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板/梁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板/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成为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结构相比可恢复功能结构具有震后主体结构损伤小、残余位移小、损伤部位可更换等特点。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是可恢复功能结构的一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以及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结构体系,并在国外已有相关的实际工程应用。自复位剪力墙结构通常由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自复位墙体和承担竖向重力作用的框架梁柱组成,自复位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通过放松墙片之间和墙与基础之间的约束,使其在接触面处仅有受压能力而无受拉能力。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墙体底部接缝处会发生张开并通过自身重力和预应力钢筋等提供恢复力,因此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和较小的残余位移。相比底部固接的传统剪力墙在地震后往往由于钢筋屈曲和混凝土剥落等无法修复的损伤而不得不拆除,自复位剪力墙有效控制了墙底的破坏,可以实现可恢复功能,如图1所示。目前,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因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备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板/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复位剪力墙(1)、楼板/梁(2)、钢连接件(3);/n所述楼板/梁(2)为矩形,其中一条长边的外侧竖向通长设有一个凹槽(2-1);/n所述钢连接件(3)包括上角钢(3-1)、下角钢(3-2)和连接在上下两个角钢的折线之间的连杆(3-3),所述连杆(3-3)的两端分别向内收缩呈弧形,所述楼板/梁(2)横向设于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平板之间,连杆(3-3)位于楼板/梁(2)外侧的最大宽度凹槽(2-1)内且该凹槽(2-1)与连杆(3-3)的中间部分咬合,凹槽(2-1)的宽度和连杆(3-3)中间部分的相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伤自复位剪力墙-板/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复位剪力墙(1)、楼板/梁(2)、钢连接件(3);
所述楼板/梁(2)为矩形,其中一条长边的外侧竖向通长设有一个凹槽(2-1);
所述钢连接件(3)包括上角钢(3-1)、下角钢(3-2)和连接在上下两个角钢的折线之间的连杆(3-3),所述连杆(3-3)的两端分别向内收缩呈弧形,所述楼板/梁(2)横向设于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的平板之间,连杆(3-3)位于楼板/梁(2)外侧的最大宽度凹槽(2-1)内且该凹槽(2-1)与连杆(3-3)的中间部分咬合,凹槽(2-1)的宽度和连杆(3-3)中间部分的相适应;
所述上角钢(3-1)和下角钢(3-2)与楼板/梁(2)的接触面处的两块平板的两端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