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34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壳体,其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容纳腔;设于壳体一外侧壁的第一吊耳,其包括垂直连接于壳体外侧壁的第一吊耳本体、设于第一吊耳本体两侧的第一加强件;设于壳体另一外侧壁的第二吊耳,其包括垂直连接于壳体外侧壁的第二吊耳本体、设于第二吊耳本体两侧的第二加强件;设于壳体内侧壁的安装支架,其设于第一吊耳对应的内侧壁处;其中,第一加强件连接壳体的一外侧壁和底端面,第二加强件连接壳体的另一外侧壁和底端面。本申请的电池模组壳体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牢固、安全可靠的优点。安全可靠的优点。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壳体


[0001]本申请涉及铝合金箱体
,尤其涉及电池模组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提倡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导向与目标。新能源汽车主要由电池驱动系统、电机系统和电控系统及组装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机、电控及组装和传统汽车基本相同,差别主要在于电池驱动系统。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壳体存在的问题有:安装不方便,结构不够牢固,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电池模组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壳体。
[0004]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壳体,其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容纳腔;设于所述壳体一外侧壁的第一吊耳,其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所述壳体外侧壁的第一吊耳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吊耳本体两侧的第一加强件;设于所述壳体另一外侧壁的第二吊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其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容纳腔(110);设于所述壳体(100)一外侧壁的第一吊耳(200),其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100)外侧壁的第一吊耳本体(260)、设于所述第一吊耳本体(260)两侧的第一加强件(210);设于所述壳体(100)另一外侧壁的第二吊耳(300),其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100)外侧壁的第二吊耳本体(320)、设于所述第二吊耳本体(320)两侧的第二加强件(31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侧壁的安装支架,其设于所述第一吊耳(200)对应的内侧壁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210)连接所述壳体(100)的一外侧壁和底端面,所述第二加强件(310)连接所述壳体(100)的另一外侧壁和底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0)内壁的中上部的中央的第一安装支架(40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00)两侧的第二安装支架(500),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00)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500)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400)包括一左右对称的多段折弯板(410)、对称设于所述折弯板(410)顶部的一对顶板(420)、一设于所述折弯板(410)底部中间的底板(430),其中,所述一对顶板(420)位于所述底板(430)的两侧,所述顶板(42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21),所述顶板(42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21)同轴设置的加长螺母(440),所述底板(430)的顶部中间设有固定柱(45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410)包括设于两侧的一对第一折弯板(411)、一设于中间的第二折弯板(412)、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板(411)与所述第二折弯板(412)的一对第三折弯板(413),其中,所述第一折弯板(411)与所述第二折弯板(412)均焊接于所述壳体(100)内侧壁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涛王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朗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