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结构及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6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结构及代步车。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壳体,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转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壳体,且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转轴的第一端伸出固定壳体,用于连接操控杆;弹性件,套设于转轴,且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转轴,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壳体;弹性件用于向转轴施加沿相反方向转动的作用力;磁性件,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磁性件嵌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传感组件,设置于固定壳体;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传感组件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第二安装槽;传感组件与磁性件电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结构及代步车确保转轴受力平衡,从而使得操控杆130及时并准确的回位,提高转向平稳性,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结构及代步车
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
,特别是涉及转向结构及代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操控杆式电动代步车主要通过操控杆的左右摆动来实现转向,即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该操控杆转动角度的大小,并将该转动角度变化量的检测信号发送至电动代步车的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该车辆的转向。由于操控杆的摆动与电动代步车转向几乎是同时进行,为了转向后摆动杆能尽快复位至原始位置,减少电动代步车转向离心力,现有的电动代步车操控杆转向处会设置能使操控杆自动复位的弹性复位结构。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弹性复位结构大多采用平直弹片,平直弹片沿转轴的径向延伸至两侧,进而导致无法确保操控杆及时并准确地复位至中间位置,这样就容易对电动代步车使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弹片作为复位机构时占用体积较大,不便于做到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代步车在进行转向时平稳性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结构。一种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且所述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壳体,用于连接操控杆;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转轴施加沿相反方向转动的作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体包括抵压套,且所述抵压套套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外侧;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嵌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嵌孔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抵压套远离所述第一插嵌孔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磁性件,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性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传感组件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磁性件的磁场强度,且所述传感组件用于连接外部控制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采用弧形磁铁,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磁性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安装槽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呈弧形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凹陷,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回转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回转中心线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体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设置,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压装于所述抵压套的外侧;所述传感组件固设于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且所述下盖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套沿自身径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紧条;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压紧条的第一压槽,和/或,所述下盖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压紧条的第二压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体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相对且间隔布置于所述转轴的两端,且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填充有润滑剂,和/或,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填充有润滑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组件包括固定板和传感器;所述固定板固设于所述上盖,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头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至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固定壳体之间,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槽;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转轴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限位槽,另一者连接有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代步车,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代步车包括上述的转向结构,还包括壳体和操控杆;所述转向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操控杆连接,所述操控杆能够与所述转向结构中的转轴同步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二者扣合设置;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转向结构中的固定壳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壳体、转轴和弹性件。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操控杆带动转轴同步转动,转轴转动时向套设于转轴上的弹性件施加挤压力,促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势能。当使用者通过操控杆带动转轴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套设于转轴上的弹性件失去前述挤压力,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并转化为驱动转轴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动力势能。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结构通过弹性件相对转轴的套设,确保转轴无论逆时针转动还是顺时针转动,转轴与固定壳体之间的受力平衡,即产生的弹性形变和弹性势能相同,以使得分别作用于转轴的作用力相同,从而确保操控杆能够及时并准确的回位,提高代步车转向时的平稳性,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正是因为弹性件套设于转轴,故而弹性件的安装无需占用较大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代步车,包括还包括壳体和操控杆;转向结构安装于壳体内,且转向结构的一端与操控杆连接,操控杆能够与转向结构中的转轴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代步车的转向操作,能够达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的第一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的第二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中转轴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中转轴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中下盖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结构中上盖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代步车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代步车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标:10-固定壳体;11-抵压套;12-上盖;13-下盖;14-第一套筒;15-第二套筒;20-转轴;21-第一安装槽;22-第二安装槽;23-凸起环;24-限位孔;25-压紧面;26-紧固孔;30-弹性件;40-磁性件;50-传感组件;51-固定板;52-传感器;61-限位柱;62-限位槽;111-压紧条;120-壳体;121-第一压槽;130-操控杆;131-第二压槽;231-第一插嵌孔;140-踏板;150-车轮;1201-下壳体;1211-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n固定壳体(10),所述固定壳体(10)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120);/n转轴(20),所述转轴(20)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10),且所述转轴(20)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轴(20)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壳体(10),用于连接操控杆(130);/n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且所述弹性件(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20),所述弹性件(3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10);所述弹性件(30)用于向所述转轴(20)施加沿相反方向转动的作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
固定壳体(10),所述固定壳体(10)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120);
转轴(20),所述转轴(20)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10),且所述转轴(20)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轴(20)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壳体(10),用于连接操控杆(130);
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且所述弹性件(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20),所述弹性件(3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10);所述弹性件(30)用于向所述转轴(20)施加沿相反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0)还包括抵压套(11),且所述抵压套(11)套设于所述弹性件(30)的外侧;
所述转轴(2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嵌孔(231);所述弹性件(30)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嵌孔(231)内,所述弹性件(30)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抵压套(11)远离所述第一插嵌孔(23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
磁性件(40),所述转轴(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所述磁性件(40)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内;
传感组件(50),所述传感组件(50)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10);所述转轴(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所述传感组件(50)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22);所述传感组件(50)用于检测所述磁性件(40)的磁场强度,且所述传感组件(50)用于连接外部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40)采用弧形磁铁,所述第一安装槽(21)的形状与所述磁性件(40)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第一安装槽(21)绕所述转轴(20)的轴线呈弧形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槽(22)沿所述转轴(20)的轴向凹陷,且所述第一安装槽(21)的回转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2)的回转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0)还包括上盖(12)和下盖(13);
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扣合设置,且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盖(13)均压装于所述抵压套(11)的外侧;所述传感组件(50)固设于所述上盖(12)或所述下盖(13),且所述下盖(13)用于安装于代步车的壳体(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