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3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沥青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其采用具有刃口的刀头结构作为切割用设备,而底部的下切头用于切入沥青层便于刀头进入的结构。由于翻挖的过程包括切入和横拉切割两个步骤,则需要通过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设置在现有工程机械的动作端,先斜向切入沥青路面后再调整角度并沿平行于路面的方向拉动,从而通过已经插入沥青层内的刀头进行竖向切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殊设计的刀头结构,能够针对沥青路面进行稳定高效的破入翻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
本技术属于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通过路面再生,不仅可以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避免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沥青胶体结构理论认为沥青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是以沥青质为核心吸附部分胶质而形成的胶束,并分散在芳香烃、饱和烃组成的分散介质中。研究表明,只有当沥青中各组分的相对比例满足一定的关系时,沥青才具有较好的性质。沥青路面质量劣化的实质是沥青结合料发生老化,即沥青胶结料的组分发生变化,芳香分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增加。沥青化学组分的这种“移行”引起的沥青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会导致针入度变小、延度降低、软化点和脆点升高,沥青变硬、变脆,延伸性降低。根据组分调节理论,老化沥青中加入其所失去的组分,使组分比例重新协调,就能恢复沥青的性能。由于新鲜的软沥青中含有较多的软沥青质成分,通过调和,使旧沥青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达到沥青再生的目的。但由于老化的沥青还附着在道路表面,首先需要采用工程机械对其进行翻挖或刨铣。现有的刨铣设备通常体积较大且效率较低,对于部分具有较大车流量的道路施工,对其道路养护工期具有较高的限制。则采用结构较为简单且稳定高效的破土设备进行翻挖,再在现场使用破碎机直接破碎拌料再生,其工期较短,且适用于多种地形。但现有的破土设备均使用在泥土或板结土地中,而对较薄但具有较高黏度的沥青路面进行作业时,不仅阻力较大,且容易损伤地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具有较小的尖端结构切入沥青层中对沥青层进行切割,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机构的连接组件和设置在连接组件端部的刀组,所述刀组包括作为切入尖端的下切头、切割用的刀头和设置在刀头远离前进方向一侧的引导扩散部;所述刀头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切头设置在刀头远离连接组件一端;刀头的横截面积从与连接组件接触一端至连接下切头依次减小。本技术提供一种专用于沥青路面的高效翻挖工具,其采用具有刃口的刀头结构作为切割用设备,而底部的下切头用于切入沥青层便于刀头进入的结构。由于翻挖的过程包括切入和横拉切割两个步骤,则需要通过将本技术的设备设置在现有工程机械的动作端,先斜向切入沥青路面后再调整角度并沿平行于路面的方向拉动,从而通过已经插入沥青层内的刀头进行竖向切割。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上部向上延伸并形成一体式的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件与连接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扩散部包括与刀头平滑过渡连接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远离刀头一端面向外延伸的扩散段,所述过渡段和扩散段的横截面均为类三角形;所述扩散段从连接过渡段一端向外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底部宽度不变而增加上部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扩散部远离刀头一侧端面设有用于减低质量的切槽。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上设有想外部延伸并弯折向下的支撑体,刀头具有最大切入深度;当支撑体的下端端面与切入的沥青层表面贴合时所述刀头处于最大切入深度。本实施例中在刀头上增加一个增加稳定性的结构,由于刀头是适用于较厚的沥青层切割作业中,其上宽下窄的结构设计可能会在切割时出现偏移或切入过深的问题。则为了提高其稳定性,会在刀头或连接组件上设有限制刀头插深的支撑件。所谓支撑体则是从刀头两层想外延伸并形成向下弯折的支架结构,并在其下弯的端部设有板状或杆状结构,使其与地面接触时能够依靠其较大的接触面积来限制刀头的继续深入。为了便于下切头的切入,可将支撑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只有当刀头深入到设计的最深处时,支撑体与沥青层表面接触。此时转动刀头,由于弧形的结构设计,则支撑体同样随着刀头调整角度而不会对其转动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支撑臂;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的工程机械;所述支撑臂远离连接部一端与固定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具有被动铰接点和主动铰接点;所述工程机械为挖掘机,所述被动铰接点与挖掘机的末端的机械臂铰接,所述主动铰接点与挖掘机末端的液压缸铰接;通过液压缸推动所述连接部绕被动铰接点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为宽度逐渐缩小的结构,并在其侧面设有镂空槽。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上具有U型包围,并在U型包围的内底部设有连接槽;在所述支撑臂端部设有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插入连接槽中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刀头包括形成刀锋结构的切面,还包括与切面一体连接并宽度逐渐增加的抛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专用于沥青路面的高效翻挖工具,其采用具有刃口的刀头结构作为切割用设备,而底部的下切头用于切入沥青层便于刀头进入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翻挖稳定性,且通过上宽下窄的结构设计能够适用于较厚的沥青层翻挖,同时通过尾部设有一定长度的引导扩散部能够将切割后的沥青板块向两侧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将整个翻挖装置安装在挖掘机上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将整个翻挖装置安装在挖掘机上的轴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刀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的轴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刀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的右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刀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刀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的另一角度轴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单刀头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单刀头的底面视角的轴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单刀头的右侧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单刀头的俯视图。图中:1-机械臂,2-液压缸,3-连接部,3.1-被动铰接点,3.2-主动铰接点,4-支撑臂,4.1-镂空槽,5-固定件,5.1-U型包围,5.2-连接槽,6-刀头,6.1-切面,6.2-抛面,7-下切头,8-引导扩散部,8.1-切槽,8.2-扩散段,8.3-过渡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释。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具有尖端结构切入沥青层中对沥青层进行切割,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机构的连接组件和设置在连接组件端部的刀组,所述刀组包括作为切入尖端的下切头(7)、切割用的刀头(6)和设置在刀头(6)远离前进方向一侧的引导扩散部(8);/n所述刀头(6)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切头(7)设置在刀头(6)远离连接组件一端;/n刀头(6)的横截面积从与连接组件接触一端至连接下切头(7)依次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具有尖端结构切入沥青层中对沥青层进行切割,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外部动力机构的连接组件和设置在连接组件端部的刀组,所述刀组包括作为切入尖端的下切头(7)、切割用的刀头(6)和设置在刀头(6)远离前进方向一侧的引导扩散部(8);
所述刀头(6)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下切头(7)设置在刀头(6)远离连接组件一端;
刀头(6)的横截面积从与连接组件接触一端至连接下切头(7)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6)上部向上延伸并形成一体式的固定件(5),通过所述固定件(5)与连接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扩散部(8)包括与刀头(6)平滑过渡连接的过渡段(8.3),所述过渡段(8.3)远离刀头(6)一端面向外延伸的扩散段(8.2),所述过渡段(8.3)和扩散段(8.2)的横截面均为类三角形;
所述扩散段(8.2)从连接过渡段(8.3)一端向外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底部宽度不变而增加上部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扩散部(8)远离刀头(6)一侧端面设有用于减低质量的切槽(8.1)。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沥青翻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6)上设有想外部延伸并弯折向下的支撑体,刀头(6)具有最大切入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信银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