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069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旨在解决金属材料加陶瓷材料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很难通过同一种3D打印工艺完成打印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分别进行球磨,并筛分收集得到粒径小于60微米的金属微粉料a和粒径小于45微米的陶瓷微粉料b;S2、将金属微粉料a和陶瓷微粉料b混合得到粉末A,对粉末A按照1:1.6的比例加入光敏树脂并混合均匀形成打印浆料B;S3、将打印浆料B送入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原料仓内,输入设定好的打印件模型,光固化3D打印设备启动打印,先形成打印件的生胚C。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是新型的工件加工制造技术,其特点是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从无到有的顺序增材制造,与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增材制造的3D打印技术可在没有传统模具和夹具的情况下,快速制造出任意复杂而又具有一定功能的三维实体,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使用性。
[0003]3D打印技术来成型制备工件具有成型速度快,性能好,精度高,能成型复杂结构产品的优点,被人们所接受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现有3D打印技术中,陶瓷打印一般通过陶瓷粉末与光敏树脂制备浆料,采用光固化成型方式打印陶瓷零件,但是金属材料加陶瓷材料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很难通过同一种3D打印工艺完成打印。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金属材料加陶瓷材料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很难通过同一种3D打印工艺完成打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分别进行球磨,并筛分收集得到粒径小于60微米的金属微粉料a和粒径小于45微米的陶瓷微粉料b;
[0010]S2、将金属微粉料a和陶瓷微粉料b混合得到粉末A,对粉末A按照1:1.6的比例加入光敏树脂并混合均匀形成打印浆料B;
[0011]S3、将打印浆料B送入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原料仓内,输入设定好的打印件模型,光固化3D打印设备启动打印,先形成打印件的生胚C;
[0012]S4、成型的打印件生胚C取出并送入烧结炉内,脱脂烧结,高温蒸发生胚中的光敏树脂材料,打印件成型。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粉末为Ni、Co、Cr、Fe和Mo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的,所述陶瓷粉末为WC、Cr3C2、TiC和WB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按重量份计,粉末A中金属微粉料a和陶瓷微粉料b的比例为60~70:30~40。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光敏树脂由14~18%齐聚物、50~60%的光引发剂和22~36%的稀释剂配制而成。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打印件生胚C在烧结炉内的烧结温度为1060~1200℃,烧结时间为1h。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打印件生胚C烧结时,烧结炉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炉内压力降至11~6kPa。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光固化3D打印设备包括机体机架、设置在机体机架下部的原料仓和设置在机体机架上部的打印仓,打印仓的前壁上安装有用于取出打印件生胚C的打印仓门;
[0020]所述打印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打印件生胚C成型的底座,且打印仓的内腔上部设有3D打印头,3D打印头通过原料管道与原料仓贯通连接,3D打印头安装在三轴机械臂上,三轴机械臂安装在打印仓的上端。
[0021]优选的,所述3D打印头的材质为合成钨,且3D打印头的输出口径为0.1~0.14毫米。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不同的配比,得到性能要求不同的特殊打印工件,能够满足不同工件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通过烧结的方式处理,使得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可以进行单次同时打印,处理后的打印工件进行充分的定型,坚固耐用,更符合使用需求,同时陶瓷和金属的混合材质,打印出的工件同时具有金属工件和陶瓷工件的性能,满足某些需要两种材料性能相结合的应用工况。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分别进行球磨,并筛分收集得到粒径小于60微米的金属微粉料a和粒径小于45微米的陶瓷微粉料b;
[0032]S2、将60重量份的金属微粉料a和40重量份的陶瓷微粉料b混合得到粉末A,对粉末A按照1:1.6的比例加入光敏树脂并混合均匀形成打印浆料B;
[0033]其中,光敏树脂由14%齐聚物、50%的光引发剂和36%的稀释剂配制而成;
[0034]S3、将打印浆料B送入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原料仓内,输入设定好的打印件模型,光固化3D打印设备启动打印,先形成打印件的生胚C;
[0035]S4、成型的打印件生胚C取出并送入烧结炉内,脱脂烧结,烧结炉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炉内压力降至11~6kPa,打印件生胚C在烧结炉内的烧结温度为1060℃,烧结时间为1h,
高温蒸发生胚中的光敏树脂材料,打印件成型。
[0036]所述金属粉末为Ni、Co、Cr、Fe和Mo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7]所述陶瓷粉末为WC、Cr3C2、TiC和WB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固化3D打印设备包括机体机架1、设置在机体机架1下部的原料仓2和设置在机体机架1上部的打印仓3,打印仓3的前壁上安装有用于取出打印件生胚C的打印仓门4;
[0039]所述打印仓3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打印件生胚C成型的底座,且打印仓3的内腔上部设有3D打印头5,3D打印头5通过原料管道与原料仓2贯通连接,3D打印头5安装在三轴机械臂6上,三轴机械臂6安装在打印仓3的上端,所述3D打印头5的材质为合成钨,且3D打印头5的输出口径为0.14毫米。
[0040]实施例2
[0041]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S1、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分别进行球磨,并筛分收集得到粒径小于60微米的金属微粉料a和粒径小于45微米的陶瓷微粉料b;
[0043]S2、将65重量份的金属微粉料a和35重量份的陶瓷微粉料b混合得到粉末A,对粉末A按照1:1.6的比例加入光敏树脂并混合均匀形成打印浆料B;
[0044]其中,光敏树脂由16%齐聚物、54%的光引发剂和30%的稀释剂配制而成;
[0045]S3、将打印浆料B送入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原料仓内,输入设定好的打印件模型,光固化3D打印设备启动打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分别进行球磨,并筛分收集得到粒径小于60微米的金属微粉料a和粒径小于45微米的陶瓷微粉料b;S2、将金属微粉料a和陶瓷微粉料b混合得到粉末A,对粉末A按照1:1.6的比例加入光敏树脂并混合均匀形成打印浆料B;S3、将打印浆料B送入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原料仓内,输入设定好的打印件模型,光固化3D打印设备启动打印,形成打印件的生胚C;S4、成型的打印件生胚C取出并送入烧结炉内,脱脂烧结,高温蒸发生胚中的光敏树脂材料,打印件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为Ni、Co、Cr、Fe和Mo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为WC、Cr3C2、TiC和WB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按重量份计,粉末A中金属微粉料a和陶瓷微粉料b的比例为60~70:30~4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邹超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