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耳公司专利>正文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用于在谷物中防治麦角菌和减少菌核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76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用于在谷类植物、其植物部位、植物繁殖材料或种植或意欲种植谷类植物的土壤中防治麦角菌的用途,涉及处理植物或植物部位用于防治麦角菌的方法,并涉及通过用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处理种子以在种子中和由该种子长成的植物中防治麦角菌的方法。成的植物中防治麦角菌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用于在谷物中防治麦角菌和减少菌核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fluopyram)用于在谷物中防治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和减少菌核的用途,涉及用于在谷类植物中防治麦角菌和减少菌核的谷类植物、其植物部位的处理方法。
[0002]麦角菌是一种在草本植物中引起所谓麦角症的真菌,所述草本植物如黑麦和黑麦草(主要经济主体)、大麦、燕麦、黑小麦、春小麦、硬质小麦以及早熟禾亚科(Pooideae)的其他栽培和野生草本植物物种,包括剪股颖(bentgrass)、早熟禾属(bluegrass)和羊茅属(fescue)。麦角菌是独特的,因为该真菌只感染宿主植物的子房。在感染宿主植物过程中,植物子房被略带黑色的菌核(通常称为麦角或麦角体)取代。菌核是真菌的越冬孢子形式,其部分随作物被收获,部分落在地上。菌核将需要在0至10摄氏度的温度下大约4至8周的春化期,以便打破休眠并萌发。菌核由包含储存细胞的略带白色的菌丝组织和深色的皮层组成,所述皮层保护真菌菌丝免受干燥、紫外线和其他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其独特的感染模式,开放授粉谷类物种非常容易感染,特别是黑麦和黑小麦。
[0003]除产量降低外,该病害的主要问题是菌核中的有毒生物碱在动物和植物中都会引起重大的健康问题。中毒发作被称为麦角中毒,并且在中世纪已经被描述过——其中,食用被麦角体污染的黑麦种子磨成的面粉会导致坏疽、精神幻觉和抽搐。在谷类植物开花期间,较凉爽且较潮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麦角菌感染。使用不同的技术来控制这种疾病,如种子清洁、种植清洁种子、田边卫生和杂草防治、作物轮作或深耕。为了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要评估谷粒中菌核/麦角体的数量,尽管在感染早期评估病害是非常困难的。评估真菌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的蜜露数量并不能预测谷粒中存在的菌核数量。因此,在收获的不同类型的谷粒中菌核(也被称为麦角或麦角体)的存在例如在加拿大官方谷粒指导指南(the Official Grain Guiding Fuide of Canada)(https://www.grainscanada.gc.ca/oggg

gocg/ggg

gcg

eng.htm)中是一个分级因素。已经很低水平的麦角也会导致谷粒降级,特别是在如注册、认证或育种等级的高质量谷粒中。在要给人和动物食用的谷粒(如黑麦或小麦)中,容许水平(tolerance level)要比不被人和动物食用的谷粒(饲草即是这种情况)低得多。种子管理条例(the Seeds Regulation outlines)一览表I在表XI,XII和XIII中概述了:对于饲草,种子中最多有3%的麦角体,即每100粒种子(基础/注册/认证/普通)中最多容许有3个麦角体。对于要用于食品和饲料的小麦谷粒,这个阈值要低得多,仅为0.04%。然而,以高效方式解决潜在问题的能够防治麦角菌的杀真菌剂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在太平洋西北地区,腈嘧菌酯(azoxystrobin)或丙环唑(propiconazole)被归为用于抵御麦角症,但仅用于高粱中。然而,例如德国至少在2015年,市场上没有被归为抵御麦角菌的杀真菌剂出售(T.Miedaner和HH Geiger,Toxins(2015),7,659

678;doi:10.3390/toxins7030659)。最近,一项研究描述了8种不同的杀真菌产品(腈嘧菌酯/丙环唑、啶酰菌胺(boscalid)、氯硝胺(dicloran)、氟啶胺(fluazinam)、氟吡菌酰胺/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五氯硝基苯(pentachloronitrobenzene)、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作为土壤施
用的杀真菌剂在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的应用(Dung等人,Crop Protection 106(2018),第146

149页),目的是在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寻找更为环境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来消除土壤中的麦角体,以取代露天焚烧。另一研究(Kaur:俄勒冈州立大学种子生产研究(Seed Production Research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2015年12月31日(2015

12

31),第23

26页,XP055513691)还在草种生产中以土壤施用和叶面施用评估了不同的杀真菌剂,以及包括氟吡菌酰胺和丙硫菌唑的产品Propulse。叶面施用仅针对病害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该病害严重程度并不必然与稍后的麦角体形成率有相互关联。仅在春季和秋季以土壤施用研究了麦角体形成。因为那些作物是多年生植物,结果不能直接与谷类如一年生作物黑麦和小麦中的功效相关联。还应强调的是,尽管进行了这些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之一已被归类为可用于在谷类中抵御麦角菌,而在市场上出售。如果需要在开花期(anthesis)/开花(flowering)之前施用多种杀真菌剂——这就经济影响而言是不可行的——则还会遇到另外的问题。防治麦角菌的其他手段包括培育抗性谷类变种——由于微妙的感染机制,这是困难的(T.Miedaner和HH Geiger,Toxins(2015),7,659

678;doi:10.3390/toxins7030659)。此外,农艺学手段将仅能够实现有限的成果(T.Miedaner和HH Geiger,Toxins(2015),7,659

678;doi:10.3390/toxins7030659)。
[0004]此外,在许多一年生谷类生产地区,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种在沟渠、路旁和河岸地区,以稳定陡坡土壤,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由于许多饲草物种易感染麦角症,这些地区充当了麦角症接种物的常年储存库,然后每年感染谷类作物。此外,在所收获的要用于人或动物食用的传统谷类(如黑麦、大麦、春小麦或硬质小麦)的谷粒中,需要更高程度的防治,因此,认为如Dung中所示的防治水平不足。而且,多年生草本植物也不同于用于食物生产的谷类(如一年生作物小麦和黑麦)。此外,相比于例如在开花期内的叶面施用,杀真菌剂的土壤施用代表了非常不同的施用类型——其中,通过防治真菌而在任何麦角体形成之前防治麦角体形成。特别地,在杂交谷类(如杂交小麦)中,由于雄性不育植物开花时间更长,因此更容易感染,强烈需要防治麦角菌属(Claviceps)并防止麦角体形成(T.Miedaner和HH Geiger,Toxins(2015),7,659

678;doi:10.3390/toxins7030659)。
[0005]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在谷类植物中以经济可行的方式充分防治麦角菌的杀真菌剂。
[0006]WO 2004/16088公开了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杀真菌剂的衍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用于在谷类植物中防治麦角菌和/或减少麦角菌菌核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将氟吡菌酰胺作为叶面处理施用于谷类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将氟吡菌酰胺作为叶面处理施用于处于BBCH 50或其后的谷类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将氟吡菌酰胺以50至300g/公顷的比例作为叶面处理施用。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谷类植物为小麦。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