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10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包括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形成管式结构,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和核孔膜层,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的内侧,所述的核孔膜层中分布有起筛分作用的孔道,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通过热压复合,成功将核孔膜运用于管式膜,管式膜的长度不受限制,其最小孔径能够到达0.01毫米,其过滤精度提高,承受压力值更大,工程运用范围广。本发明专利技术拓宽管式膜材料种类,管式膜采用了新材料,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得到了提升,为核孔膜的工程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
本技术属于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核孔膜,更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膜技术从结构特点可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四种。管式膜和中空纤维从外型上近似,呈圆柱状。中空纤维膜直径一般小于3毫米,而管式膜直径通常为4-25毫米。管式膜可分为有机管式膜和无机管式膜。有机管式膜主要包括PVDF、PES、PP、PAN和PS等。相对于其他结构,管式膜优势在于对预处理的要求简单,不怕堵塞和处理能力强。市场上的管式微滤膜通常采用PVDF材质,其过滤精度高达0.1微米。核孔膜,又称作核微孔膜或重离子微孔膜,它是利用重离子在绝缘物质薄膜上打孔然后化学蚀刻扩孔而成。同一片核孔膜材料,几乎所有孔的尺寸和形状完全一致。核孔膜的孔径范围0.01微米到几十微米,核孔膜目前主要用于医用过滤和民用过滤产品。尽管核孔膜有孔径均匀的优势,但是工程应用的案例很少。核孔膜的工程应用主要面临几个难题:1、核孔膜的材料厚度一般为十几微米,其机械性能较差,不能承受高压;2、膜宽度有限,核孔膜宽度一般为20-40厘米,而市场上平板过滤膜宽度要求一般都在50厘米以上;3、核孔膜孔隙率低,核孔膜孔隙率一般为10%左右,而其他滤膜的孔隙率在40%以上,容易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有效解决了现有管式膜选材受限、过滤精度不高、核孔膜工程应用难度大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包括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形成管式结构,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和核孔膜层,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的内侧,所述的核孔膜层中分布有起筛分作用的孔道,所述的孔道均匀分布在核孔膜层上,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优选的,相邻复合材料之间有重合位,重合位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优选的,所述的复合材料按锐角卷成筒状管膜,重合处用超声波焊接密封。优选的,所述管式膜的直径为2-50mm,长度为20cm-200cm。优选的,所述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150微米;孔径为0.01-40微米;孔密度为1×104个/平方厘米-5×109个/平方厘米。优选的,所述核孔膜层的厚度为10微米或15微米或50微米或100微米;孔径为3微米或5微米或15微米或20微米或30微米;孔密度为1×105个/平方厘米或2×105个/平方厘米或3×105个/平方厘米或5×1055个/平方厘米。优选的,所述核孔膜层的材料选自PET、PC、PP、PVDF、PTFE或PI中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支撑层的厚度为5-150微米;孔径为0.1-40微米;孔隙率为30%-60%。优选的,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无纺布由PP、PET或PE制得。优选的,所述的孔道为圆柱形,漏斗形,锥形或椭圆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通过热压复合,成功将核孔膜运用于管式膜,管式膜的长度不受限制,其最小孔径能够到达0.01毫米,其过滤精度提高,承受压力值更大,工程运用范围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拓宽管式膜材料种类。管式膜材料从成型的工艺,多数为相分离的方法。制备工艺缠绕管的同时将铸膜液涂在管壁上,然后再用相分离的方法把孔道修饰出来。本技术拓宽了管式膜的选材,可以是PP、PI、PET等耐高温、耐酸碱的材料。通过先制备出多孔膜材料,然后超声波缠绕焊接,简化了制备管式膜的工艺。管式膜采用了新材料,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得到了提升。核孔膜的孔径均匀,孔道最小可以0.01微米,在原有功能基础上,管式膜孔径的能够做的更细,其过滤精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核孔膜的工程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核孔膜目前主要用于精密过滤和家用过滤,工程案例几乎没有。首先,材料复合做成平板可以承受1公斤左右压力,当压力过大平板的边缘焊接处容易破裂。本技术将复合后的核孔膜做成管式膜,能够承受3-5公斤压力,可以把核孔膜从微滤推向超滤。其次,受限于加速器构造,核孔膜的宽度一般为20-40厘米。如果采用平板过滤器,市场标准一般都在50厘米以上,不利于材料的行业推广和大尺寸工程应用。本技术提出的管式膜,能够将复合后的核孔膜做成管式膜,管式膜规格做成6毫米、8毫米等行业通用的管式膜规格,由于核孔膜长度方向不受限制,做成标准管径和长度的产品,满足大规模工程应用,便于材料的推广。最后,采用管式膜错流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核孔膜孔径均匀的优点,克服孔隙率低容易堵塞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包括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形成管式结构,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1和核孔膜层2,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无纺布由PP、PET或PE制得,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的内侧,所述的核孔膜层中分布有起筛分作用的孔道,所述的孔道为圆柱形,漏斗形,锥形或椭圆形等规则图形,所述的孔道均匀分布在核孔膜层上,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相邻复合材料之间有重合位3,重合位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所述的复合材料按锐角卷成筒状管膜,重合处用超声波焊接密封。上述管式膜的直径为2-50mm,长度为20cm-200cm;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150微米,具体为5-100微米或5-50微米,更具体为10微米或15微米或50微米或100微米;孔径为0.01-40微米,具体为1-40微米,更具体为1-30微米或1-20微米或3-15微米或5-15微米,最具体3微米或5微米或15微米或20微米或30微米;孔密度为1×104个/平方厘米-5×109个/平方厘米,具体为1×105个/平方厘米-10×105个/平方厘米,更具体为1×105个/平方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形成管式结构,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1)和核孔膜层(2),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的内侧,所述的核孔膜层中分布有起筛分作用的孔道,所述的孔道均匀分布在核孔膜层上,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形成管式结构,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1)和核孔膜层(2),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的内侧,所述的核孔膜层中分布有起筛分作用的孔道,所述的孔道均匀分布在核孔膜层上,管内径大于2毫米,管壁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相邻复合材料之间有重合位(3),重合位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按锐角卷成筒状管膜,重合处用超声波焊接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膜的直径为2-50mm,长度为20cm-20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150微米;孔径为0.01-40微米;孔密度为1×104个/平方厘米-5×109个/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丹胡正国徐瑚珊王玥梁文军曹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惠州离子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