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89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中心滑块内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滑套,中心滑块内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滑套,上连杆的两端与第二滑块相连接,下连杆的两端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滑块内设有第一滑套、第一螺纹套,第一滑套与第一导向杆相适配,位于一侧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套与第一主动螺杆相配合,位于另一侧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套与第一从动螺杆相配合,第二滑块内设有第二滑套、第二螺纹套,第二滑套与第二导向杆相适配,位于一侧第二滑块上的第二螺纹套与第二主动螺杆相配合,位于另一侧第二滑块上的第二螺纹套与第二从动螺杆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稳定性好、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被认为是“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展望2025”报告中将增材制造列入决定未来经济发展的12大颠覆性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实现了几乎任意几何形状物体制造,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组织工程、生物医疗、汽车、家电、柔性电子、文化创意、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建筑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3D打印技术正从传统的控形向控性发展,从单材料向多材料发展,从宏尺度向微尺度和宏/微/纳跨尺度方向发展,目标是实现功能驱动的“材料

结构

器件”的一体化制造,产品的多功能化和轻量化,通过多材料多尺度增材制造最终实现“创材”、“创物”和“创生”。
[0003]3D打印机主要的工作部件是喷头和喷头的固定平台,喷头的固定平台往往需要进行X、Y方向的复合平移,同时,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定位。现有的喷头的固定平台往往存在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卡涩的问题,其定位精度不高,影响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
[0005]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包括第一主动螺杆、中心滑块、第一从动螺杆、第二主动螺杆、第二从动螺杆;所述中心滑块内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滑套,所述中心滑块内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滑套,所述上滑套、下滑套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上滑套与上连杆相适配,所述下滑套与下连杆相适配,所述上连杆的两端与第二滑块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两端与第一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第一滑套、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滑套与第一导向杆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套与第一主动螺杆相配合,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套与第一从动螺杆相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滑块内设有第二滑套、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二导向杆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螺纹套与第二主动螺杆相配合,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螺纹套与第二从动螺杆相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螺杆、第一从动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主动螺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螺杆的前部固定有第一驱动链轮,所述第一驱动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从动链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固定在第一从动螺杆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第二主动螺杆、第二从动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主动螺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螺杆的前部固定有第二驱动链轮,所述第二驱动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从动链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
链轮固定在第二从动螺杆的端部。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7]本技术在使用时,3D打印喷头固定在中心滑块的底部,第一主动螺杆在第一驱动齿轮的驱动下转动,第一从动螺杆跟随第一主动螺杆一起转动,第一滑块沿Y方向平移,实现中心滑块沿Y方向平移,第二主动螺杆在第二驱动齿轮的驱动下转动,第二从动螺杆跟随第二主动螺杆一起转动,第二滑块沿X方向平移,实现中心滑块沿X方向平移,X、Y的复合移动即可3D打印喷头在水平面上的平移。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组第一滑块和两组第二滑块,同时通过第一主动螺杆、第一从动螺杆的同步转动,第二主动螺杆、第二从动螺杆的同步转动来实现同步移动,具有运行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螺杆和螺纹套的配合具有线性度高的优点,实现精确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中中心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第一驱动齿轮,2、第一驱动链轮,3、第一主动螺杆,4、支撑架,5、第一滑块,6、第一滑套,7、第一螺纹套,8、下连杆,9、中心滑块,10、第一导向杆,11、第一从动链轮,12、第一从动螺杆,13、第二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链轮,15、第二主动螺杆,16、上滑套,17、下滑套,18、上连杆,19、第二从动螺杆,20、第二从动链轮,21、第二滑块,22、第二滑套,23、第二螺纹套,24、第二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参见图1、图2,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包括第一主动螺杆3、中心滑块9、第一从动螺杆12、第二主动螺杆15、第二从动螺杆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滑块9内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滑套16,所述中心滑块9内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滑套17,所述上滑套16、下滑套17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上滑套16与上连杆18相适配,所述下滑套17与下连杆8相适配,所述上连杆18的两端与第二滑块21相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两端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5内设有第一滑套6、第一螺纹套7,所述第一滑套6与第一导向杆10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一滑块5上的第一螺纹套7与第一主动螺杆3相配合,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块5上的第一螺纹套7与第一从动螺杆12相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杆10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滑块21内设有第二滑套22、第二螺纹套23,所述第二滑套22与第二导向
杆24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二滑块21上的第二螺纹套23与第二主动螺杆15相配合,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块21上的第二螺纹套23与第二从动螺杆19相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24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4的内壁上。
[0014]所述第一主动螺杆3、第一从动螺杆12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4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主动螺杆3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驱动齿轮1,所述第一主动螺杆3的前部固定有第一驱动链轮2,所述第一驱动链轮2通过链条与第一从动链轮11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链轮11固定在第一从动螺杆12的端部。
[0015]所述第二主动螺杆15、第二从动螺杆19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主动螺杆15的端部固定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3D打印用可移动平台,包括第一主动螺杆(3)、中心滑块(9)、第一从动螺杆(12)、第二主动螺杆(15)、第二从动螺杆(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滑块(9)内侧的上部固定有上滑套(16),所述中心滑块(9)内侧的下部固定有下滑套(17),所述上滑套(16)、下滑套(17)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上滑套(16)与上连杆(18)相适配,所述下滑套(17)与下连杆(8)相适配,所述上连杆(18)的两端与第二滑块(21)相连接,所述下连杆(8)的两端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5)内设有第一滑套(6)、第一螺纹套(7),所述第一滑套(6)与第一导向杆(10)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一滑块(5)上的第一螺纹套(7)与第一主动螺杆(3)相配合,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块(5)上的第一螺纹套(7)与第一从动螺杆(12)相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杆(10)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滑块(21)内设有第二滑套(22)、第二螺纹套(23),所述第二滑套(22)与第二导向杆(24)相适配,位于一侧所述第二滑块(21)上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鑫李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