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67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下聚氨酯座,所述下聚氨酯座安装固定在下模座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下聚氨酯座的上方位于下模座内侧设置有固定套座,通过采用分体模块化的巧妙设计,有效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加工难度。该模具上模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下模因采用模块化设计加工,使得各个模块的加工难度大为降低,有效避免了一体化设计而带来的模具难以加工,而使用该模具冲制出的产品,尺寸精确,外形美观,有效解决了产品厚度小、单边宽度窄,难以加工的技术难题,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且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边角废料较少,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节约了大量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对薄铜带物料进行冲孔的时候,从而就需要用到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
[0003]目前,市场上的薄铜带冲孔落料模具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有效解决产品厚度小、单边宽度窄,难以加工的问题,并且工作效率差,而且在冲孔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多废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薄铜带冲孔落料模具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有效解决产品厚度小、单边宽度窄,难以加工的问题,并且工作效率差,而且在冲孔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多废料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下聚氨酯座,所述下聚氨酯座安装固定在下模座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下聚氨酯座的上方位于下模座内侧设置有固定套座,所述固定套座和下模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下模,所述固定下模、固定套座和下聚氨酯座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下模,所述固定下模的上端中间设置有上聚氨酯座,所述固定下模和上聚氨酯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铜带,所述上聚氨酯座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固定套柱,所述上聚氨酯座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固定上模,所述固定上模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顶杆,所述中间顶杆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销子。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上模包括上侧套柱、外侧挡环、底部套柱和卡扣凹槽,所述上侧套柱的下端设置有外侧挡环,所述外侧挡环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套柱,所述底部套柱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凹槽,所述底部套柱连接在上聚氨酯座上。
[0007]优选的,所述中间顶杆包括固定通孔、金属圆柱和下侧冲盘,所述金属圆柱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金属圆柱的下端设置有下侧冲盘,所述金属圆柱和下侧冲盘连接在固定上模上。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套座包括中空圆座、上侧套环和内部凹槽,所述上侧套环的下端设置有中空圆座,所述上侧套环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凹槽,所述中空圆座和上侧套环连接在下模座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下聚氨酯座和下模座通过套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所述下聚氨酯座位于下模座的内侧中间位置上。
[0010]优选的,所述上聚氨酯座和固定套柱通过套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所述上聚氨酯
座和固定套柱的内侧处于同一直线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下模的外侧形状大小与下模座的外侧形状大小相等,且所述固定下模和下模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采用分体模块化的巧妙设计,有效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加工难度。该模具上模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下模因采用模块化设计加工,使得各个模块的加工难度大为降低,有效避免了一体化设计而带来的模具难以加工,而使用该模具冲制出的产品,尺寸精确,外形美观,有效解决了产品厚度小、单边宽度窄,难以加工的技术难题,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且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边角废料较少,节约了大量的材料。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上模区域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中间顶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套座区域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中间顶杆;13、固定通孔;14、金属圆柱;15、下侧冲盘;2、销子;3、固定上模;31、上侧套柱;32、外侧挡环;33、底部套柱;34、卡扣凹槽;4、上聚氨酯座;5、固定套柱;6、固定下模;7、下模座;8、金属铜带;9、固定套座;91、中空圆座;92、上侧套环;93、内部凹槽;10、下聚氨酯座;11、中间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7和下聚氨酯座10,下聚氨酯座10安装固定在下模座7的内部中间位置上,下聚氨酯座10和下模座7通过套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下聚氨酯座10位于下模座7的内侧中间位置上,下聚氨酯座10的上方位于下模座7内侧设置有固定套座9,固定套座9和下模座7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下模6,固定下模6的外侧形状大小与下模座7的外侧形状大小相等,且固定下模6和下模座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固定下模6、固定套座9和下聚氨酯座10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下模11;
[0022]固定套座9包括中空圆座91、上侧套环92和内部凹槽93,上侧套环92的下端设置有中空圆座91,上侧套环92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凹槽93,中空圆座91和上侧套环92连接在下模座7上;
[0023]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中空圆座91和上侧套环92套接连接在下模座7上,这样便于安装固定使用,使得在使用的时候不易脱落,而在使用
时,通过上侧套环92内侧的内部凹槽93,从而便于套接固定物体,这样起到很好的限位固定作用;
[0024]固定下模6的上端中间设置有上聚氨酯座4,固定下模6和上聚氨酯座4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铜带8,上聚氨酯座4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固定套柱5,上聚氨酯座4和固定套柱5通过套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上聚氨酯座4和固定套柱5的内侧处于同一直线上,上聚氨酯座4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固定上模3;
[0025]中间顶杆1包括固定通孔13、金属圆柱14和下侧冲盘15,金属圆柱14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固定通孔13,金属圆柱14的下端设置有下侧冲盘15,金属圆柱14和下侧冲盘15连接在固定上模3上;
[0026]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金属圆柱14和下侧冲盘15套接连接在固定上模3上,这样便于安装固定使用,使得在使用的时候更加便利方便,而在使用时,通过金属圆柱14上端的固定通孔13,从而便于限位固定物体,从而在冲压的时候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0027]固定上模3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顶杆1,中间顶杆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销子2;
[0028]固定上模3包括上侧套柱31、外侧挡环32、底部套柱33和卡扣凹槽34,上侧套柱31的下端设置有外侧挡环32,外侧挡环32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套柱33,底部套柱33的内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包括下模座(7)和下聚氨酯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聚氨酯座(10)安装固定在下模座(7)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下聚氨酯座(10)的上方位于下模座(7)内侧设置有固定套座(9),所述固定套座(9)和下模座(7)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下模(6),所述固定下模(6)、固定套座(9)和下聚氨酯座(10)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下模(11),所述固定下模(6)的上端中间设置有上聚氨酯座(4),所述固定下模(6)和上聚氨酯座(4)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铜带(8),所述上聚氨酯座(4)的下端内侧设置有固定套柱(5),所述上聚氨酯座(4)的上端中间设置有固定上模(3),所述固定上模(3)的内侧中间设置有中间顶杆(1),所述中间顶杆(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销子(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上模(3)包括上侧套柱(31)、外侧挡环(32)、底部套柱(33)和卡扣凹槽(34),所述上侧套柱(31)的下端设置有外侧挡环(32),所述外侧挡环(32)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套柱(33),所述底部套柱(33)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凹槽(34),所述底部套柱(33)连接在上聚氨酯座(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铜带的冲孔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华斌许飞燕杨香凡李智超蒋立娟
申请(专利权)人:国有南岭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