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61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带,机动车道包括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自行车道位于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带,隔离带下方均设置有集水通道,隔离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排水槽,排水槽位于道路上端面,排水槽的开口设置有用于盖合开口的过滤盖板,排水槽和集水通道之间通过排水通道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市政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市政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更是市政工程中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参考公告号为CN208219339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两侧道路和中间绿化带,所述中间绿化带比两侧道路路面低5~10cm,绿化带上方设有雨水口,所述雨水口下方设有深水井,所述雨水口比绿化带高出3~5cm,所述道路上方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与道路之间形成雨水的流入孔,方便雨水流入绿化带中,所述深水井侧面设有溢水管,用来连接城市排水管,所述深水井井底设有打孔渗透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下暴雨时,为了快速排水会打开深水井的井盖,非常不便,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带,所述机动车道包括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所述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带,所述非机动车道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所述自行车道位于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所述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带,所述第一隔离带、第二隔离带和第三隔离带下方均设置有集水通道,所述隔离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道路上端面,所述排水槽的开口设置有用于盖合开口的过滤盖板,所述过滤盖板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口,所述排水槽和集水通道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槽和集水通道之间通过排水通道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暴雨天,雨水通过所有隔离带两侧的排水槽流入集水通道内进行收集,过滤盖板对雨水起到过滤的作用,减少落叶等介质随雨水进入排水槽内,同时,无需掀起过滤盖板即可实现对雨水的快速收集,有效提高了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有效避免了道路积水;第一隔离带能够防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错车道造成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第二隔离带能够防止机动车违规占有对向车道,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混乱现象的产生,第三隔离带能够防止自行车道行驶到人行道上冲撞行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通道和排水槽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集水通道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自对应一个排水槽,若干所述集水通道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集水通道之间通过水管连通设置,所述集水通道和市政管道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集水通道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避免了隔离带下方均挖空设置,起到增强道路刚性的作用,相邻两个集水通道之间通过水管连通设置,避免了局部集水通道所受的雨水压力偏大的情况出现,可以平衡各个集水通道之间的雨水压力,有效缓解暴雨季节对市政管道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第三隔离带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自行车道或人行道的行人交通工具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通道上侧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集水通道上侧的侧壁从靠近排水槽的一侧向集水通道中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集水通道的开口的横截面小于所有隔离带的横截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隔离带所在位置的刚性,减少隔离带塌陷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排水槽的开口的内轮廓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盖板的凸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起到支撑过滤盖板的作用,增强过滤盖板的耐压性能,同时,掀起过滤盖板即可对排水槽内积淤的泥沙等介质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和排水槽的连通处位于排水槽下侧,所述排水通道和集水通道的连通处位于集水通道的上侧,所述排水通道从排水槽向排水通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通道倾斜的设置便于排水槽内的雨水快速引流到集水通道内,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清扫装置,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集尘腔,所述集尘腔和集水通道连通设置,所述集尘腔的上端面低于排水槽底壁或和排水槽底壁齐平,所述清扫装置包括滑动块、用于刷扫排水槽底壁的刷毛以及用于驱动滑动块沿排水槽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伺服电机,所述刷毛设置于滑动块靠近排水槽底壁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常裹挟有泥沙等介质,久而久之,排水槽底部会积淤有泥沙等介质,影响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集尘腔和集水通道连通设置便于集尘腔积蓄的雨水流入到集水通道内,选择排水槽内的雨水已排放到集水通道内的时机,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滑动块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滑动块带动刷毛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达到清扫排水槽底壁的效果,将泥沙等介质清扫到集尘腔内即可进行集中处理,提高道路的快速排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的另一个侧壁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和滑动杆滑动配合,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和往复丝杠匹配,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远离集尘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伺服电机的独立槽,所述往复丝杠靠近独立槽的一端贯穿排水槽并延伸到独立槽内,所述往复丝杠延伸到独立槽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的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扫排水槽内的积淤的泥沙等介质时,将伺服电机放入独立槽内,并将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于往复丝杠延伸到独立槽内的一端,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往复丝杠转动,往复丝杠带动滑动块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达到清扫排水槽底壁的效果,将泥沙等介质清扫到集尘桶内即可进行集中处理,滑动杆的设置起到避免往复丝杠转动过程带动滑动块发生转动的效果,从而保证滑动块和刷毛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扫装置还包括集尘桶,所述集尘腔用于容纳集尘桶,放置于集尘腔内的集尘桶的上端面低于排水槽底壁或和排水槽底壁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过滤盖板,集尘桶可以放置在集尘腔内用于收集排水槽上积淤的泥沙等介质,也可以在需要清扫排水槽时,再将集尘桶放置于集尘腔内,便于刷毛将排水槽底壁积淤的泥沙刷扫进入集尘桶内以取出集中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有隔离带上种植有绿植,市政管道位于集水通道的上侧,所有所述隔离带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浇灌绿植的雨水利用装置,若干所述雨水利用装置沿隔离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雨水利用装置包括供水管、水泵、喷水管以及喷水头,所述供水管和集水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和供水管连通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和喷水管连通设置,所述喷水管贯穿隔离带表面并向上延伸,所述喷水头设置于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上的绿植需要灌溉,雨水利用装置的设置直接利用集水通道内积蓄的雨水进行灌溉,避免了需要另外的市政供水来满足灌溉需求,实现了雨水的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道(1),所述机动车道(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2),所述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带(13),所述机动车道(1)包括上行车道(11)和下行车道(12),所述上行车道(11)和下行车道(1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带(15),所述非机动车道(2)包括自行车道(21)和人行道(22),所述自行车道(21)位于靠近机动车道(1)的一侧,所述自行车道(21)和人行道(22)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带(23),所述第一隔离带(13)、第二隔离带(15)和第三隔离带(23)下方均设置有集水通道(3),所述隔离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位于道路上端面,所述排水槽(4)的开口设置有用于盖合开口的过滤盖板(41),所述过滤盖板(41)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口(42),所述排水槽(4)和集水通道(3)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5),所述排水槽(4)和集水通道(3)之间通过排水通道(5)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道(1),所述机动车道(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2),所述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带(13),所述机动车道(1)包括上行车道(11)和下行车道(12),所述上行车道(11)和下行车道(1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带(15),所述非机动车道(2)包括自行车道(21)和人行道(22),所述自行车道(21)位于靠近机动车道(1)的一侧,所述自行车道(21)和人行道(22)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带(23),所述第一隔离带(13)、第二隔离带(15)和第三隔离带(23)下方均设置有集水通道(3),所述隔离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位于道路上端面,所述排水槽(4)的开口设置有用于盖合开口的过滤盖板(41),所述过滤盖板(41)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口(42),所述排水槽(4)和集水通道(3)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5),所述排水槽(4)和集水通道(3)之间通过排水通道(5)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3)和排水槽(4)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集水通道(3)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自对应一个排水槽(4),若干所述集水通道(3)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集水通道(3)之间通过水管(51)连通设置,所述集水通道(3)和市政管道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三隔离带(23)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3)上侧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集水通道(3)上侧的侧壁从靠近排水槽(4)的一侧向集水通道(3)中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集水通道(3)的开口的横截面小于所有隔离带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5)和排水槽(4)的连通处位于排水槽(4)下侧,所述排水通道(5)和集水通道(3)的连通处位于集水通道(3)的上侧,所述排水通道(5)从排水槽(4)向排水通道(5)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清扫装置(6),所述排水槽(4)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青黄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文泓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