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3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陶瓷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包括壶身、壶嘴和壶口,所述壶嘴与壶身内部相连通,所述壶口与壶身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顶端设有与壶口贴合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顶部螺纹设有壶盖,所述壶身内壁设有能量石,所述壶身靠近把手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有隔热硅胶贴,其中手指穿过把手与壶身接触时,与隔热硅胶贴接触,隔热硅胶贴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解决了手指直接触碰到壶身导致烫手的问题,把过滤筒外侧的外环放入壶口上,旋转壶盖与过滤筒旋合固定,再提起提钮对过滤筒进行晃动,可缩短浸泡时间,浸泡完成后再通过提钮将过滤筒提起,使过滤筒脱离壶身,避免直接用手抓取过滤筒边缘易烫手的问题。烫手的问题。烫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

技术介绍

[0002]一、目前,中国专利号:201510161829.4,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壶体、壶把、壶嘴和壶盖,所述的壶盖有一小孔,所述的壶体的壶口有壶体圆环,壶体圆环表明光滑,所述的壶盖上有壶盖圆环,其公开了现有一般陶瓷产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壶把呈弯形弧度,壶把上下部随着曲率的增加,空间变小,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手握住壶把时手指的上下部易与壶身接触,导致易烫伤;
[0003]二、目前已授权公开的技术案件“一种新型不锈钢茶壶”(CN201520660777.0),其具体公开“壶嘴前段由壶体中部外侧向上倾斜延升到与壶体顶部平齐的位置,壶体内部设有放置茶叶的网状泡茶容器;”其中网状泡茶容器设于壶体内部,顶端壶盖对底部网状泡茶容器进行完全覆盖,网状泡茶容器内部物料充分浸泡需要更换时,网状泡茶容器边缘烫手,不易立即取出更换;使用过滤料斗过滤时,料斗一侧会有柄状凸出,美观性差,长时间的浸泡,过滤料斗顶部边缘受热,不易于立即抓取进行更换,而过滤筒顶部边缘长度小,使用外部夹子不易对过滤筒进行抓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其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用手握住壶把时手指的上下部易与壶身接触,导致易烫伤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包括壶身、设于壶身一侧上的把手和设于壶身另一侧的壶嘴,所述壶嘴与壶身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顶端设有壶口,所述壶口与壶身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顶端设有与壶口贴合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顶部螺纹设有壶盖,所述壶身内部位于壶嘴处设有过滤网,所述壶身顶端面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壶身顶端面为平面,所述过滤筒顶部外侧设有与壶口相贴合的外环,所述外环底部设有与凸部相贴合的凹槽,所述过滤筒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过滤筒中下部设有大于一的正整数个通孔,所述过滤筒底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壶口直径尺寸,所述壶盖顶端设有提钮,所述提钮外侧一体成型设有钮片,所述壶盖内部设有空部,所述壶盖内部设有搅拌棒,所述壶身靠近把手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有隔热硅胶贴,所述壶身位于隔热硅胶贴一侧设有用于取出隔热硅胶贴的开槽,所述壶身内壁设有能量石。
[000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底部铰接设有叶片,所述叶片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半径尺寸小于过滤筒半径尺寸,所述叶片形状为扇形或半圆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硅胶贴底部外缘设有凸环,所述连接槽内壁与凸环相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硅胶贴底部设有中空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硅胶贴外层胶接设有隔热布,所述隔热布由亚麻纱编织制成。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通过隔热硅胶贴的设置,其中用手握住把手,由于壶身靠近把手一侧设有隔热硅胶贴,手指穿过把手与壶身接触时,与隔热硅胶贴接触,隔热硅胶贴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耐热温度为50~230度,可避免手指直接触碰到壶身导致烫;使用壶身进行泡茶或其它物料时,将需要泡的物料倒入过滤筒内,再把过滤筒外侧的外环放入壶口上,将壶盖扣在过滤筒空腔顶部,通过旋转提钮顶端的钮片,使壶盖底部与过滤筒旋合固定,由于外环底部的凹槽与壶身顶端的凸部贴合,可限制过滤筒旋转,可避免壶盖旋转时底部过滤筒底面光滑不易旋合的缺点;旋合完成后,可提起提钮对过滤筒进行晃动,可缩短浸泡时间,浸泡完成后再通过提钮将过滤筒提起,使过滤筒脱离壶身,可对过滤筒进行快速提起,避免直接用手抓取过滤筒边缘易烫手的问题,壶身内部能量石的设置,壶身用于烧茶水时,壶身内的能量石发射的红外线可以将大分子团转变为小分子团,以便于更容易让人体吸收,开槽的设置,需要对壶身清洗或对隔热硅胶贴更换时,可用手指穿过开槽对隔热硅胶贴进行快速拆卸,该拆卸方式简单快捷。
