屋中的外窗组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外窗组件,房屋达到好的采光,从而完成被动房的要求,现有的被动房的外窗组件,比较简单,就与正常房屋的外窗组件相同,相对来说采光比较好,并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对真正房屋内的节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整体功能也比较单一,仅能满足正常的通风采光要求,无法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被动房外窗组件仅能够进行采光和通风工作,对于被动房整体的节能建设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的问题。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包括外窗墙体,所述外窗墙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窗户,所述外窗墙体相邻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相邻所述外窗墙体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a,所述外窗墙体内固定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窗墙体的另一侧,所述外窗墙体相邻所述安装槽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顶端铰接有太阳能板。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池相对一侧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透水板,所述透水板相对两侧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透水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b,所述过滤网b的顶部对称开设有种植孔,所述种植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池相邻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出水槽。作为优选,所述外窗墙体相邻所述太阳能板一侧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太阳能板相邻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折叠支撑杆,两个所述折叠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孔相配合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技术,采用推开式窗户,较现有的推拉式窗户来说,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更加的好,有助于提升整个房屋的通风和采光性能。2、该技术,在窗户下方设有蓄水池,可以在蓄水池内种植花草,达到绿色生态的目的,下雨后,落下的雨水会储存在蓄水池内,除了种植花草的雨水之外,其他的雨水会流入水管内,并与坐便器内水箱相通,节约房屋的用水,将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利用。3、该技术,窗户的上方设有太阳能板,如果太阳照射不强烈时,可以通过折叠支撑杆将太阳能板撑起一个角度,从而达到充分照射吸收太阳能的目的,太阳能板能够与房屋内部部分小型电器电性连接,节约电力资源。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太阳能板撑开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蓄水池正视角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蓄水池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蓄水池侧视角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外窗墙体;11、固定孔;12、固定槽;2、窗户;3、蓄水池;31、出水槽;32、透水板;321、滑槽;33、进水槽;34、过滤网a;35、过滤网b;36、种植孔;37、滑块;38、水管;4、太阳能板;41、把手;42、折叠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5,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包括外窗墙体1,外窗墙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窗户2,在进行被动房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在种植孔36内种植水培植物,下雨时,雨水落到蓄水池3内,当蓄水池3内的雨水确保能够没过水培植物的根系并到达进水槽33的高度时,雨水能够穿过过滤网a34进入进水槽33内,并通过进水槽33进入水管38中,水管38的末端与坐便器相连接,这样进行坐便器冲水时能够利用雨水冲水,节约水资源,当降雨量过多,水管38内无法储存时,进水槽33内雨水满溢,蓄水池3内水位会进一步上升,到达出水槽31的位置后,多的雨水能够通过出水槽31排出,在阳光灿烂的天气时,太阳能板4能够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屋内的小型电器,节省电力资源,为了方便太阳能板4收集太阳能,通过把手41将太阳能板4沿铰接处翻折,移动到一定的角度之后,将折叠支撑杆42拿出并沿铰接位置将折叠支撑杆42进行扩展并伸长后,将折叠支撑杆42的另一端插入到固定孔11内,完成固定,此时太阳能板4呈一定角度固定,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外窗墙体1相邻安装槽的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蓄水池3,蓄水池3相邻外窗墙体1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水槽33,进水槽3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a34,外窗墙体1内固定安装有水管38,水管38的一端与进水槽3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水管38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窗墙体1的另一侧,外窗墙体1相邻安装槽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顶端铰接有太阳能板4,水管38能够将从进水槽33进入的雨水通入坐便器的水箱内,进行雨水的重复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包括外窗墙体(1),所述外窗墙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窗户(2),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窗墙体(1)相邻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蓄水池(3),所述蓄水池(3)相邻所述外窗墙体(1)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水槽(33),所述进水槽(3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a(34),所述外窗墙体(1)内固定安装有水管(38),所述水管(38)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3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38)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窗墙体(1)的另一侧;/n所述外窗墙体(1)相邻所述安装槽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顶端铰接有太阳能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包括外窗墙体(1),所述外窗墙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对称铰接有窗户(2),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窗墙体(1)相邻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蓄水池(3),所述蓄水池(3)相邻所述外窗墙体(1)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水槽(33),所述进水槽(3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a(34),所述外窗墙体(1)内固定安装有水管(38),所述水管(38)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3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水管(38)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窗墙体(1)的另一侧;
所述外窗墙体(1)相邻所述安装槽顶部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顶端铰接有太阳能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建筑的外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3)相对一侧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滑块(37),所述滑块(37)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透水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娇娇史静淑张姣
申请(专利权)人:邸娇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