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22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其中相邻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导电条,其用于将相邻的电池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条,其中相邻的电池模块通过导电条相互连接,多个电池模块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在一起,多个电池模块被固定条并排固定并且各个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封装条,其用于压靠在多个电池模块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封装条和多个电池模块之间填充有减震材料,汇流条,用于连接端部电池模块的极耳与总的正极柱和总的负极柱,以及侧板,其固定到电池模块形成的电池模块组的两侧,侧板上设有多个电池模块所构成的电池组的总的正极柱和总的负极柱用于输出电能。输出电能。输出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作为电源用于多种固定和便携用途。它们的结构和电化学反应机制为它们提供若干优良特性,包括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内电阻、与其它类型的可充电电池(例如镍-镉电池)相比时通常不出现任何记忆效应、以及低的自放电率。这些特性使锂离子电池成为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提电脑和手机的优选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也用作电动车辆的电源。
[0004]通常,锂离子电池包括多个电池模块或电池单元。多个电池模块构成电池组。每个电池单元包括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从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向外延伸。例如,正极极耳从主体的顶侧向上延伸,而负极极耳从主体的底侧向下延伸,反之亦然。
[0005]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推广,采用电池模块构成的电池组作为能源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方式。传统技术中的电池模块组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模块以及固定它们的框架。但是,现有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存在散热效果差、防震性能差、电池模块固定不牢固、维修和更换费时费力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最优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间的每个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与相邻一侧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连接,负极极耳与相邻另一侧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连接,其中相邻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导电条,其用于将相邻的电池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条,其中相邻的电池模块通过导电条相互连接,然后多个电池模块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在一起,多个电池模块被固定条并排固定并且各个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封装条,其用于压靠在多个电池模块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封装条和多个电池模块之间填充有减震材料,汇流条,其中端部的电池模块的一个极耳与汇流条相连,汇流条连接端部电池模块的极耳并作为总的正极柱和总的负极柱,以及侧板,其设置在电池模块形成的电池模块组的两侧,所述侧板上设有孔口。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每个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向着相反方向弯曲成L形,弯曲后的极耳形成了与片状的电池模块处于相同或平行的平面的竖直部分以及与电池模块的平面垂直的水平部分。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与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以如下方式搭接:左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之上;左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之下。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与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以如下方式搭接: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之上;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之下。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电条上具有4个贯穿的通孔,在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也各自具有4个通孔,分别位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水平部分上,其中相邻电池模块的极耳在搭接时,其各自的水平部分彼此重叠,其上的通孔也彼此对齐,导电条放置在最外侧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上并与其叠置,导电条的通孔与两个水平部分的通孔对齐,形成贯通的穿孔,利用所述穿孔通过螺纹连接将导电条与两个水平部分固定在一起。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使用4个穿孔的其中3个,留有1个穿孔用于与固定条紧固在一起,其中电池模块通过导电条互相连接,然后中间的各个电池模块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在一起,使用4个穿孔中间的穿孔,即从上往下数第三个穿孔或第二个穿孔,端部的电池模块使用第四个穿孔与固定条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条安装在处于对称位置的两个相对侧上,多个电池模块通过固定条并排固定并在其之间具有空隙。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减震材料为EVA海绵材料。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封装条上设置有3个孔,以用于通过3根杆穿过多个孔,以将封装条固定就位,固定好的封装条通过减震材料对电池模块施加压紧力,从而将电池模块稳定地固定就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侧板上设有多个孔口,用于使杆、螺栓以及导线、开关穿过,贯穿封装条的杆穿过侧板上的孔并且被固定。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电条通过螺丝与极耳固定在一起,所述螺丝由铜制成以用于固定并导电。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汇流条的一端具有块状的突起,所述块状突起可以插入侧板上的相应孔中,块状突起可以具有螺纹孔,用于与导线连接以输出电能,汇流条的本体上还具有4个孔,利用这4个孔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汇流条固定在侧板上。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角铁上的一个侧面具有两个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侧板,角铁的另一侧与固定条固定连接。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端部的电池模块的一个极耳是L形,用于与中间的电池模块相连,端部电池模块的另一个极耳是直的,用于与汇流条连接。
附图说明
[0021]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23]图1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个电池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个电池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电条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27]图3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电条的立体图。
[0028]图4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条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29]图4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条的立体图。
[0030]图5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封装条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31]图5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封装条的立体图。
[0032]图6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板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33]图6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板的立体图。
[0034]图7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汇流条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35]图7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0036]图8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角铁的各个面的投影图。
[0037]图8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角铁的立体图。
[0038]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条的可选端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各变型的下面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决不意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应用或用途。
[0040]图1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图1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主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间的每个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与相邻一侧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连接,负极极耳与相邻另一侧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连接,其中相邻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导电条,其用于将相邻的电池模块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条,其中相邻的电池模块通过导电条相互连接,然后多个电池模块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在一起,多个电池模块被固定条并排固定并且各个电池模块之间具有空隙,封装条,其用于压靠在多个电池模块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封装条和多个电池模块之间填充有减震材料,汇流条,其中端部的电池模块的一个极耳与汇流条相连,汇流条连接端部电池模块的极耳并作为总的正极柱和总的负极柱,以及侧板,其设置在电池模块形成的电池模块组的两侧,所述侧板上设有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向着相反方向弯曲成L形,弯曲后的极耳形成了与片状的电池模块处于相同或平行的平面的竖直部分以及与电池模块的平面垂直的水平部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与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以如下方式搭接:左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之上;左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之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与右边的电池模块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以如下方式搭接: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之上;左边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在右边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极耳之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条上具有4个贯穿的通孔,在电池模块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也各自具有4个通孔,分别位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水平部分上,其中相邻电池模块的极耳在搭接时,其各自的水平部分彼此重叠,其上的通孔也彼此对齐,导电条放置在最外侧的极耳的水平部分上并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TG威廉
申请(专利权)人:德斯腾青岛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