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37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输送管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输送管底部表面一侧安装有出料管,所述输送管内腔安装有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管左侧设有减速机,且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输送绞龙传动相连,所述减速机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进料管内腔设有振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吊耳,可经索绳对振动机构安装,通过振动机构,可产生振动,从而能够传递至外壳,使得外壳来回晃动,进而能够防止原料堵塞进料管,通过排渣机构,既能起到排渣功能,又不影响酱油制作原料的从过滤网板表面输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管内部内的碎渣残清理。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管内部内的碎渣残清理。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管内部内的碎渣残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具体为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色泽呈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专利技术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0003]但是,现有的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0004]现有的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堵塞进料管,进而降低了酱油制作原料输送效率,并且现有的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在输送时容易产生碎渣,使得碎渣残留在输送管内部,进而不方便工作人员后期的维护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堵塞进料管,进而降低了酱油制作原料输送效率,并且现有的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在输送时容易产生碎渣,使得碎渣残留在输送管内部,进而不方便工作人员后期的维护清理。r/>[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输送管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输送管底部表面一侧安装有出料管,所述输送管内腔安装有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管左侧设有减速机,且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输送绞龙传动相连,所述减速机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进料管内腔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由外壳、支撑板、电动振动器和第一吊耳组成,所述进料管内腔两侧壁均安装有第二吊耳,且第二吊耳通过索绳与第一吊耳拆卸相连,所述输送管底部表面镶嵌连接有排渣机构,所述排渣机构由排渣斗、过滤网板和堵头组成,通过第二吊耳,可经索绳对振动机构安装,通过振动机构,可产生振动,从而能够传递至外壳,使得外壳来回晃动,进而能够防止原料堵塞进料管,通过排渣机构,既能起到排渣功能,又不影响酱油制作原料的从过滤网板表面输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管内部内的碎渣残清理。
[0007]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转轴与减速机输入端传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运行。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呈蛋壳形,从而能够使得外壳既能方便原料的流通,又能为其它设备提供安装空间。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表面安装有电动振动器,所述外壳两侧壁表面顶部均安装有第一吊耳,通过支撑板,可为电动振动器提供支撑,进而能够使得电动振动器稳定运行,并且电动振动器,可产生振动,从而能够传递至外壳,使得外壳来回晃动,进而能够防止原料堵塞进料管,同时第一吊耳又能够外接索绳。
[0010]优选的,所述排渣机构设有若干组,且排渣机构呈阵列式分布,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进料管清理。
[0011]优选的,所述排渣斗内腔顶部表面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排渣斗底部表面拆卸连接有堵头,通过过滤网板,可在排渣的同时又不影响酱油制作原料的从其表面输送,通过排渣斗和堵头,可起到收集废渣的功能,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废渣的处理。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进料管,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原料加入至进料管中,由于进料管内腔设有振动机构,并且振动机构中的外壳呈蛋壳形,从而能够使得外壳既能方便原料的流通,又能为其它设备提供安装空间,通过支撑板,可为电动振动器提供支撑,进而能够使得电动振动器稳定运行,通过电动振动器,可产生振动,从而能够传递至外壳,使得外壳来回晃动,进而能够防止原料堵塞进料管,并且第一吊耳又能够外接索绳,由于第二吊耳通过索绳与第一吊耳拆卸相连,从而能够使得第二吊耳经索绳对振动机构安装。
[0014](2)本技术通过电机,可带动减速机运行,进而能够使得减速机经联轴器带动输送绞龙转动,以便于能够使得输送绞龙对进料管掉落的原料进行输送,通过出料管,从而能够将输送管中的原料排出,通过在输送管底部表面镶嵌连接有多组排渣机构,并且排渣机构中的过滤网板,可在排渣的同时又不影响酱油制作原料的从其表面输送,同时排渣斗和堵头又能起到收集废渣的功能,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废渣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进料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排渣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输送管;2、进料管;3、出料管;4、输送绞龙;5、减速机;6、联轴器;7、电机;8、振动机构;801、外壳;802、支撑板;803、电动振动器;804、第一吊耳;9、第二吊耳;901、索绳;10、排渣机构;1001、排渣斗;1002、过滤网板;1003、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1、进料管2和出料管3,所述输送管1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输送管1底部表面一侧安装有出料管3,所述输送管1内腔安装有输送绞龙4,所述输送管1左侧设有减速机5,且减速机5通过联轴器6与输送绞龙4传动相连,所述减速机5一侧安装有电机7,所述进料管2内腔设有振动机构8,所述振动机构8由外壳801、支撑板802、电动振动器803和第一吊
耳804组成,所述进料管2内腔两侧壁均安装有第二吊耳9,且第二吊耳9通过索绳901与第一吊耳804拆卸相连,所述输送管1底部表面镶嵌连接有排渣机构10,所述排渣机构10由排渣斗1001、过滤网板1002和堵头1003组成,通过第二吊耳9,可经索绳901对振动机构8安装,通过振动机构8,可产生振动,从而能够传递至外壳801,使得外壳801来回晃动,进而能够防止原料堵塞进料管2,通过排渣机构10,既能起到排渣功能,又不影响酱油制作原料的从过滤网板1002表面输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输送管内部内的碎渣残清理。
[0022]所述电机7输出端通过转轴与减速机5输入端传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电机7带动减速机5运行。
[0023]所述外壳801呈蛋壳形,从而能够使得外壳801既能方便原料的流通,又能为其它设备提供安装空间。
[0024]所述外壳801内腔底部安装有支撑板802,所述支撑板802顶部表面安装有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制作原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1)、进料管(2)和出料管(3),所述输送管(1)顶部表面一侧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输送管(1)底部表面一侧安装有出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内腔安装有输送绞龙(4),所述输送管(1)左侧设有减速机(5),且减速机(5)通过联轴器(6)与输送绞龙(4)传动相连,所述减速机(5)一侧安装有电机(7),所述进料管(2)内腔设有振动机构(8),所述振动机构(8)由外壳(801)、支撑板(802)、电动振动器(803)和第一吊耳(804)组成,所述进料管(2)内腔两侧壁均安装有第二吊耳(9),且第二吊耳(9)通过索绳(901)与第一吊耳(804)拆卸相连,所述输送管(1)底部表面镶嵌连接有排渣机构(10),所述排渣机构(10)由排渣斗(1001)、过滤网板(1002)和堵头(1003)组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厨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