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64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固废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包括壳体和动力机构,由动力机构带动壳体内设有的破碎机构将进入壳体内的沥青块破碎;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多个破碎辊和与破碎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破碎辊两两并排设置并在相邻的破碎辊之间形成破碎间隙,进入壳体内的沥青块至少经过两次破碎间隙破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每个破碎辊设置的齿盘,属于同次破碎间隙的破碎辊的齿盘直接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级破碎机构设计来实现较好的破碎效果。设计来实现较好的破碎效果。设计来实现较好的破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固废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通过路面再生,不仅可以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避免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3]沥青胶体结构理论认为沥青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是以沥青质为核心吸附部分胶质而形成的胶束,并分散在芳香烃、饱和烃组成的分散介质中。研究表明,只有当沥青中各组分的相对比例满足一定的关系时,沥青才具有较好的性质。沥青路面质量劣化的实质是沥青结合料发生老化,即沥青胶结料的组分发生变化,芳香分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增加。沥青化学组分的这种“移行”引起的沥青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会导致针入度变小、延度降低、软化点和脆点升高,沥青变硬、变脆,延伸性降低。根据组分调节理论,老化沥青中加入其所失去的组分,使组分比例重新协调,就能恢复沥青的性能。由于新鲜的软沥青中含有较多的软沥青质成分,通过调和,使旧沥青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达到沥青再生的目的。
[0004]再生工艺的预处理阶段则需要对回收的沥青块进行破碎,现有的破碎设备为对辊式破碎机,其具有结构简单、过分粉碎现象少的有点,辊面上的齿形、尺寸、排列可随物料性质而改变,可对中硬和软质固体进行破碎。但现有的破碎机中使用的破碎辊结构无法直接适用于具有一定黏度的沥青处理中,且现有的破碎辊为固定式结构,无法根据入料特性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包括壳体和动力机构,由动力机构带动壳体内设有的破碎机构将进入壳体内的沥青块破碎;
[0008]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多个破碎辊和与破碎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0009]所述破碎辊两两并排设置并在相邻的破碎辊之间形成破碎间隙,进入壳体内的沥青块至少经过两次破碎间隙破碎;
[00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每个破碎辊设置的齿盘,属于同次破碎间隙的破碎辊的齿盘直接啮合传动。
[0011]所谓的多级处理,是指在同一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内,通过在物料运动的轨迹上设置至少两层用于处理的单元,并对物料进行大于两次完整的处理过程,则即为多级处理。
[0012]现有的破碎设备中,大都是对于具有一定硬度的物料进行破碎,通过双辊结构形成的固定间隙,使物料通过该固定间隙内,在一定挤压力作用下自身碎裂形成小体积固体。但对于具有一定韧性的固体材料,原本是通过热熔铺设形成均质密度的结构,再进行破坏回收后直接通过挤压难以实现较好的破碎效果,则需要在现有的破碎机上进行优化,以提高破碎效率。
[0013]本技术是在现有单层破碎机基础上,在同一壳体内集成有至少两级破碎辊结构,可通过采用不同的刀头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的破碎任务。由于壳体为卧式结构,则每级破碎辊以水平方式放置。在技术中,每级包含两根破碎辊结构,竖向方向即为物料运动方向。通过多级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同层的破碎辊处执行不同的破碎任务,通过有针对的调节破碎辊间距、转速和破碎头大小,从而达到较高的破碎效率,避免单次破碎不完全的问题。
[0014]进一步的,所述破碎辊包括沿沥青块运动轨迹依次设置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
[0015]在第一破碎辊与第二破碎辊之间设有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并用于引导从第一破碎辊落出的物料进入第二破碎辊间隙的第一引导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齿盘包括与第一破碎辊对应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破碎辊对应的第二齿轮;
[0017]所述第一齿轮间直接啮合传动,第二齿轮间也直接啮合传动;
[0018]任一第一齿轮上设有A皮带轮,其与设置在任一第二齿轮上的B皮带轮传动连接;
[0019]所述A皮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
[0020]本技术中,由于最初进入的沥青块具有较大或较长的结构特征,需要先通过较大间距较低转速来实现初步破碎,将大体积的固体结构先处理形成均一粒径的中间物料,然后通过下部加快转速的第二破碎辊来进行切削,以得到最终的破碎产物。为了实现调速,采用多齿轮结构,属于同层的齿轮则直接啮合传动,由于同层的破碎辊之间为相向转动,则正好满足;而上下两层的破碎辊之间则通过皮带传动,皮带传动能够保持同向转动。
[0021]同时,通过大小轮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层的第二破碎辊的转速高于第一破碎辊,有利于得到较小的破碎产物。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破碎辊包括第二辊体和设置在第二辊体上的多个沿第二辊体轴线方向设置的刀盘,所述刀盘上设有至少两圈的刀头;相邻两圈的刀头之间设有留空区域,所述留空区域供相邻的第二破碎辊上的对应的刀头在转配时插入转动形成切削效果。
[0023]值得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二辊体结构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柱状体,而刀盘为套设在第二辊体上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盘状结构,其轴线长度会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同个第二辊体上可设置三个尺寸相同且相互贴合的刀盘,则依次装入刀盘后用螺栓进行固定。而所述的留空区域则是便于与相邻的第二破碎辊的刀盘之间形成交错结构,从而构成对物料的剪切效果。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辊体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条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刀盘上设有与卡槽对应配合卡接的凸块。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破碎辊下部设有引导物料排出的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二引导板在其朝向第二破碎辊一侧的内凹面上设有宽度大于所述刀头并便于转动的刀头深入的矩形槽。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破碎辊包括第一辊体和绕第一辊体轴线等间距设置的条板,所述条板上设有多个破碎头。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板为弧形结构,并在其朝向第一破碎辊一侧的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宽度大于所述破碎头的楔形槽,所述楔形槽并便于转动的破碎头深入的矩形槽。
[002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同一机座上且传动连接的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一端与任一所述第一破碎辊传动连接。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1)本技术通过两级破碎机构设计来实现较好的破碎效果,由于最初进入的沥青块具有较大或较长的结构特征,需要先通过较大间距较低转速来实现初步破碎,将大体积的固体结构先处理形成均一粒径的中间物料,然后通过下部加快转速的第二破碎辊来进行切削,以得到最终的破碎产物;
[0031](2)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第二破碎辊结构,能够根据进料的特征替换不同的刀盘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包括壳体(1)和动力机构,由动力机构带动壳体(1)内设有的破碎机构将进入壳体(1)内的沥青块破碎;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多个破碎辊和与破碎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破碎辊两两并排设置并在相邻的破碎辊之间形成破碎间隙,进入壳体(1)内的沥青块至少经过两次破碎间隙破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每个破碎辊设置的齿盘,属于同次破碎间隙的破碎辊的齿盘直接啮合传动;所述破碎辊包括沿沥青块运动轨迹依次设置的第一破碎辊(13)和第二破碎辊(15);在第一破碎辊(13)与第二破碎辊(15)之间设有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并用于引导从第一破碎辊(13)落出的物料进入第二破碎辊(15)间隙的第一引导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包括与第一破碎辊(13)对应的第一齿轮(9)和与第二破碎辊(15)对应的第二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9)间直接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0)间也直接啮合传动;任一第一齿轮(9)上设有A皮带轮(12),其与设置在任一第二齿轮(10)上的B皮带轮(11)传动连接;所述A皮带轮(12)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级沥青再生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破碎辊(15)包括第二辊体(15.1)和设置在第二辊体(15.1)上的多个沿第二辊体(15.1)轴线方向设置的刀盘(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信银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