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以及具有此触控笔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355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其包括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一限位件以及一弹性元件。此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且第二端部具有一容置槽。此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三端部是位于容置槽内。限位件是位于第四端部或第一端部。弹性元件是设置于容置槽中,且弹性元件连接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笔是利用弹性元件及限位件的组合,以达到现有的Push  and  Push结构所具有的功能,如此,可大幅地降低触控笔的结构复杂度,以降低其制作成本,且易于导入触控笔的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物件及具有此触控物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 关于一种触控笔及具有此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个人数字助理(PDA)主要是利用同时具有触控面板(touch panel)功能的液 晶屏幕,作为输入界面以及显示界面。其中,液晶屏幕的触控面板功能,需要 搭配触控笔(stylus)触碰点选液晶萤幕上所显示的功能项目,以执行个人数字助 理的各项内建功能。亦即,使用者不但是要直接在触控面板上点选按键,甚至 文字的输入也是直接在触控面板上书写。传统的个人数字助理通常是在本体内部设置一凹槽,当使用者结束使用 时,可将触控笔插入本体的凹槽中,以方便收藏并可避免遗失。而为增加使用 上的方便性,目前有些厂商已将PushandPush结构做在触控笔中。当使用者按 压触控笔末端时,可借由Push and Push结构将触控笔锁在凹槽中,使其不致由 凹槽中滑落。而当使用者再次按压触控笔末端时,触控笔会由凹槽中弹出,以 方便使用者拿取使用。然而,由于Push and Push结构其内部结构复杂、生产量率不高且价格昂贵, 因此,不易导入个人数字助理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触控笔,此触控笔是利用弹性元件及限 位件的组合达到现有的Push and Push结构所具有的功能,以降低触控笔的结构 复杂度及其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中配置有一易于取出及收纳的触控 笔,以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笔,其包括一第一杆体、 一第二杆体、 一限位件以及 一弹性元件。此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且第二端部具有一容 置槽。此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三端部是 位于容置槽内。限位件是位于第四端部或第一端部。弹性元件是设置于容置槽 中,且弹性元件连接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中,第一杆体具有位于容置槽的内壁的一第一止挡件, 且第二杆体具有一对应于此第一止挡件的一第二止挡件,且第一止挡件适于干 涉第二止挡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中,限位件为一限位凹槽。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中,第一端部为一触控部,且限位件是位于第四端部的 邻近处。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中,第四端部为一触控部,且限位件是位于第一端部的 邻近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主要包括一触控笔以及一机体。此触控笔 的结构与上述触控笔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述。此机体具有一置笔槽以及一 卡合件。其中,当触控笔设置于置笔槽中且卡合件卡合限位件时,第三端部与 容置槽的底面维持一第一距离,而当卡合件不再卡合限位件时,第三端部与容 置槽的底面维持一第二距离,且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第一杆体具有位于该容置槽的内壁的一第一止挡 件,且该第二杆体具有一对应于该第一止挡件的一第二止挡件,且当该卡合件 不再卡合该限位件时,该第一止挡件干涉该第二止挡件。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限位件为一限位凹槽。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第一端部为一触控部,且限位件位于第四端部的 邻近处。当卡合件不再卡合限位件时,至少部分的第四端部暴露于机体之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第四端部为一触控部,且限位件位于第一端部的 邻近处。当卡合件不再卡合限位件时,至少部分的第一端部暴露于机体之外。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是利用弹性元件及限位件的组合,以达到现有的Push and Push结构所具有的功能,如此,可大幅地降低触控笔的结构复杂度,以降低其 制作成本,且易于导入触控笔的生产使用。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绘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笔的剖面示意图。 图2A绘示为图1中所示的触控笔收纳于电子装置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2B绘示为图1中所示的触控笔由电子装置弹出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绘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笔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100主要包括一第一杆体110、 一第二杆体120、 一限位件 130以及一弹性元件140,且触控笔100 —般是由塑胶材料所组成。以下将搭 配图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IOO所包含的元件以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此第一杆体110具有一第一端部112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一第二端部114, 且在第二端部114处设置有一容置槽116,以容置弹性元件140。此第二杆体 120连接于第一杆体110的第二端部114,且具有一第三端部122以及与其相 对应的一第四端部124,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三端部122是位于容置槽116内。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10的第二端部114具有位于容置槽116内壁的一第 一止挡件118,且第二杆体120具有一对应于此第-一止挡件118的一第二止挡 件126,此第一止挡件118适于干涉第二止挡件126,以防止第二杆体120脱 离第一杆体IIO。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止挡件126是为一圈形成于杆体上的凸 缘,以与第一止挡件118相卡合。然而,其也可为一形成于杆体上的凸出件, 本专利技术对于第一止挡件118与第二止挡件126的形态不作任何限制。限位件130是设置于第二杆体120的第四端部124的邻近处,此触控笔100 即可借由限位件130与电子装置(图中未示)上相对应的机构的卡合,而收纳于 电子装置中,或由电子装置中取出。在此实施例中,限位件130为一限位凹槽。 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部112为一触控部150,此触控部150即为笔尖。然而, 限位件130也可设置于第一端部112的邻近处,而第四端部124则作为触控部 150,本专利技术对于限位件130与触控部150的位置不作任何限制。弹性元件140 是设置于容置槽116中,其一端连接于第二端部114,而另一端连接于第三端 部122,使第二杆体120可相对于第一杆体IIO移动。图2A绘示为图1中所示的触控笔收纳于电子装置中的剖面示意图;图2B绘示为图1中所示的触控笔由电子装置弹出时的剖面示意图。首先,请参考图2A,电子装置的机体200具有一置笔槽210以及一卡合件220。当使用者不需 使用触控笔100时,即可将触控笔100收纳于置笔槽210中,并将卡合件220 卡合于限位件130中,即可将触控笔100固定于置笔槽210中,而不致脱落。 由图2A中可知此时,弹性元件140是处于压縮状态,且第三端部122与容 置槽116的底面维持一第一距离Hl。请参考图2B,当使用者欲使用触控笔IOO时,只需拨动卡合件220,使其 脱离与限位件130的卡合关系,此时,第二杆体120即可借由弹性元件140的 弹力而将其弹出,以方便使用者拿取使用。由图2B可知此时,弹性元件140 是处于放松状态,且第三端部122与容置槽116的底面维持一第二距离H2,此 第二距离H2是大于图2A中所示的第一距离H1。此外,在卡合件220与机体 200之间可选择性地设置一弹性元件230,使卡合件220常态凸出于置笔槽210, 以与触控笔100的限位件130相卡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是利用一弹性元件以连接第一杆体及第二杆 体,且触控笔上另设置一限位件,以与电子装置上的卡合件相互卡合。如此, 当使用者欲使用触控笔时,只需拨动卡合件,使其脱离与限位件的卡合关系, 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二端部具有一容置槽;一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三端部位于该容置槽内;一限位件,位于该第四端部或该第一端部;以及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槽中,且该弹性元件连接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三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耀伟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