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7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固废处理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致使物料从两个并排且相向转动的破碎辊之间间隙处落下进行破碎,包括辊主体和绕辊主体轴线布置的多个条板;所述条板活动固定在辊主体上,通过设置在条板上的多个破碎头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可拆卸的辊主体结构和条板,能够根据入料的特点对破碎头的尺寸和间距通过更换条板的方式达到调节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则突出其灵活多变的装配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
本技术属于固废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通过路面再生,不仅可以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避免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沥青胶体结构理论认为沥青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是以沥青质为核心吸附部分胶质而形成的胶束,并分散在芳香烃、饱和烃组成的分散介质中。研究表明,只有当沥青中各组分的相对比例满足一定的关系时,沥青才具有较好的性质。沥青路面质量劣化的实质是沥青结合料发生老化,即沥青胶结料的组分发生变化,芳香分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增加。沥青化学组分的这种“移行”引起的沥青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会导致针入度变小、延度降低、软化点和脆点升高,沥青变硬、变脆,延伸性降低。根据组分调节理论,老化沥青中加入其所失去的组分,使组分比例重新协调,就能恢复沥青的性能。由于新鲜的软沥青中含有较多的软沥青质成分,通过调和,使旧沥青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达到沥青再生的目的。再生工艺的预处理阶段则需要对回收的沥青块进行破碎,现有的破碎设备为对辊式破碎机,其具有结构简单、过分粉碎现象少的有点,辊面上的齿形、尺寸、排列可随物料性质而改变,可对中硬和软质固体进行破碎。但现有的破碎机中使用的破碎辊结构无法直接适用于具有一定黏度的沥青处理中,且现有的破碎辊为固定式结构,无法根据入料特性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致使物料从两个并排且相向转动的破碎辊之间间隙处落下进行破碎,包括辊主体和绕辊主体轴线布置的多个条板;所述条板活动固定在辊主体上,通过设置在条板上的多个破碎头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由于其属于石油炼化处理后的残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则常常应用在市政工程中制作路面表层结构。在生产铺设时,通过加热形成液态流体,在冷却后状态稳定形成固体结构。对于其回收资源化利用已是现在常见的废料处理方式,而回收处理的第一步则是将从路面上撬起的大块沥青进行破碎形成小颗粒物。常规的破碎设备大都用于处理具有一定硬度的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而对于沥青则需要采用不同的破碎部件。本技术提供一种破碎辊,专用于破碎回收的沥青块,具体通过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辊轴并调整到合适间距,使物料从两个辊轴的间隙处落入,通过相向转动的辊轴进行挤压,从而达到破碎效果。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为了适用于不同来料情况,则将破碎辊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中间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柱状辊主体,在辊主体的外部绕轴线等角度布置多个条板,将条板压在辊主体表面。辊主体为受力主体,其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破碎机中,并与破碎机的动力机构传动连接。一般为两根辊轴相向转动进行破碎,但也包含单根辊轴,通过与破碎机中固定的内壁结构配合时间挤压。而条板外侧表面为平整面,避免物料在其表面残留。而在条板表面设有多个破碎头能够对沥青块实现一定的切割等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局部压强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由于破碎头较多,单个安装和收纳不仅效率较低,且影响稳定性。本技术中将破碎头固定设置在条板表面,并与条板表面材料为一体浇筑成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通过更换条板的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来料情况,对具有较高粘附性的原料,通过设置能够形成较好剪切效果的刀组来应对;若硬度较高则设置接触面较钝,通过增大接触面来实现较好的挤压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条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辊主体上,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在辊主体上设有多组定位槽,在定位槽内设有供连接件旋入的内螺孔。进一步的,所述条板为柱状结构,沿轴线方向在其表面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条板设置在限位槽内并通过限位槽的内壁进行预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由辊主体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内三角沉槽结构,并在所述条板设有破碎头相反一侧设有多个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块,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在条板上还设有贯穿条板和定位块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从设有破碎头一侧的穿入固定孔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条板上还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具有与破碎头结构相同的端头;所述连接件为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端部带有外螺纹的杆件,其与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头上还具有操作部,通过安装工具与操作部匹配传动致使固定头拧紧形成在条板表面的固定结构。本技术中,破碎头是由条板制作时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采用金属材质,而条板为混凝土材质,条板通过模具一次性浇筑形成,而破碎头则是在浇筑时固定在模具内,浇筑后则形成一体式结构。而在条板上等距设有多个固定孔结构,其垂直于条板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条板。通过将连接件插入对应的固定孔内,在其贯穿后插入对应的内螺孔中实现拉紧固定。值得说明的是,条板在安装时,需要将其与限位槽对齐,并将定位块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中,在其自然状态下贴合在条板上时,在通过旋拧连接件进行固定。上述方式是简单的螺栓固定方式,但由于整个结构是应用在破碎机中,且破碎后的沥青颗粒具有一定黏度,一旦堵塞在孔隙中,则不容易清理,影响设备拆装。则为了避免出现裸露的孔洞,通过将连接件端部具有的膨大端设置为具有破碎切割功能的端头结构,在固定时阻挡在固定孔外侧,并同时具有破碎效果。而操作部是用于给装配工具提供着力点便于传动配合的部分,所谓的装配工具主要包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用的安装工具。通过将工具的动作部与操作部连接实现匹配,则由工具施加动力致使整个固定头旋转,而固定头另一侧的固定部则旋入对应的内螺孔中实现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端头和破碎头均设有多个凸环,通过所述凸环形成对沥青的切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头为柱状体结构,所述操作部为设置在端头上的内六角槽。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头为柱状体结构,所述操作部为设置在端头与固定部之间的柱状结构,在操作部上设有贯穿的转动孔,通过向转动孔中插入工具对固定头进行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头为柱状体结构,所述操作部为设置在端头与固定部之间的六棱柱结构,通过工具夹持进行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条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三行交错设置的破碎头,并在中间一行破碎头中包含有至少三固定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可拆卸的辊主体结构和条板,能够根据入料的特点对破碎头的尺寸和间距通过更换条板的方式达到调节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则突出其灵活多变的装配特性;(2)本技术通过对固定头和破碎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致使物料从两个并排且相向转动的破碎辊之间间隙处落下进行破碎,其特征在于:包括辊主体(1)和绕辊主体(1)轴线布置的多个条板(2);/n所述条板(2)活动固定在辊主体(1)上,通过设置在条板(2)上的多个破碎头(4)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致使物料从两个并排且相向转动的破碎辊之间间隙处落下进行破碎,其特征在于:包括辊主体(1)和绕辊主体(1)轴线布置的多个条板(2);
所述条板(2)活动固定在辊主体(1)上,通过设置在条板(2)上的多个破碎头(4)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2)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辊主体(1)上,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在辊主体(1)上设有多组定位槽(1.2),在定位槽(1.2)内设有供连接件旋入的内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2)为柱状结构,沿轴线方向在其表面设有多个限位槽(1.1),所述条板(2)设置在限位槽(1.1)内并通过限位槽(1.1)的内壁进行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2)由辊主体(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内三角沉槽结构,并在所述条板(2)设有破碎头(4)相反一侧设有多个与定位槽(1.2)对应的定位块(2.2),通过定位块(2.2)与定位槽(1.2);
在条板(2)上还设有贯穿条板(2)和定位块(2.2)的固定孔(2.1),所述连接件从设有破碎头(4)一侧的穿入固定孔(2.1)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沥青破碎机中的破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2)上还设有固定头(3),所述固定头(3)具有与破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信银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