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89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16
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其用于锚固在道路需要修补的坑洼处,与钢筋条结合使用,增加修补材料浇筑后的附着固定强度,使其不易脱落,提高修补后的使用寿命,包括固定套管,固定片,固定杆,内锚杆,固定片固定设置在固定套管的侧边部位,固定片上存在固定孔,固定杆从固定孔部位穿过被钉入到路面基层内后,使得固定套管被固定在路面基层上,内锚杆用于插入进固定杆内增加固定杆的固定牢靠程度,之后通过相应的钢筋穿入固定套管,并对钢筋进行折弯绑扎,形成填补路面凹坑的钢筋骨架,向凹坑内浇筑路面材料,新浇筑的路面材料与钢筋骨架牢牢结合,便可以提高新浇筑路面材料的附着固定强度,使其不易脱落,提高修补后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面维修施工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

技术介绍

[0002]道路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受到大量车辆的碾压行驶,路面材料开裂脱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洼,车辆行驶在这种路面上会出现严重颠簸,行驶品质很差,还会对车辆造成颠簸损伤,且车轮压过坑洼处时会产生剧烈冲击,进一步造成路面材料的开裂脱落,使得坑洼现象更加严重,所以路面出现坑洼损坏时需要及时进行修补,一般会在坑洼处浇筑同样的路面材料使得坑洼处得到填充,使得路面平整,但是因为路面坑洼处的路面材料属于老旧材料,且受到过大量碾压,表面结合性差,若直接在该部位浇筑新的路面材料,新老材料会存在明显的结合界面,导致新浇筑的材料无法很好的附着固定,在后期使用后依然容易脱落,修补后的使用寿命短,所以有必要设计路面修补的锚固件,用于增加新浇筑的材料与路面坑洼处的结合性,提高附着固定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其用于锚固在道路需要修补的坑洼处,与钢筋条结合使用,增加修补材料浇筑后的附着固定强度,使其不易脱落,提高修补后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具体包括固定套管,固定片,固定杆,内锚杆,所述固定套管为圆柱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片固定设置在固定套管的侧边部位,所述固定片上存在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为圆柱杆状结构,其底端部位为尖锐状,则固定杆能够通过锤击将其钉入到路面基层内,所述固定杆的外径小于固定孔的内径,则所述固定杆能够穿过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顶端部位外周设置有一圈凸边沿,所述凸边沿的外径大于固定孔的内径,则固定杆从固定孔部位穿过后,凸边沿会被限制在固定孔部位,从而固定杆被钉入到路面基层内后,凸边沿会将固定片部位限压固定在路面基层上,从而使得固定套管被固定在路面基层上,所述固定杆内设置有插入空腔,所述插入空腔的顶端部位一直延伸至固定杆的顶端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固定杆的外周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凸锚片,所述凸锚片所处位置处在插入空腔的偏下方部位,所述凸锚片的左右两侧部位与上侧部位均与固定杆的主体之间存在间隙,则凸锚片只有其底侧与固定杆的主体相连,所述凸锚片的外表面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平齐,而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厚度逐渐增加,使得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内侧相对固定杆的内壁向内凸出,所述内锚杆也为圆柱杆状结构,其外径等于固定杆上的插入空腔的内径,则内锚杆能够从插入空腔的顶部位置插入,所述内锚杆的底端部位也为尖锐状,则由于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内侧相对固定杆的内壁向内凸出,在内锚杆插入到插入空腔内后,内锚杆能够将凸锚片的上方部位撑开,使得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外表面凸出于固定杆的外表面。
[0005]本技术使用过程简单,先将固定套管横向布置到需要修补的路面基层位置,
而其上的固定片与路面基层接触,之后向固定孔部位钉入固定杆,则凸边沿会将固定片限制固定,由于此时凸锚片的外表面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平齐,则固定杆能够被顺利钉入,之后向插入空腔内钉入内锚杆,使得凸锚片被撑开,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外表面凸出于固定杆的外表面,从而凸锚片的上方部位嵌入进路面基层内,能够阻碍固定杆被拔出,从而使得固定杆被牢牢固定于路面基层内,而固定套管也会被牢牢固定于路面基层上,按照该方式排列布置多道,之后便可以通过相应的钢筋穿入固定套管,并对钢筋进行折弯绑扎,形成填补路面凹坑的钢筋骨架,且受到固定套管的限制,该钢筋骨架被牢牢固定于凹坑基层的外表面,之后向凹坑内浇筑路面材料,新浇筑的路面材料与钢筋骨架牢牢结合,便可以提高新浇筑路面材料的附着固定强度,使其不易脱落,提高修补后的使用寿命。
[0006]具体的,所述固定片存在多道,其均排列固定在固定套管的侧边部位,且多道所述的固定片处在同一平面位置,这样固定套管可以设置得较长,并增加对固定套管的固定。
