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防夹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95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音防夹门,包括门框以及转动设置在门框内部的门体,所述门体底端右部位置固定地弹簧且地弹簧下端插装锁定件,所述门体上端右部位置通过辅助连接件与门框内部顶端连接,所述门框内部左壁上固定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开设在门框内壁上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面向门体的内壁上固定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右端固定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前后两端以及右端固定第一橡胶板且第一橡胶板右端面与门框内部左壁平齐,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第一磁石,所述门体左端固定第二橡胶板,所述门体内部靠左侧边缘位置固定第二磁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扩大了门的转动范围,提高了静音效果,且增加了防夹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音防夹门
本技术是一种静音防夹门,属于门扇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木门都是通过门竖直侧边的铰链与门框连接,铰链连接的门只能在门扇一侧转动,转动灵活性差,为了提高门的转动范围,公共场合上的多数玻璃门通过地弹簧与地面连接,能够转动180°,转动范围较大,但是,为了保证玻璃门的顺畅转动,玻璃门的活动竖直边与门框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隔音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静音防夹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门一般不能兼具隔音效果好以及大范围转动两种功能的问题,本技术扩大了门的转动范围,提高了静音效果,且增加了防夹手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静音防夹门,包括门框以及转动设置在门框内部的门体,所述门体底端右部位置固定地弹簧且地弹簧下端插装锁定件,所述门体上端右部位置通过辅助连接件与门框内部顶端连接,所述门框内部左壁上固定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开设在门框内壁上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面向门体的内壁上固定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右端固定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前后两端以及右端固定第一橡胶板且第一橡胶板右端面与门框内部左壁平齐,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第一磁石,所述门体左端固定第二橡胶板,所述门体内部靠左侧边缘位置固定第二磁石。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右端面加工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门框内部右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门体上端右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以及圆孔,所述第一凹槽设在圆孔上端,所述辅助连接件包括与门框内部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以及固定在连接板下端的圆柱,所述圆柱插入到圆孔内部,所述连接板设在第一凹槽内部。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底端由左至有依次开设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且三者相互连通,所述地弹簧镶嵌在第三凹槽内部,所述地弹簧右端固定竖直锁定板,所述竖直锁定板延伸至第四凹槽内部且竖直锁定板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地弹簧下端固定水平锁定板,所述水平锁定板延伸至第二凹槽内部且水平锁定板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锁定板以及竖直锁定板分别与门体的底端面以及右端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设在地面上的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板上端开设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第一矩形板且第一矩形板分别从第二矩形板前后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矩形板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所述地弹簧的转轴杆贯穿第一矩形板内部的第一通槽且延伸至第二矩形板内部的第二通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右端开设第一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内部固定第一磁石,所述门体左端开设第二容纳槽,且第二容纳槽内部固定第二磁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静音防夹门。1、门体转动至水平状态即关闭状态时,由于移动块内部的第一磁石与门体内部的第二磁石之间具有磁吸力,故而推动移动块向右移动,并使第一橡胶板与第二橡胶板贴合,实现对门体竖直边与门框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实现静音功能,此时弹性体处于拉伸状态,具有弹力,若推动门体至与密封件分离时,移动块以及第一橡胶板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缩回到门框内部,不会对人员进出造成阻挡。2、第一橡胶板以及第二橡胶板均具有弹力,实现了防夹保护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静音防夹门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A的断面图;图3为图2中门体处于关闭状态的实施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静音防夹门中地弹簧与门体的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静音防夹门中辅助连接件与门体的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静音防夹门中辅助连接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静音防夹门中锁定件的示意图。