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3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还包括机泵,所述机泵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所述机泵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所述机泵上连接有与泵体连通的注气管;所述出水管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之间设有溶气罐。该模块在机泵的泵体内进行水、气混合,并通过溶气罐将未完全溶解的气体排出,通过溶气罐缓冲后排出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水混合物中能够产生均匀的微纳米气泡,其能够在后续的废水处理过程中比如气浮、絮凝、降解等过程中发挥高效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模块的废水处理设备。开了一种基于该模块的废水处理设备。开了一种基于该模块的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废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权利人清华大学于2016年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610063091.2,公开了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一种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一水泵,该水泵具有一进水口和出水口;一第一水力传导装置,该第一水力传导装置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一臭氧发生装置,用于提供臭氧;一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该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具有一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连通;一第二水力传导装置,该第二水力传导装置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利用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的方法。
[0003]通过该方案可得知,传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气液混合是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内进行的,其存在的问题在于:混合流程短、混合均匀性不好,在对于后续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纳米气泡的功效充分发挥有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该模块在机泵的泵体内进行水、气混合,并通过溶气罐将未完全溶解的气体排出,通过溶气罐缓冲后排出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水混合物中能够产生均匀的微纳米气泡,其能够在后续的废水处理过程中比如气浮、絮凝、降解等过程中发挥高效的作用,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模块的废水处理设备。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还包括机泵,所述机泵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所述机泵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所述机泵上连接有与泵体连通的注气管;所述出水管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之间设有溶气罐。
[0006]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溶气罐的中上部或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溶气罐的顶部设有排气阀。
[0007]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溶气罐的进液管延伸到溶气罐的中上部或上部;所述溶气罐的出液管延伸到溶气罐的中下部或下部。
[0008]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出水管为一延伸到溶气罐的中央的底部的弯管。
[0009]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注气管上设有气体流量计、气体调节阀、电磁阀。
[0010]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注气管在气体流量计、
气体调节阀之间为U型结构。
[0011]在上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中,所述水所述U型结构的最低处连接有一根向下延伸的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有电磁阀。
[0012]同时,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处理腔、与废水处理器腔连接的排水腔和如上所述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置于所述废水处理腔内,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排水腔上。
[0013]在上述的废水处理设备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废水处理设备为气浮机。
[0014]在上述的废水处理设备中,述废水处理腔还设有废液注入管。
[0015]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方案在机泵的泵体内进行水、气混合,并通过溶气罐将未完全溶解的气体排出,通过溶气罐缓冲后排出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的气水混合物中能够产生均匀的微纳米气泡,其能够在后续的废水处理过程中比如气浮、絮凝、降解等过程中发挥高效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和2的在去掉外侧面板后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注气管的结构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溶气罐的结构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在去掉外侧面板后的左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在去掉外侧面板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包括多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还包括机泵2,所述机泵2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3,所述机泵2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4,所述机泵2上连接有与泵体连通的注气管5;所述出水管4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之间设有溶气罐6。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的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的直径的分布规格优选为100

800nm,优选为100

500nm,优选为100

400nm。
[0025]本实施例在机泵2的泵体内进行水、气混合,并通过溶气罐6将未完全溶解的气体排出,通过溶气罐6缓冲后排出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中的气水混合物中能够产生均匀的微纳米气泡,其能够在后续的废水处理过程中比如气浮、絮凝、降解等过程中发挥高效的作用。
[0026]在工作过程中,如果要产生微纳米气泡,则应通过注气管5供气,通过进水管3供水,经过机泵2混合后注入溶气罐6,溶气罐6内经过气液分离,溶气罐6内压力为2

6bar;没有和水融合的气体会分离排出,溶气罐6内的水内含有大量的气体,这些含气混合物经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射出,形成含有微纳米气泡的射流。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溶气罐6的中上部或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61,所述溶气罐6的顶部设有排气阀62;所述排气阀62和压力传感器61联动。当压力传感器61达到设定的
值后,排气阀62会打开或调到设定的开度排气,或者根据压力来灵活调整排气阀62的开度。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溶气罐6的进液管63延伸到溶气罐6的中上部或上部;所述溶气罐6的出液管64延伸到溶气罐6的中下部或下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气罐6的进液管63从溶气罐6的底部插入并一直延伸到溶气罐6的中上部。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气罐6的出液管64为一延伸到溶气罐6的中央的底部的弯管。
[0030]通过上述设计,本案的气、水经过进水管3注入溶气罐6内混合并将多余的气体排掉后,经过弯管排出,进水管3和弯管配合可以延长液体流路,同时弯管还可改变液体流向,使液体中的气体分布更为均匀。所以通过上述改进,可以使排至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中的液体中的气体更为均匀,大气泡会消失,提高微纳米气泡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00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注气管5上设有气体流量计51、气体调节阀52、电磁阀53,所述注气管5在气体流量计51、气体调节阀52之间为U型结构54。U型结构54设置在注气管51的最高处。
[0032]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泵,所述机泵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所述机泵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所述机泵上连接有与泵体连通的注气管;所述出水管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之间设有溶气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的中上部或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溶气罐的顶部设有排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的进液管延伸到溶气罐的中上部或上部;所述溶气罐的出液管延伸到溶气罐的中下部或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为一延伸到溶气罐的中央的底部的弯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气液混合物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盛海庞常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蓝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