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以及蒸煮笼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77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以及蒸煮笼体,属于粽子加工相关技术领域,通过设置翻转臂以及气缸,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了锅盖的开合方便;通过在所述锅体的设有设置所述蜂窝板加热层,使得该蒸煮锅传热快,温度可调可控,使得粽子受热均匀,口感更好;通过设置所述多功能传感器检测所述锅体内部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当所述压力信息大于压力预设值和/或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卡紧,使得煮粽的过程更安全,同时也提高了锅体智能,能实时了解锅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及时作出下一步操作。且提供的蒸煮笼体方便了粽子的搬运以及对粽子进行蒸煮,提高了蒸煮效率。提高了蒸煮效率。提高了蒸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以及蒸煮笼体


[0001]本技术涉及粽子加工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以及蒸煮笼体。

技术介绍

[0002]粽子,作为中华民族习俗中的一项传统食品,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粽子通常是人们在端午期间品尝的节日食品,以前也曾作过祭祀食品,在端午期间通常作为人们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仪食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000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的粽子从家庭的制作,发展到以工业化的形式来制作并销售,粽子逐渐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成为中国式的方便食品,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0004]现有的蒸煮锅不方便对大批量的粽子进行蒸煮,不方便充分利用蒸汽对粽子进行蒸煮,导致粽子无法进行彻底蒸煮,影响粽子的产品质量,且传统的蒸煮锅采用旁管加热,导致粽子受热不均匀。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蒸煮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对大批量的粽子进行蒸煮以及传统的蒸煮锅采用旁管加热,导致粽子受热不均匀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其包括一锅体、一锅盖、一翻转臂、一气缸、一排气管、一进水管、一排水管、一蜂窝板加热层、一微处理器以及一多功能传感器,所述锅盖铰接于所述锅体的第一安装位上,所述锅盖可盖合于所述锅体的锅口,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中部,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锅体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锅体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三安装位上,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壁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翻转臂配合可实现所述锅盖的开合;所述锅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管,且所述排气管上安装蒸汽阀门,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排水管,所述锅体的设有设置有所述蜂窝板加热层;所述多功能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内部,用以检测所述锅体内部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当所述压力信息大于压力预设值和/或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卡紧。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板加热层位于筒体的底部和/或侧壁。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板加热层包括上铝板、铝蜂窝板层和下铝板,上铝板和下铝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铝蜂窝板层的上下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蜂窝板层包含有预定数量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中设置有碳纤维发热丝。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盖周向设置有预定数量的凸起,所述锅体
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预定数量的扣合件,所述当所述压力信息大于压力预设值和/或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凸起旋转至对应的扣合件,所述凸起与所述扣合件配合,使得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卡紧。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表。
[0012]一种蒸煮笼体,其与所述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配合实现煮粽,其包括预定数量的蒸笼以及一立杆,预定数量的所述蒸笼中心部位均设置有一竖向通孔,所述立杆卡进所述通孔,实现所述蒸笼的搬运,其中,所述立杆包括钩挂部、扩管部以及扩管开关,所述扩管开关控制所述扩管部的张开或闭合。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笼的数量为5。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笼为铁制网状结构。
[0015]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通过设置翻转臂以及气缸,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了锅盖的开合方便。
[0018](2)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所述锅体的设有设置有所述蜂窝板加热层,使得该蒸煮锅传热快,温度可调可控,使得粽子受热均匀,口感更好;
[0019](3)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设置所述多功能传感器检测所述锅体内部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当所述压力信息大于压力预设值和/或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卡紧,使得煮粽的过程更安全,同时也提高了锅体智能,能实时了解锅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及时做出下一步操作。
[0020](4)本技术提供的蒸煮笼体,包括预定数量的蒸笼以及一立杆,蒸笼和立杆的配合方便了粽子的搬运以及对粽子进行蒸煮,提高了蒸煮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的蜂窝板加热层结构示意图。
[0023]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0024]1‑
锅体、2

锅盖、3

翻转臂、4

气缸、5

排气管、6

进水管、7

排水管、8

蜂窝板加热层、9

微处理器、10

多功能传感器、81

上铝板、82

铝蜂窝板层、83

下铝板、84

碳纤维发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7]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其包括一锅体1、一锅盖2、一翻
转臂3、一气缸4、一排气管5、一进水管6、一排水管7、一蜂窝板加热层8、一微处理器9以及一多功能传感器10;
[0028]所述锅盖2铰接于所述锅体1的第一安装位上,所述锅盖2可盖合于所述锅体1的锅口,所述翻转臂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2的中部,所述翻转臂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锅体1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气缸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锅体1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三安装位上,所述气缸4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壁连接,所述气缸4与所述翻转臂3配合可实现所述锅盖2的开合;使用时,气缸4运动带动翻转臂3弧形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锅盖2的开合,其中,气缸4的活塞端收缩,翻转臂3带动所述锅盖2打开,气缸4的活塞端伸长,带动所述锅盖2闭合。
[0029]所述锅体1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气管5和所述进水管6,且所述排气管5上安装蒸汽阀门和压力表,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排水管7,所述排气管5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其特征在于:该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包括一锅体、一锅盖、一翻转臂、一气缸、一排气管、一进水管、一排水管、一蜂窝板加热层、一微处理器以及一多功能传感器,所述锅盖铰接于所述锅体的第一安装位上,所述锅盖可盖合于所述锅体的锅口;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中部,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锅体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锅体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位于同侧的第三安装位上,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臂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翻转臂配合可实现所述锅盖的开合;所述锅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水管,且所述排气管上安装蒸汽阀门,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排水管,所述锅体的设有设置有所述蜂窝板加热层;所述多功能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锅体的内部,用以检测所述锅体内部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当所述压力信息大于压力预设值和/或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预设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卡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加热层位于筒体的底部和/或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粽子生产用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加热层包括上铝板、铝蜂窝板层和下铝板,上铝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沂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德裕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