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植被恢复的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
,尤其涉及一种淤泥植被恢复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清淤、湿地项目的不断增多,该项目在实施时通常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池底底泥的清理,池底底泥在清理后造成大量的淤泥堆积,人们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转移处理,在处理时有条件的工地可通过外运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无条件的工地则通常采取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也有部分是现场采用水泥进行拌和固化。
[0003]然而在一些地区有一些无能力处理的工地为了省时省力甚至直接采取偷排进其他河道和鱼塘的方式进行处理,难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现场采用水泥进行拌和固化的方式也存在残留较多的问题,造成进一步污染,后期植被恢复存在生长不良的问题,甚至死亡,淤泥堆放一般厚度较深会伴随出现土地利用率降低和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同时由于天气的变化,容易出现反复情况,变成沼泽,以岛屿种植区为例,岛屿其本身的高度大致高于海平面,其本身的面积较小,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时难免导致岛屿可利用空间再度减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淤泥植被恢复的工艺方法。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植被恢复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资料检测收集:Q1:标本数据采集:对清淤区进行植物物种采集和对淤泥样本进行采集,同时对淤泥进行测算估量;Q2:种类整理:对Q1中采集的植物物种样本进行分类,对可种植的植物进行确认,对Q1中采集的淤泥样本进行检测,通过淤泥中养分组成对比植物进行最终确认种植植物的种类;Q3:规划转移区:确认土方转移区和种植区的位置和面积大小;(2)土地整理:S1:土方挖掘:对种植区进行挖掘,将挖掘的土方通过车辆转移至Q3中土方转移区,在挖掘时将种植区分为若干个种植池,每两个相邻的种植池之间设有堤坝,在种植区中开挖排水渠,排水渠需围绕整个种植区形成贯通的水道,水道中设置有多个沉淀池,在挖掘出3
‑
5个种植池后方可对淤泥区进行挖掘,将挖掘的淤泥运输至开挖完成的种植池中。S2:设备配备:在S1中种植区被淤泥填埋中配备3
‑
5台排污泵,使排污泵分别放置在填埋的种植池位置。S3:污水处理:种植池每填埋0.2
‑
0.3m时则更换填埋种植池,待种植池静置10
‑
15min后淤泥中的污水上溢。S4:种植植物:采用水稻种植的抛秧手段种植植物。S5:沉淀池处理:S4结束后选取最近的沉淀池将其中的污水排入至相邻的沉淀池中,排污完毕后将其中沉淀的淤泥转运至种植池中。S6:植被生长观察:时刻检查植被的覆盖成活率,做到及时补栽、补种,同时检查种植池内淤泥的含水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植被恢复的工艺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小君,周洪,胡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禾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