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67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属于IC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排污组件和供水组件,所述反应器主体包括罐体、两个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支撑环、导泥板和排泥管,所述支撑环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底壁,所述导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环的侧部,所述排泥管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侧部,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支撑环的侧部相对,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布水管、第二支管、环形母管和扰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厌氧反应的过程中,利用水流进行混合,便于泥水混合,达到快速有效的混合。达到快速有效的混合。达到快速有效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IC厌氧反应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IC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三相反应器串联而成,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
[0003]但是,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一般仅仅通过水流动的方式实现泥水混合,泥水混合较为缓慢且混合不充分,影响处理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旨在改善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泥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排污组件和供水组件。
[0007]所述反应器主体包括罐体、两个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器均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器将所述罐体分隔成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和洁净区,所述气液分离器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上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有第一升流管、第二升流管和回流管,所述第一升流管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的内部,所述第二升流管伸入所述第二厌氧区的内部,所述回流管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的内部,所述罐体邻近所述洁净区的侧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侧部连接有排气管。
[0008]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支撑环、导泥板和排泥管,所述支撑环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底壁,所述导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环的侧部,所述排泥管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侧部,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支撑环的侧部相对,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布水管、第二支管、环形母管和扰流管,所述第一支管连接于所述主管的侧部,所述第一支管依次穿过所述罐体的下壁以及所述导泥板的中部,并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的内部,所述布水管安装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端,所述第二支管安装于所述主管的侧部,所述环形母管安装于所述第二支管的出水端,所述环形母管绕设于所述罐体的内侧,所述扰流管安装于所述环形母管的内侧,所述扰流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喷嘴,所述喷嘴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下部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部安装有脚座。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流管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升流管呈垂直设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流管的下部连接有第一集气罩,所述
第二升流管的下部连接有第二集气罩。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气罩的断面呈漏斗形设置,所述第一集气罩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罐体的一侧壁,所述第二集气罩的断面呈漏斗形设置,所述第二集气罩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另一侧壁。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泥板的断面呈锥形设置,所述导泥板的侧壁为光滑面。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泥管的中部安装有插板阀,所述排泥管向水平面以下倾斜20
°‑
40
°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穿过所述导泥板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支管处于所述罐体底壁的中心部位。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的出水方向与所述罐体内壁的切线方向齐平,所述喷嘴设置为射流式喷嘴。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管的侧部开设有贯穿孔。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使用时,通过向罐体的内部通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然后通过进水管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污水在第一厌氧区发酵,然后产生的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一升流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通过位于下侧的三相分离器分离后,进入到第二厌氧区,在第二厌氧区内产生的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二升流管进入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收集,液体通过回流管重新进入到第一厌氧区,洁净的水进入洁净区,然后通过排水管排出收集;有机废水中的颗粒杂物随着反应的进程,逐渐堆在导泥板的上部,然后通过打开排泥管排出;在运行的过程中,间歇的通过喷嘴喷入部分污水,喷入的污水对第一厌氧区进行扰动,方便厌氧菌更好的与有机废水接触,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管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的扰流管部分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5]图中:100

反应器主体;110

罐体;111

第一厌氧区;112

第二厌氧区;113

洁净
区;114

排水管;115

支腿;116

脚座;120

三相分离器;130

气液分离器;131

第一升流管;1311

第一集气罩;132

第二升流管;1321

第二集气罩;133

回流管;134

排气管;200

排污组件;210

支撑环;220

导泥板;230

排泥管;231

插板阀;300

供水组件;310

主管;320

第一支管;321

密封圈;330

布水管;331

贯穿孔;340

第二支管;350

环形母管;360

扰流管;370

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主体(100),所述反应器主体(100)包括罐体(110)、两个三相分离器(120)和气液分离器(130),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器(120)均安装于所述罐体(110)的内部,两个所述三相分离器(120)将所述罐体(110)分隔成第一厌氧区(111)、第二厌氧区(112)和洁净区(113),所述气液分离器(130)安装于所述罐体(110)的上部,所述气液分离器(130)连接有第一升流管(131)、第二升流管(132)和回流管(133),所述第一升流管(131)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111)的内部,所述第二升流管(132)伸入所述第二厌氧区(112)的内部,所述回流管(133)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111)的内部,所述罐体(110)邻近所述洁净区(113)的侧部连接有排水管(114),所述气液分离器(130)的侧部连接有排气管(134);排污组件(200),所述排污组件(200)包括支撑环(210)、导泥板(220)和排泥管(230),所述支撑环(210)安装于所述罐体(110)的底壁,所述导泥板(220)安装于所述支撑环(210)的侧部,所述排泥管(230)安装于所述罐体(110)的侧部,所述排泥管(230)与所述支撑环(210)的侧部相对;供水组件(300),所述供水组件(300)包括主管(310)、第一支管(320)、布水管(330)、第二支管(340)、环形母管(350)和扰流管(360),所述第一支管(320)连接于所述主管(310)的侧部,所述第一支管(320)依次穿过所述罐体(110)的下壁以及所述导泥板(220)的中部,并伸入所述第一厌氧区(111)的内部,所述布水管(33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管(320)的出水端,所述第二支管(340)安装于所述主管(310)的侧部,所述环形母管(35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管(340)的出水端,所述环形母管(350)绕设于所述罐体(110)的内侧,所述扰流管(360)安装于所述环形母管(350)的内侧,所述扰流管(360)的出水端安装有喷嘴(370),所述喷嘴(3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斌张磊刘国洋蒋志辉施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汉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