[0013]2、进一步的,叶片的设置,物料浸泡两次以后,浓度易降低,可通过搅拌棒底部的叶片旋转90度,与搅拌棒垂直,对过滤筒内的茶叶进行挤压,提升饮用的浓度,过滤筒的物料倒出后,可通过搅拌棒底部的叶片将过滤筒内壁上粘附的残余物料刮除,并且该搅拌棒与壶盖为一体结构,无需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挤压,使用方便,可将叶片旋转与搅拌棒为平行状态时,可逆向旋转壶盖,对过滤网中的物料进行搅动,从而减少浸泡时间。
[0014]3、进一步的,叶片形状为扇形或半圆形,利于叶片放入壶身内部。
[0015]4、进一步的,隔热硅胶贴外侧凸环的设置,其中隔热硅胶贴底部的凸环与连接槽内壁贴合时,可增加连接时的密封性和紧固性,避免隔热硅胶贴使用过程中易掉出
[0016]5、进一步的,由于隔热硅胶贴底部为中空层,隔热硅胶贴仅有外缘面与壶身贴合,隔热硅胶贴减少了与壶身外壁的贴合面积,该设计可提升隔热性能。
[0017]6、进一步的,隔热布的设置,由于亚麻纱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与隔热硅胶使用时,可进一步增加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壶身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壶身与壶盖盖合状态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爆炸状态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叶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包括壶身1、设于壶身1一侧上的把手2和设于壶身1另一侧的壶嘴3,所述壶嘴3与壶身1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1顶端设有壶口1a,所述壶口1a与壶身1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1顶端设有与壶口1a贴合的过滤筒4,所述过滤筒4顶部螺纹设有壶盖5,所述壶身1内部位于壶嘴3处设有过滤网6,所述壶身1
顶端面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凸部11,所述壶身1顶端面为平面,所述过滤筒4顶部外侧设有与壶口1a相贴合的外环41,所述外环41底部设有与凸部11相贴合的凹槽42,所述过滤筒4内部设有空腔43,所述过滤筒4中下部设有大于一的正整数个通孔44,所述过滤筒4底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壶口1a直径尺寸,所述壶盖5顶端设有提钮51,所述提钮51外侧一体成型设有钮片52,所述壶盖5内部设有空部53,所述壶盖5内部设有搅拌棒54,所述壶身1靠近把手2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上设有隔热硅胶贴8,所述壶身1位于隔热硅胶贴8一侧设有用于取出隔热硅胶贴8的开槽13,所述壶身1内壁设有能量石1b,所述能量石1b为远红外线能量石或其它同等功能的石,本申请所提及的能量石1b在已授权公开的专利技术案件“一种释放远红外线的能量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10540417A)中,已对能量石的结构原理进行公开,故本申请不再对此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波能量石陶瓷产品,包括壶身、设于壶身一侧上的把手和设于壶身另一侧的壶嘴,所述壶嘴与壶身内部相连通,所述壶身顶端设有壶口,所述壶口与壶身内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顶端设有与壶口贴合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顶部螺纹设有壶盖,所述壶身内部位于壶嘴处设有过滤网,所述壶身顶端面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壶身顶端面为平面,所述过滤筒顶部外侧设有与壶口相贴合的外环,所述外环底部设有与凸部相贴合的凹槽,所述过滤筒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过滤筒中下部设有大于一的正整数个通孔,所述过滤筒底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壶口直径尺寸,所述壶盖顶端设有提钮,所述提钮外侧一体成型设有钮片,所述壶盖内部设有空部,所述壶盖内部设有搅拌棒,所述壶身靠近把手一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有隔热硅胶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鲁闽怡家陶瓷文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