图中:1-门框、2-门体、3-地弹簧、4-锁定件、5-密封件、6-辅助连接件、20-第一凹槽、21-第二橡胶板、22-第二磁石、23-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第四凹槽、31-竖直锁定板、32-水平锁定板、41-第一矩形板、42-第二矩形板、51-放置槽、52-弹性体、53-移动块、54-第一磁石、55-第一橡胶板、61-连接板、62-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静音防夹门,包括门框1以及转动设置在门框1内部的门体2,门框1与墙体固定连接,门体2底端右部位置固定地弹簧3且地弹簧3下端插装锁定件4,锁定件4固定在地面上,通过锁定件4以及地弹簧3使门体2能够转动,门体2上端右部位置通过辅助连接件6与门框1内部顶端连接,辅助连接件6起到对门体2进行辅助支撑的功能,门框1内部左壁上固定密封件5,密封件5能够沿着门框1内壁进行移动,便于与关闭状态下的门体2进行贴合,实现减少门体2与门框1之间缝隙的功能,提高了静音效果。密封件5包括开设在门框1内壁上的放置槽51,放置槽51用作容纳弹性体52、移动块53以及第一橡胶板55,放置槽51面向门体2的内壁上固定弹性体52,弹性体52可具体为弹簧或者弹力带,弹性体52与放置槽51内壁之间可焊接或者采用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弹性体52右端固定移动块53,移动块53前后两端以及右端固定U形的第一橡胶板55且第一橡胶板55右端面与门框1内部左壁平齐,移动块53内部设置第一磁石54,门体2左端固定第二橡胶板21,门体2内部靠左侧边缘位置固定第二磁石22,门体2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一磁石54与第二磁石22的吸力作用使移动块53朝着门体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橡胶板55与第二橡胶板21贴合在一起,使得在门体2处于闭合状态下时,减小门体2与门框1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隔音功能,改善了静音效果,此外第一橡胶板55以及第二橡胶板21均具有弹性,实现了防夹功能。门体2右端面加工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门框1内部右壁贴合,圆弧面的设计使门体2能够顺畅转动,且不会与门框1发生位置干涉。门体2上端右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20以及圆孔,第一凹槽20设在圆孔上端,辅助连接件6包括与门框1内部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61以及固定在连接板61下端的圆柱62,圆柱62插入到圆孔内部,连接板61设在第一凹槽20内部,辅助连接件6便于对门体2的转动进行辅助支撑,提高了门体2的转动稳定性,第一凹槽20便于辅助连接件6与门体2稳定安装且尽可能减小门体2底端与地面的间隙,提高隔音效果。门体2底端由左至有依次开设第二凹槽23、第三凹槽24以及第四凹槽25且三者相互连通,地弹簧3镶嵌在第三凹槽24内部,地弹簧3右端固定竖直锁定板31,竖直锁定板31延伸至第四凹槽25内部且竖直锁定板31与门体2固定连接,地弹簧3下端固定水平锁定板32,水平锁定板32延伸至第二凹槽23内部且水平锁定板32与门体2固定连接,竖直锁定板31以及水平锁定板32与门体2以及地弹簧3之间具体可设为螺栓连接,水平锁定板32以及竖直锁定板31分别与门体2的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音防夹门,包括门框(1)以及转动设置在门框(1)内部的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底端右部位置固定地弹簧(3)且地弹簧(3)下端插装锁定件(4),所述门体(2)上端右部位置通过辅助连接件(6)与门框(1)内部顶端连接,所述门框(1)内部左壁上固定密封件(5);/n所述密封件(5)包括开设在门框(1)内壁上的放置槽(51),所述放置槽(51)面向门体(2)的内壁上固定弹性体(52),所述弹性体(52)右端固定移动块(53),所述移动块(53)前后两端以及右端固定第一橡胶板(55)且第一橡胶板(55)右端面与门框(1)内部左壁平齐,所述移动块(53)内部设置第一磁石(54),所述门体(2)左端固定第二橡胶板(21),所述门体(2)内部靠左侧边缘位置固定第二磁石(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防夹门,包括门框(1)以及转动设置在门框(1)内部的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底端右部位置固定地弹簧(3)且地弹簧(3)下端插装锁定件(4),所述门体(2)上端右部位置通过辅助连接件(6)与门框(1)内部顶端连接,所述门框(1)内部左壁上固定密封件(5);
所述密封件(5)包括开设在门框(1)内壁上的放置槽(51),所述放置槽(51)面向门体(2)的内壁上固定弹性体(52),所述弹性体(52)右端固定移动块(53),所述移动块(53)前后两端以及右端固定第一橡胶板(55)且第一橡胶板(55)右端面与门框(1)内部左壁平齐,所述移动块(53)内部设置第一磁石(54),所述门体(2)左端固定第二橡胶板(21),所述门体(2)内部靠左侧边缘位置固定第二磁石(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防夹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右端面加工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门框(1)内部右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防夹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上端右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20)以及圆孔,所述第一凹槽(20)设在圆孔上端,所述辅助连接件(6)包括与门框(1)内部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61)以及固定在连接板(61)下端的圆柱(62),所述圆柱(62)插入到圆孔内部,所述连接板(61)设在第一凹槽(20)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飞赖明亮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五角阻尼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