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171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构件在河流两侧的两处蓄水层、分别种植在两处蓄水层上的两组生态修复植物、人工浮岛以及增氧组件;其中,增氧组件包括两个底座和转动设置在两个底座之间的转动辊,该转动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且外周具有多个扇叶。本系统作业时,蓄水层能够储蓄自然降水,且将自然降水作用于生态修复植物的生长阶段,促进河流生态修复进程;同时,人工浮岛净化水质;转动辊转动能够加速河流流动,以增加溶氧量,达到净化河流污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净化河流内污水,避免蓄水层内受到污化,提高了此系统作业的稳定性。提高了此系统作业的稳定性。提高了此系统作业的稳定性。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河流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发展进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致使水质污染情况加重。
[0003]河流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水质对周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各种河流生态修复手段。需要说明的是,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修复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的技术手段。
[0004]为了促进生态修复系统中植物的生长,部分河流生态修复系统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具体地,在河流一侧构建蓄水层,实现对自然降雨的储存和利用,以促进植物生长,保证生态修复系统对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
[0005]专利技术人发现,基于海绵城市概念构建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存在以下弊端:
[0006]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垃圾;其中,在蓄水层内储水较少时,污水会逐渐渗入蓄水层内,以污染蓄水层中的储水,影响生态修复系统中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生态修复作业的稳定性;并且,垃圾会造成污水的进一步污化,导致上述影响的强度提升,植物生长受到影响,使得原本应起到生态修复作用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旨在解决由于河流内含有能够排入蓄水层的污水,导致生态修复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包括:
[0010]两处蓄水层,用于构建在河流两侧;
[0011]两组生态修复植物,分别种植在两处所述蓄水层上;
[0012]人工浮岛,用于构建在所述河流表面,且部分所述人工浮岛处于所述河流内部,以净化水质;以及
[0013]增氧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河流处,且处于所述人工浮岛的后方;所述增氧组件用于增加所述河流内部的溶氧量,以净化所述河流内部的污水;
[0014]其中,所述增氧组件包括:
[0015]两个底座,分别设置在两处所述蓄水层的上表面;
[0016]转动辊,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底座之间,自身轴向和转动方向均沿所述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动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辊上具有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用于插入所述河流内的多个扇叶。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通过固定桩与所述蓄水层相连;
[0018]所述底座连接有向外延伸设置的法兰板,所述固定桩自上至下贯穿所述法兰板并插入所述蓄水层;
[0019]所述固定桩的顶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法兰板上表面抵接的限位板。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桩的顶端面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具有沿所述固定桩的径向贯穿所述固定桩侧壁的通孔;在所述固定桩插入所述蓄水层时,所述通孔和所述蓄水层内部连通;
[0021]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具有用于取样所述蓄水层内部水分的取样组件。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取样组件包括:
[0023]插接件,适于自上至下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以及
[0024]吸水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插接件上;
[0025]在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蓄水层内的水分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容纳槽,并且吸附于所述吸水件。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朝向两处所述蓄水层之间设置;所述固定桩上具有向外延伸的限转臂,所述法兰板的上表面具有嵌接件;
[0027]所述限转臂适于自上至下嵌入所述嵌接件内,以限制所述固定桩相对于所述法兰板沿自身周向转动。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辊的其中一端适于贯穿所述底座并伸出;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0029]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蓄水层的上方,动力输出轴向与所述转动辊的轴向平行;以及
[0030]传动带,包绕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转动辊的伸出部分的外周。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
[0032]导流板,用于摆动设置在所述河流处,且位于所述增氧组件的后方,摆动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连接有用于与河岸相连,以限制自身摆动的止动组件;以及
[0033]转盘,用于转动设置在所述河流处,且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后方,转动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转盘的外周壁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件;
[0034]所述导流板能够摆动至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河流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以使所述河流沿自身宽度方向汇聚;
[0035]处于汇聚状态下的所述河流与所述扰流件接触能够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以使所述转盘外周的部分垃圾沿所述河流的宽度方向移动。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动组件包括:
[0037]抓取件,适于与所述导流板的摆动端可拆卸连接;以及
[0038]止动臂,其中一端适于和任一处所述蓄水层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抓取件固定连接。
[00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盘的外周具有两个侧板,且两个所述侧板沿所述河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两侧,且分别用于与所述河流侧壁相连;
[0040]所述侧板上连接有朝向所述转盘延伸的挡板,且每个所述挡板均处于所述转盘的后方,用于限制所述垃圾通过。
[00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盘通过竖杆与所述河流相连;所述竖杆用于自
上至下插入所述河流底部,所述转盘上具有适于所述竖杆插入的圆孔;
[0042]所述转盘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力元件,所述浮力元件能够带动所述转盘向上浮动,以避免所述转盘及所述扰流件与所述河流底部接触。
[0043]本申请实施例中,蓄水层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能够有效储存自然降雨,其原理与海绵城市概念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44]系统作业过程中,蓄水层能够将储存的自然降水排出并作用于生态修复植物的生长,有效促进河流生态修复进程。并且,在上述作业过程中,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辊转动,可以使多个扇叶依次拨动河流,以加速河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增加河流内部的溶氧量,达到净化河流内污水的目的。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净化河流内污水,避免蓄水层内部存水受到污化,提高了此系统作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增氧组件和固定桩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4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固定桩、取样组件和法兰板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9]图4为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处蓄水层,用于构建在河流两侧;两组生态修复植物,分别种植在两处所述蓄水层上;人工浮岛,用于构建在河流表面,且部分所述人工浮岛处于所述河流内部,以净化水质;以及增氧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河流处,且处于所述人工浮岛的后方;所述增氧组件用于增加所述河流内部的溶氧量,以净化所述河流内部的污水;其中,所述增氧组件包括:两个底座,分别设置在两处所述蓄水层的上表面;转动辊,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底座之间,自身轴向和转动方向均沿所述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动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辊上具有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用于插入所述河流内的多个扇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通过固定桩与所述蓄水层相连;所述底座连接有向外延伸设置的法兰板,所述固定桩自上至下贯穿所述法兰板并插入所述蓄水层;所述固定桩的顶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法兰板上表面抵接的限位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的顶端面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具有沿所述固定桩的径向贯穿所述固定桩侧壁的通孔;在所述固定桩插入所述蓄水层时,所述通孔和所述蓄水层内部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具有用于取样所述蓄水层内部水分的取样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组件包括:插接件,适于自上至下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以及吸水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插接件上;在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蓄水层内的水分能够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容纳槽,并且吸附于所述吸水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朝向两处所述蓄水层之间设置;所述固定桩上具有向外延伸的限转臂,所述法兰板的上表面具有嵌接件;所述限转臂适于自上至下嵌入所述嵌接件内,以限制所述固定桩相对于所述法兰板沿自身周向转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王银英许良禹李瑞成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