[0007]具体的,所述固定杆上的插入空腔的深度大于内锚杆的长度,这样内锚杆能够完全插入。
[0008]具体的,所述凸锚片的顶端部位的内侧边为弧形状,这样在内锚杆插入后,内锚杆的底端首先与凸锚片顶端部位弧形状的内侧边接触,由于凸锚片的顶端部位的内侧边为弧形状,有利于内锚杆向下钉入时将其撑开。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各部件分离状态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各部件分离状态截面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杆的侧面部位平面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应用状态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4]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套管1,固定片2,固定杆3,内锚杆4,所述固定套管1为圆柱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片2固定设置在固定套管1的侧边部位,所述固定片2上存在固定孔21,所述固定杆3为圆柱杆状结构,其底端部位为尖锐状,则固定杆3能够通过锤击将其钉入到路面基层内,所述固定杆3的外径小于固定孔21的内径,则所述固定杆3能够穿过固定孔21,所述固定杆3的顶端部位外周设置有一圈凸边沿31,所述凸边沿31的外径大于固定孔21的内径,则固定杆3从固定孔21部位穿过后,凸边沿31会被限制在固定孔21部位,从而固定杆3被钉入到路面基层内后,凸边沿31会将固定片2部位限压固定在路面基层上,如图4所示,从而使得固定套管1被固定在路面基层上,所述固定杆3内设置有插入空腔32,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插入空腔32的顶端部位一直延伸至固定杆3的顶端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固定杆3的外周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凸锚片33,所述凸锚片33所处位置处在插入空腔32的偏下方部位,所述凸锚片33的左右两侧部位与上侧部位均与固定杆3的主体之间存在间隙,如图3所示,则凸锚片33只有其底侧与固定杆3的主体相连,所述凸锚片33的外表面与固定杆3的外表面平齐,如图2所示,而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厚度逐渐增加,使得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内侧相对固定杆3的内壁向内凸出,所述内锚杆4也为圆柱杆状结
构,其外径等于固定杆3上的插入空腔32的内径,则内锚杆4能够从插入空腔32的顶部位置插入,所述内锚杆4的底端部位也为尖锐状,则由于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内侧相对固定杆3的内壁向内凸出,在内锚杆4插入到插入空腔32内后,内锚杆4能够将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撑开,如图4所示,使得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外表面凸出于固定杆3的外表面。
[0015]本技术使用过程简单,先将固定套管1横向布置到需要修补的路面基层位置,而其上的固定片2与路面基层接触,之后向固定孔21部位钉入固定杆3,则凸边沿31会将固定片2限制固定,由于此时凸锚片33的外表面与固定杆3的外表面平齐,则固定杆3能够被顺利钉入,之后向插入空腔32内钉入内锚杆4,使得凸锚片33被撑开,如图4所示,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外表面凸出于固定杆3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从而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嵌入进路面基层内,能够阻碍固定杆3被拔出,从而使得固定杆3被牢牢固定于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坑洼处修补浇筑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管(1),固定片(2),固定杆(3),内锚杆(4),所述固定套管(1)为圆柱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片(2)固定设置在固定套管(1)的侧边部位,所述固定片(2)上存在固定孔(21),所述固定杆(3)为圆柱杆状结构,其底端部位为尖锐状,所述固定杆(3)的外径小于固定孔(21)的内径,所述固定杆(3)的顶端部位外周设置有一圈凸边沿(31),所述凸边沿(31)的外径大于固定孔(21)的内径,所述固定杆(3)内设置有插入空腔(32),所述插入空腔(32)的顶端部位一直延伸至固定杆(3)的顶端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固定杆(3)的外周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凸锚片(33),所述凸锚片(33)所处位置处在插入空腔(32)的偏下方部位,所述凸锚片(33)的左右两侧部位与上侧部位均与固定杆(3)的主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凸锚片(33)的外表面与固定杆(3)的外表面平齐,而凸锚片(33)的上方部位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凌钢结构高强螺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