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17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包括隔离带、喷洒系统以及为喷洒系统提供水体的水体循环系统,喷洒系统包括进水管、水泵、雾化喷头、喷水头和多通管,水泵安装于隔离带内,水泵的进水端和进水管连通设置,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多通管连通设置有若干喷水管,喷水管安装于隔离带,喷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一支流管和第二支流管,雾化喷头安装于第一支流管,雾化喷头的喷雾方向向下并朝向道路本体的路面,喷水头安装于第二支流管,喷水头的喷洒方向朝向道路本体的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道路尘土飞扬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道路尘土飞扬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道路尘土飞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尘市政道路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尘市政道路。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每天的除尘工作十分重要,其工作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干净清洁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行驶在道路上的驾驶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于施工量比较大的道路,尘土飞扬,道路除尘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当运土车通过时,车上洒落的土与道路上的尘土使扬尘更加严重。
[0003]传统的除尘作业通常通过洒水车进行除尘,洒水车通常是移动性的,洒水车较难一直对同一路段频繁持续作业,很多灰尘较难一次全部清扫完成,在夏季,刚洒过水的道路很快又干了,车辆在道路飞驰过后,道路又恢复了尘土飞扬的情况,除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道路尘土飞扬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降尘市政道路。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降尘市政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包括隔离带、设置于隔离带的喷洒系统以及为喷洒系统提供水体的水体循环系统, 所述喷洒系统包括进水管、水泵、雾化喷头、喷水头和多通管,所述水体循环系统用于为进水管供水,所述水泵安装于隔离带内,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和进水管连通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多通管连通设置有若干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安装于隔离带,所述喷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一支流管和第二支流管,所述第一支流管位于道路本体上方,所述雾化喷头安装于第一支流管,所述雾化喷头的喷雾方向向下并朝向道路本体的路面,所述第二支流管安装于隔离带一侧,所述喷水头安装于第二支流管,所述喷水头的喷洒方向朝向道路本体的路面。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本体需要进行冲洗时,开启水泵,水泵将水体循环系统提供的水体通过进水管输送到喷水管,喷水管内的水体被水泵输送到喷水头和雾化喷头,喷水头负责冲洗道路本体路面积聚的灰尘,雾化喷头则用于对道路本体上方的飞尘进行降尘,从而起到改善道路本体尘土飞扬的情况。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带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隔离石,所述第二支流管贯穿隔离带并安装于隔离石,所述喷水头位于隔离石内或者和隔离石靠近道路本体的一侧齐平。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石起到固定喷水头的作用,喷水头位于隔离石内或者和隔离石靠近道路本体的一侧齐平能够起到保护喷水头的作用,以减少喷水头受到行驶车辆的蹭碰。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系统还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安装于隔离带,所述喷水管位于支撑管内部,每个支撑管对应一个喷水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的设置起到固定、支撑、隐藏和保护喷水管的作
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支撑管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安装路灯,所述路灯罩设有用于保护路灯的玻璃灯罩。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喷洒系统和路灯结合,节省喷洒系统的占用空间,玻璃灯罩的设置起到保护路灯的作用,减少路灯受雾化碰头喷出的水雾影响。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流管和第二支流管均贯穿支撑管并延伸出支撑管外,所述支撑管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支撑管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流管安装于第二连接杆。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起到固定和支撑路灯以及第二支流管的作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系统还包括计时器和控制器,每个所述第一支流管和每个第二支流管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电磁阀,所有所述电磁阀均电性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水泵和计时器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冲洗道路本体时,计时器通过控制器打开第一支流管和/或第二支流管上的电磁阀、以及水泵,即可以只开启第一支流管上的电磁阀或第二支流管上的电磁阀,或者同时开启第一支流管和第二支流管上的电磁阀。喷水头对道路本体进行冲洗,雾化喷头对道路本体上空的空气进行降尘处理。冲洗一段时间后,计时器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支流管和/或第二支流管上的电磁阀、以及水泵,从而停止冲洗。若想要雾化喷头保持开启状态,则计时器通过控制器只关闭第二支流管上的电磁阀。电磁阀、计时器和控制器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洒系统开启的时间和时长,且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水头和雾化喷头开启的数量和频次,方便快捷。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体循环系统包括若干流水通道、若干蓄水池、若干第一通水管以及若干第二通水管,若干所述流水通道分别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若干所述蓄水池均设置于道路本体下方,相邻两个所述蓄水池之间通过第一通水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水管设置于流水通道下方,所述流水通道通过第二通水管和蓄水池连通设置,靠近市政管网的蓄水池的上侧连通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和市政管网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管和蓄水池连通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雨水通过流水通道流进蓄水池内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过多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泄到市政管网,由雨水实现对喷洒系统的供水,对雨水进行了充分利用,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泄压力。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一个所述蓄水池对应一个第二通水管,所述第二通水管和流水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片,所述第二通水管上的过滤片的滤孔小于流水通道上的过滤片的滤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常裹挟有树叶等垃圾,流水通道的过滤片起到对树叶等垃圾的初步过滤的作用,第二通水管上的过滤片进一步对雨水进行过滤,以免蓄水池内的水体堵塞进水管。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水管倾斜设置。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速流水通道内的雨水流入蓄水池内的速度,减少道路
本体积水。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通过设置喷洒机构,可控的对道路本体上积聚的灰尘进行清洁,同时对道路本体上方的飞尘进行降尘,改善道路本体尘土飞扬的情况;
[0026]2、通过设置电磁阀、计时器和控制器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洒系统开启的时间和时长,且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喷水头和雾化喷头开启的数量和频次,方便快捷;
[0027]3、通过设置水体循环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充分利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隔离带;2、喷洒系统;21、进水管;22、水泵;23、支撑管;24、雾化喷头;25、喷水头;26、第一支流管;27、第二支流管,28、喷水管;3、水体循环系统;31、流水通道;32、蓄水池;33、第一通水管;34、第二通水管;35、过滤片;4、第一连接杆;5、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带(1)、设置于隔离带(1)的喷洒系统(2)以及为喷洒系统(2)提供水体的水体循环系统(3), 所述喷洒系统(2)包括进水管(21)、水泵(22)、雾化喷头(24)、喷水头(25)和多通管,所述水体循环系统(3)用于为进水管(21)供水,所述水泵(22)安装于隔离带(1)内,所述水泵(22)的进水端和进水管(21)连通设置,所述水泵(22)的出水端通过多通管连通设置有若干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安装于隔离带(1),所述喷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一支流管(26)和第二支流管(27),所述第一支流管(26)位于道路本体(7)上方,所述雾化喷头(24)安装于第一支流管(26),所述雾化喷头(24)的喷雾方向向下并朝向道路本体(7)的路面,所述第二支流管(27)安装于隔离带(1)一侧,所述喷水头(25)安装于第二支流管(27),所述喷水头(25)的喷洒方向朝向道路本体(7)的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隔离石(6),所述第二支流管(27)贯穿隔离带(1)并安装于隔离石(6),所述喷水头(25)位于隔离石(6)内或者和隔离石(6)靠近道路本体(7)的一侧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系统(2)还包括支撑管(23),所述支撑管(23)安装于隔离带(1),所述喷水管位于支撑管(23)内部,每个支撑管(23)对应一个喷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尘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3)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位于支撑管(23)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杆(4)用于安装路灯,所述路灯罩设有用于保护路灯的玻璃灯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青黄有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文泓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