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帽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39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桩帽模,包括:第一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孔;第二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孔,第二模板的一端和第一模板的一端贴合,第一卡孔与第二卡孔对齐,第二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扣片,第一转动杆和第一扣片分别连接第一转动杆的两端,第一扣片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转动杆用于转动插接于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当第一扣片转动至预设扣合位置时,第一模板的一端和第二模板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固定槽,第一模板的一端和第二模板的一端固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桩帽模的快速拆装和重复使用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帽模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桩帽模。

技术介绍

[0002]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经常用到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预制管桩灯地基处理方式,为使单桩受力变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上部载荷,通常需要在单桩的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帽模。
[0003]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桩帽模普遍使用木质桩帽模,其装配方式主要靠前模板、右模板、后模板和左模板之间的相互嵌合实现,存在拆卸不方便和无法反复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帽模,能够解决桩帽模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桩帽模,包括:第一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孔;
[0006]第二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二卡孔对齐,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围合有模架空间;
[0007]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扣片,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片固定,所述第一扣片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转动杆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转动,当所述第一扣片转动至预设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固定。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自第一板体的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一贴合板,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板上,所述第一贴合板与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贴合板是自所述第二子板的另一端延伸得到的。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贴合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朝远离所述模架空间方向延伸有第一肋板。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卡孔,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卡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贴合,所述第三卡孔和所述第四卡孔对齐;
[0013]桩帽模还包括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扣片,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扣片固定,所述第二扣片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转动杆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三卡孔和所述第四卡孔,并且所述第二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卡孔和所述第四卡孔转动,当所述第二扣片转动至预设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固定。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自第二板体的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二贴合板,所述第四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贴合板上,所述第二贴合板与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所述第三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子板的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贴合板是自所述第四子板的另一端延伸得到的,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板。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三子板和所述第四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二贴合板和所述第四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三子板和所述第四子板朝远离所述模架空间方向延伸有第二肋板。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连接处的所述第一扣件,并且所述第一扣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一扣件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将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卡合固定从而实现所述桩帽模的快速拆装和重复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桩帽模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桩帽模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所示桩帽模更进一步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所示桩帽模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5是图2所示桩帽模另一视角更进一步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桩帽模1包括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一扣件30和第二扣件40。所述第一模板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20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模板1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2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模板10和所述第二模板20合围形成模架空间50。所述第一扣件30和所述第二扣件40分别错位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0和所述第二模板20的贴合处,所述第一扣件30用于扣合所述第一模板10和所述第二模板20的贴合处。
[0027]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模板10设置有第一卡孔101和第三卡孔102,所述第一卡孔11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0的一端,所述第三卡孔102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0的另一端。
[0028]具体的,所述第一模板10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一贴合板12,所述第一贴合板12自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一端延伸得到,所述第一卡孔11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板12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贴合板12与所述第二模板20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板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卡孔102。所述第一卡孔11用于供所述第一扣件30在其中转动,所述第三卡孔102用于供所述第二扣件40在其中转动。所述第一贴合板12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扣件30将所述第一贴合板12与所述第二模板20扣紧固定。
[002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板体11包括第一子板111和第二子板112,所述第一子板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112的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子板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帽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孔;第二模板,其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二卡孔对齐,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围合有模架空间;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扣片,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片固定,所述第一扣片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转动杆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转动,当所述第一扣片转动至预设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帽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自第一板体的一端延伸得到的第一贴合板,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板上,所述第一贴合板与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帽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贴合板是自所述第二子板的另一端延伸得到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帽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贴合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帽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朝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孟龙张洪毓胡金科何铁山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