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31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生器械,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支架(1),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上设有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3)以及充气装置(4),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设有充气拉扣(5),所述充气拉扣(5)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的气路的通断,且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结构(3)排出。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括水中救生装置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能够在乘员落水后为其提供氧气,以及在需要时为乘员提供上升的浮力,能够有效保障乘员落水后的生命安全。水后的生命安全。水后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中救生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随着车辆占有率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正享受着车辆给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同时,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在日常使用车辆的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技术水平、对路况不熟悉、天气状况恶劣等原因,易导致车辆不慎冲入江河、池塘或其它水域中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一般车辆落水后两三分钟,水就会通过缝隙进入到车中,此时车室内氧气稀薄,并且乘员在慌乱中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逃脱,同时,还有部分乘员即使从车内逃脱,也因不会游泳或体力不支而无法迅速浮出水面,致使乘员逃脱自救的成功率很低。因此,合理利用车辆入水后的两三分钟黄金时间,将车窗玻璃打开,迅速逃离车室是车内乘员能够成功自救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中救生装置,该水中救生装置能够为乘员在水中提供氧气和上升所需的浮力。
[0005]此外,本技术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水中救生装置能够为乘员在水中提供氧气和上升所需的浮力。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支架,所述救生装置支架上设有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设有充气拉扣,所述充气拉扣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的气路的通断,且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结构排出。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救生装置支架为环形支架,所述救生装置支架上设有接头,所述接头能够形成可供人体穿过的缺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充气拉扣上设有弹性限位结构。
[0009]更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结构包括压缩弹簧和抵靠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的球体,所述充气拉扣上形成有盲孔,所述压缩弹簧适于装入所述盲孔,所述球体适于在所述盲孔内移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设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的外侧周面上,所述吸气结构设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的内侧周面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吸气结构包括圆弧形吸气条,所述圆弧形吸气条上设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适于在所述吸气结构进入使用者口腔时控制所述吸气结构通气。
[0012]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控制结构形成为突出于所述吸气结构的块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适于向内移动以连接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圆弧形吸气条间的气路。
[00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充气装置适于收纳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的外周面上,所述救生装置支架内设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形成有可以柔性隔断结构,该柔性隔断结构能够形成为在所述充气拉扣打开时,连通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以使所述充气装置处于充气充盈状态。
[0014]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包括集成压缩氧气瓶和压力调节器。
[0015]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救生装置。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支架,所述救生装置支架上设有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设有充气拉扣,所述充气拉扣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的气路的通断,且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结构排出。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压缩气体存储装置以及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能够在乘员落水后为乘员提供氧气,为乘员自救提供基础,同时,在乘员从落水车辆中逃出后,充气装置可以手动打开,可以为乘员浮出水面提供足够的浮力,可以避免乘员因体力不支或不会游泳而造成的溺水情况的发生,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车辆落水后乘员能够实现有效自救。
[0017]有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吸气结构和充气拉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吸气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救生装置支架
ꢀꢀꢀꢀꢀꢀꢀꢀꢀꢀꢀꢀꢀꢀꢀ
101接头
[0026]2压缩气体存储装置
ꢀꢀꢀꢀꢀꢀꢀꢀꢀꢀꢀ
3吸气结构
[0027]301控制结构
ꢀꢀꢀꢀꢀꢀꢀꢀꢀꢀꢀꢀꢀꢀꢀꢀꢀ
4充气装置
[0028]5充气拉扣
ꢀꢀꢀꢀꢀꢀꢀꢀꢀꢀꢀꢀꢀꢀꢀꢀꢀꢀꢀ
501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支架1,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上设有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3以及充气装置4,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设有充气拉扣5,所述充气拉扣5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的气路的通断,且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结构3排出。
[0032]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分别与吸气结构3和充气装置4气路连接,一般情况下,落水人员如果是在水中需要吸入氧气,大部分都是由人的口腔进入人的肺中,相较于面罩式的氧气吸入装置,其结构更加简单,且在吸入氧气时不易吸入水,使用更加便捷、安全。因此,本技术的吸气结构3作为本技术的水中救生装置的氧气出口,可以为落水乘员提供氧气。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装置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上设有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气路连接的吸气结构(3)以及充气装置(4),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设有充气拉扣(5),所述充气拉扣(5)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的气路的通断,且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结构(3)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为环形支架,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上设有接头(101),所述接头(101)能够形成可供人体穿过的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拉扣(5)上设有弹性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包括压缩弹簧和抵靠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的球体,所述充气拉扣(5)上形成有盲孔(501),所述压缩弹簧适于装入所述盲孔(501),所述球体适于在所述盲孔(501)内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存储装置(2)设于所述救生装置支架(1)的外侧周面上,所述吸气结构(3)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坤康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