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制剂和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0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制剂和防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选择氨氯吡啶酸或其盐、二甲四氯或其盐,以及苯达松复配作为主要成分,三者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可显著增强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薇甘菊的防治方法,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有机结合,在不破坏土壤种子库的前提下,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对薇甘菊进行大面积的防除,并降低薇甘菊的复生能力,同时,结合在防治薇甘菊区域内种植刺果藤或使君子乡土树苗,优先抢占区域内的生长资源,有效防控薇甘菊,通过药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有机结合,重建生态区域,达到完全杀灭薇甘菊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制剂和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草剂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制剂和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薇甘菊是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 Willd)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南亚、东南亚、太平洋等地区,是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和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最具危害的热带、亚热带杂草之一。薇甘菊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化感作用能力和克隆整合能力强、高光合潜力和强阳性等特性是其能快速入侵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2001年薇甘菊被国际自然保护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具入侵力的外来物种之一。近年来,薇甘菊已在香港、广东、福建、广西和云南等地区迅速蔓延,给当地的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0003]目前,关于薇甘菊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清除、化学药剂防除、生态控制等。人工清除是人为阻断薇甘菊地上藤径并将其移除原来生长区域的方法,具有防除效果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化学药剂防除具有操作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等优点,是薇甘菊规模化防治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70%嘧磺隆水溶性粉剂、70%2,4

D微乳剂和24%滴酸
·
二氯吡水剂等,这些除草剂具有对薇甘菊抗性较强,对土壤微生物或其他植物影响较大,以及在土壤残留多等缺陷,而且不能彻底杀灭薇甘菊的地下部分,应用后根部仍能迅速恢复,难以实现安全和持久控制的效果。生态防治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群落林相改造防控和遮荫控制技术。有学者利用群落林相改造防控薇甘菊,种植血桐、幌伞枫、阴香等乔木控制薇甘菊,种植间距大,在乔木成林前薇甘菊可能再次入侵,而且该技术需要花2

3年的时间抚育,效果缓慢。遮荫控制技术是通过不透光的塑料膜(目前效果好的是黑色塑料膜)对薇甘菊进行遮荫,主要是利用塑料膜吸收了太阳光,不能透过光线,用其覆盖薇甘菊,薇甘菊不能完成光合作用,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控制薇甘菊,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仅适用于大面积连续覆盖的薇甘菊区域,且不能持久的防控薇甘菊。因此,寻找一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实现高效、安全和持久控制薇甘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存在防效效果不理想、持久性差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制剂和防治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组分Ⅰ、组分Ⅱ和组分Ⅲ,组分Ⅰ为氨氯吡啶酸或其盐,组分Ⅱ为二甲四氯或其盐,组分Ⅲ为苯达松。
[0007]现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选择氨氯吡啶酸或其盐、二甲四氯或其盐,以及苯达松复配作为主要成分,三者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可显著增强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且三种组分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有利于降低薇甘菊抗性的产生。本
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通过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原料复配,显著提高了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防治效果持久,30天防治效果达95%以上,抗性降低,且对土壤及其他植物的毒害作用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0008]优选的,所述组分Ⅰ、组分Ⅱ和组分Ⅲ的质量比为15

20:2

6:1

3,其中,氨氯吡啶酸盐的量折合为氨氯吡啶酸的量计,二甲四氯盐的量折合为二甲四氯的量计。
[0009]在优选的质量比情况下,氨氯吡啶酸、二甲四氯和苯达松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薇甘菊具有优异的防除效果,并且可以延长防效期。
[0010]优选的,所述氨氯吡啶酸盐为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钾盐、氨氯吡啶酸铵盐或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
[0011]优选的,所述二甲四氯盐为二甲四氯钾盐、二甲四氯二甲胺盐、二甲四氯异丙胺盐或二甲四氯胆碱盐。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包括上述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
[0013]优选的,所述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还包括助剂,所述有效成分的总质量在所述除草剂中的含量为18

25wt%。
[0014]优选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利于降低除草剂的用量,能够以较少的施用量获得较高的防治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或填料中至少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肪醇硫酸盐中至少一种。
[0017]优选的,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乙基磺酸盐、聚羧酸盐或亚甲基双萘磺酸盐中至少一种。
[0018]优选的,所述增稠剂包括还原胶、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胶或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种。
[0019]优选的,所述填料包括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玉米淀粉、碳酸钙或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0020]优选的,所述防冻剂包括丙三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至少一种。
[0021]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还需要添加多种助剂,且所述的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或填料均为除草剂领域常用的种类,可根据剂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助剂,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常规实验确定。
[0022]可选的,所述除草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
[0023]上述剂型均可选择除草剂领域常规的助剂,按照常规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方便使用,适用于多种施药方式,满足不同的用药需求,应用范围广。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治薇甘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任一项所述的除草剂喷施于薇甘菊的叶面和茎秆上,待薇甘菊地上叶片80%以上枯死时,在防治薇甘菊区域内种植刺果藤或使君子树苗,定期浇水,抚育2

4个月。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薇甘菊的方法,在不破坏土壤种子库的前提下,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对薇甘菊进行大面积的防除,并降低薇甘菊的复生能力,同时,结合在防治薇甘
菊区域内种植刺果藤或使君子乡土树苗,利用乡土树苗生长速度快、扩散能力强、移植后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特点,优先抢占区域内的生长资源,有效防控薇甘菊。通过药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有机结合,重建生态区域,达到完全杀灭薇甘菊的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组合物对土壤毒害作用小,且不会影响刺果藤或使君子乡土树苗的生长,对薇甘菊的防治抚育时间短,效果持续时间长,有效降低了防治薇甘菊的经济成本,是一种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综合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0027]优选的,所述刺果藤或使君子树苗的苗高25cm以上,种植株距为0.2

0.4m,种植行距为0.2

0.4m。
[0028]更优选的,种植株距为0.3m,种植行距为0.3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组分Ⅰ、组分Ⅱ和组分Ⅲ,组分Ⅰ为氨氯吡啶酸或其盐,组分Ⅱ为二甲四氯或其盐,组分Ⅲ为苯达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Ⅰ、组分Ⅱ和组分Ⅲ的质量比为15

20:2

6:1

3,其中,氨氯吡啶酸盐的量折合为氨氯吡啶酸的量计,二甲四氯盐的量折合为二甲四氯的量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氯吡啶酸盐为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钾盐、氨氯吡啶酸铵盐或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和/或所述二甲四氯盐为二甲四氯钾盐、二甲四氯二甲胺盐、二甲四氯异丙胺盐或二甲四氯胆碱盐。4.一种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剂,所述有效成分的总质量在所述除草剂中的含量为18

25wt%。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或填料中至少一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肪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杨帆刘胜鞠靺林芳锐黄伴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