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75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包括底箱,底箱顶面前端面设有纵向放置的支撑板,位于支撑板后方在底箱顶面设有移动板,移动板前端面通过第一组件与支撑板后端面活动连接,移动板后端面通过第二组件与底箱后端面顶部边沿活动连接;移动板顶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一折板,位于第一折板交替对应的位置在底箱内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二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折边间距不能调节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得净水与絮凝药剂混合的更加彻底,通过调节折边间距,提高了絮状物的沉淀速度。高了絮状物的沉淀速度。高了絮状物的沉淀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

技术介绍

[0002]折板絮凝池是净水处理领域中中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初级处理的城市净水,被送入到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再经过V 形滤池进行过滤,就会进入折板絮凝池将中水中的絮状物进一步去除,为了增加絮状物的沉淀,往往需要在折板絮凝池中放置折板,折板是一种板状物,并保持与水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促使絮状物加速沉淀,其缺陷在于,目前的折板往往都是固定在赤壁上,不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有何种变化,折板间距不会产生变化,不利于絮状物的加速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包括底箱,所述底箱为水平横向放置且顶面敞口状的矩形长箱,所述底箱顶面前端面设有纵向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面后端面设有竖向放置的隔板,所述支撑板、隔板与底箱之间构成了混合腔,所述隔板位于底箱内且与底箱固接,所述隔板底面中部设有贯通的连通管;位于支撑板后方在所述底箱顶面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前端面通过第一组件与支撑板后端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后端面通过第二组件与底箱后端面顶部边沿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一折板,位于第一折板交替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底箱内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二折板。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件包括限位弹簧、限位杆、第一电推缸,所述支撑板后端面横向凹陷一对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安装有限位弹簧,每根所述限位弹簧后端均设有限位杆,且每根所述限位杆后端分别与移动板前端面一侧固接;所述移动板顶面前端设有一对第一底座,每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面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前的第一电推缸,每个所述第一电推缸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第一连块,每块所述第一连块分别与支撑板顶面后端一侧固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定位座、定位筒、定位杆、第二电推缸,所述底箱后端面顶部边沿纵向设有一对定位座,每座所述定位座上均横向凹陷有贯穿的定位筒,每根所述定位筒内均设有滑动贯穿的定位杆,每根所述定位杆前端分别与移动板后端面一侧固接,每根所述定位杆后端均设有定位挡块;所述移动板顶面后侧设有一对第二底座,每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面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后的第二电推缸,每个所述第二电推缸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第二连块,每块所述第二连块分别与对应的定位座顶面固接。
[0008]优选地,每块所述第一折板顶面两侧、第二折板底面两侧均设有一对纵向放置的L
形长板,每对所述L形长板背面均与对应的第一折板顶端、第二折板底端夹紧;每块所述L形长板两端均通过螺栓与对应的移动板底面、底箱内底面螺旋锁紧,且每根所述螺栓外端部均套设有防水帽。
[0009]优选地,所述底箱前端面顶部设有贯通的三通进水筒,所述三通进水筒前端口设有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底箱后端面顶部设有贯通的排水筒,所述排水筒外端口设有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底箱后端面底部设有贯通的排泥筒,所述排泥筒外端口设有连通的排泥管。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推缸通过第一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推缸通过第二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电机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及搅拌叶转动,进而对净水及絮凝药剂进行混合搅拌,提高了絮凝药剂利用的效率;
[0013]2、控制第一电推缸的电推杆缩短,进而带动限位杆沿着限位槽压缩限位弹簧,通过第一连块带动移动板前端前移;同步控制第二电推缸的电推杆伸长,进而带动定位杆沿着定位筒滑动,通过第二连块带动移动板后端前移,从而实现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间距的调节;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解决折边间距不能调节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得净水与絮凝药剂混合的更加彻底,通过调节折边间距,提高了絮状物的沉淀速度。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中序号:底箱1、三通进水筒11、进水管12、排水筒13、排水管14、排泥筒15、排泥管16、支撑板2、隔板21、连通管22、混合腔3、移动板4、L形长板41、第一折板42、第二折板43、第一电推缸5、限位弹簧51、限位杆52、第二电推缸6、定位座61、定位筒62、定位杆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实施例1:为了调节折边间距,提高了絮状物沉淀速度,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参见图1

4,包括底箱1,所述底箱1为水平横向放置且顶面敞口状的矩形长箱,所述底箱1顶面前端面设有纵向放置的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底面后端面设有竖向放置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位于底箱1内且与底箱1固接,所述隔板21底面中部设有贯通的连通管22,隔板21对支撑板2 后端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连通管22方便净水与
絮凝药剂混合后的排放;所述支撑板2、隔板21与底箱1之间构成了混合腔3;位于支撑板2后方在所述底箱1顶面设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前端面通过第一组件与支撑板2后端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4后端面通过第二组件与底箱1后端面顶部边沿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4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一折板42,位于第一折板42交替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底箱1内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二折板43,移动板4方便带动第一折板42的移动,带动第一折板42与第二折板43的间距调节。
[002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限位弹簧51、限位杆52、第一电推缸5,所述支撑板2后端面横向凹陷一对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安装有限位弹簧51,每根所述限位弹簧51后端均设有限位杆52,且每根所述限位杆52后端分别与移动板4前端面一侧固接;所述移动板4顶面前端设有一对第一底座,每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面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前的第一电推缸5,所述第一电推缸5的型号为KA7,所述第一电推缸5通过第一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电推缸5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第一连块,每块所述第一连块分别与支撑板2顶面后端一侧固接;控制第一电推缸5的电推杆缩短,进而带动限位杆52沿着限位槽压缩限位弹簧51,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为水平横向放置且顶面敞口状的矩形长箱,所述底箱(1)顶面前端面设有纵向放置的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底面后端面设有竖向放置的隔板(21),所述支撑板(2)、隔板(21)与底箱(1)之间构成了混合腔(3),所述隔板(21)位于底箱(1)内且与底箱(1)固接,所述隔板(21)底面中部设有贯通的连通管(22);位于支撑板(2)后方在所述底箱(1)顶面设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前端面通过第一组件与支撑板(2)后端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4)后端面通过第二组件与底箱(1)后端面顶部边沿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板(4)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一折板(42),位于第一折板(42)交替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底箱(1)内底面设有多组纵向放置的第二折板(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限位弹簧(51)、限位杆(52)、第一电推缸(5),所述支撑板(2)后端面横向凹陷一对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内均安装有限位弹簧(51),每根所述限位弹簧(51)后端均设有限位杆(52),且每根所述限位杆(52)后端分别与移动板(4)前端面一侧固接;所述移动板(4)顶面前端设有一对第一底座,每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面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前的第一电推缸(5),每个所述第一电推缸(5)的电推杆端部均设有第一连块,每块所述第一连块分别与支撑板(2)顶面后端一侧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折板间距调节的净水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定位座(61)、定位筒(62)、定位杆(63)、第二电推缸(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好峰刘娟娟毛正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