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共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创新,我国的稻田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但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稻田中化肥、农药投入量以及抗生素用量都大大增加。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价格逐步走高,因此通过人工科学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考虑经济效益,目前采用稻田综合套养规模与面积迅速增加。
[0003]因此推广虾稻共作,既稳定水稻生产,又通过稻田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小龙虾消灭害虫,减少农药、鱼药使用,不但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而且能生产出适合更严格食品安全要求的农产品、水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但目前稻虾共作种养过程中存在小龙虾品质差,且水稻产量低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可使水稻与龙虾之间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稻田改造: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形成中间的水稻种植区和四周的养虾区;S2.亲虾投放:选择亲虾,4月初进行投放,雌虾和雄虾投放比例为3:1,直至5月下旬,保持30
‑
40cm的低水位促进亲虾打洞繁殖,并且投喂蛋白质含量在32
‑
34%的高蛋白颗粒饲料;S3.注水培肥:5月下旬,提高环形沟水位,按覆盖率25
‑
35%种植沉水植物,每亩投放螺蛳100
‑
120kg、微生物菌剂3
‑
6kg;6月上旬,移栽水稻秧苗,水位控制以适应水稻生长为主;S4.虾苗投放:水稻秧苗返青后,投放虾苗,虾苗规格为2
‑
4cm;S5.日常管理:虾苗投放后的15天内,每隔2天投喂1次蚯蚓粉,其余时间由虾苗采食沉水植物和沟内浮游生物;虾苗投放15天后,每天投喂颗粒饲料,分为早中晚三次投喂,早上8
‑
9点投喂总量的60%,中午12:00
‑
13:00点投喂总量的30%,晚上7
‑
8点投喂总量的10%,每日投喂饲料量占环形沟内虾总体重的6
‑
8%;水稻抽穗扬花期,降低环形沟水位,使小龙虾可以采食睡眠稻花;所述颗粒饲料按重量份包括:黄豆粉45
‑
55份、玉米粉25
‑
35份、蚯蚓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