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49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其提高锅的加热性。烹饪器(电饭煲(10))具备收容锅(15)的收容部(22)和多个线圈(25A、25B)。线圈(25A、25B)分别为环状,并分别具有:第一部分(26),以朝向收容部(22)的轴线(A)突出的方式以第一曲率半径(r1)弯曲,并以横穿底壁(24a)的方式沿着底壁(24a)延伸;第二部分(27),以比第一曲率半径(r1)小的第二曲率半径(r2)弯曲,并沿着外周壁(24b)延伸;圆弧状的第三部分(28),与第一部分(26)的第一端(26a)和第二部分(27)的第一端(27a)相连;以及圆弧状的第四部分(29),与第一部分(26)的第二端(26b)和第二部分(27)的第二端(27b)相连。端(27b)相连。端(27b)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其在有底筒状的煮饭锅的底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线圈。在该电饭煲中,在以三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被通电而其余线圈被断电的方式,按照规定的顺序切换通电状态的同时,通过线圈对煮饭锅进行感应加热。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1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专利文献1的加热设备中记载了通过切换对线圈的通电状态来集中加热煮饭锅的局部,但是关于线圈对煮饭锅的加热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8]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高具备多个线圈的烹饪器中的锅的加热性。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备:收容部,具有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外周立起的筒状的外周壁,并对有底筒状的锅进行收容;以及多个线圈,在所述收容部的外表面侧以所述收容部的轴线为中心而在周向上排列配置,所述多个线圈分别为环状,并分别具有:第一部分,在从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观察所述收容部时,以朝向所述收容部的轴线突出的方式以第一曲率半径弯曲,并以横穿所述底壁的方式沿着所述底壁延伸;第二部分,以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小的第二曲率半径弯曲,并沿着所述外周壁延伸;圆弧状的第三部分,在所述收容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一侧的第一端相连;以及圆弧状的第四部分,在所述收容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端相连。
[0011]在该烹饪器中,第一部分局部地加热锅的底面部,第二部分局部地加热锅的侧面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局部地加热锅的底面部到侧面部。由于第一部分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第二曲率半径,所以能够将锅的底面部的加热区域确保得较宽。因此,能够提高在加热烹调中较为重要的锅的底面部侧的加热性。
[0012]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均为圆弧状,在线圈中没有直线部分。在制造线圈时,在线圈中存在直线部分的情况下,在直线部分处张力变得过少,另一方面,在直线部分的两端处张力变得过多。但是,在该方式中,由于没有直线部分,所以能够向规定的部位施加给定的张力而卷绕单线或绞合线。由此,能够可靠地制造出规定形状的线圈,并且能够提高线圈的生产率。
[0013]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相对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的比例为100%以上且160%以下。根
据该方式,能够有效地确保第一部分对锅的底面部的加热区域。
[0014]在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周部的厚度比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部的厚度厚,并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周部的厚度比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部的厚度厚。具体而言,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厚度分别从所述内周部向所述外周部逐渐变薄。根据该方式,在锅的底面部侧,每单位面积的单线数量比侧面部侧的每单位面积的单线数量多,因此能够确保加热量。另外,在锅的侧面部侧,虽然每单位面积的单线数量变少,但由于能够扩张可配置线圈的范围,因此能够确保加热区域。并且,在锅的侧面侧部,线圈的柔软性由于单线数量的减少而提高,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从底壁到外周壁的外表面形状的贴合性。
[0015]仅具备两个所述线圈。另外,具备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贯通所述外周壁并检测所述锅的温度,在从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观察所述收容部时,两个所述线圈相对于穿过所述底壁的中央和所述传感器的基准线对称地配置。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两个线圈无偏倚地加热锅的底面部侧。另外,能够通过一个传感器无偏倚地检测两个线圈对锅的加热温度。
[0016]最接近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三部分或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间隙为20mm以下。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外周部的厚度比内周部的厚度薄,能够扩大侧面部的加热区域并使其接近传感器。并且,若将第三部分或第四部分与传感器的配置如该方式那样构成,则能够提高通过传感器检测由线圈加热的锅的温度时的响应性。
[0017]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每个从内周部到外周部都是均匀的,构成所述第一部分的单线的密度比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单线的密度高。根据该方式,能够确保锅的底面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量,并且能够确保锅的侧面部的加热区域。
[0018]技术效果
[0019]在本技术的烹饪器中,由于第一部分的第一曲率半径比第二部分的第二曲率半径大,因此能够提高多个线圈对锅的底面部侧的加热性。另外,由于在线圈中没有直线部分,因此能够提高线圈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烹饪器的剖视图。
[0021]图2是保护框和线圈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3是保护框和线圈的仰视图。
[0023]图4是一个线圈的仰视图。
[0024]图5为图4的V

V线剖视图。
[0025]图6是图4的VI

VI线剖视图。
[0026]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是图5的与图7不同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9是图6的放大图。
[0029]图10是表示改变线圈的第一部分的曲率的情况下的比较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按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图1表示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烹饪器的一例的电饭煲10。该电饭煲10具备配置有煮饭锅(锅)15的电饭煲主体20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电饭煲主体20的盖体35,是在电饭煲主体20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线圈25A、25B的多线圈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优化线圈25A、25B的形状来提高煮饭锅15的加热性。
[0032](电饭煲的概要)
[0033]如图1所示,煮饭锅15由磁性材料构成,是通过冲压加工或铸造而形成的一体结构。煮饭锅15为有底筒状,具备圆板状的底面部16和从底面部16的外周立起的侧面部17。侧面部17为具有穿过底面部16的中心的轴线的筒状。
[0034]电饭煲主体20具备有底筒状的收容部22,该收容部22用于将煮饭锅1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收容在外装体21内。通过将煮饭锅15收容于收容部22的内表面侧,从而保护框24(收容部22)的轴线A与煮饭锅15的轴线一致。收容部22设置在形成于外装体21的上表面的开口的下部。收容部22具备:位于与侧面部17的上部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内胴23;以及位于与底面部16和侧面部17的下部隔开间隔的位置的保护框24。内胴23由金属制成,并且为直径均匀的圆筒状。保护框24由树脂(非导电性材料)制成,并且是配置在内胴23的下端的托盘状。
[0035]参照图2及图3,在保护框24中,在与收容煮饭锅15的内表面侧相反的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部,具有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外周立起的筒状的外周壁,并对有底筒状的锅进行收容;以及多个线圈,在所述收容部的外表面侧以所述收容部的轴线为中心而在周向上排列配置,所述多个线圈分别为环状,并分别具有:第一部分,在从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观察所述收容部时,以朝向所述收容部的轴线突出的方式以第一曲率半径弯曲,并以横穿所述底壁的方式沿着所述底壁延伸;第二部分,以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小的第二曲率半径弯曲,并沿着所述外周壁延伸;圆弧状的第三部分,在所述收容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一侧的第一端相连;以及圆弧状的第四部分,在所述收容部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相对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的比例为100%以上且16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部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周部的厚度比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部的厚度厚,并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周部的厚度比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周部的厚度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厚度分别从所述内周部朝向所述外周部逐渐变薄。5.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仅具备两个所述线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仅具备两个所述线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备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贯通所述外周壁并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晋平福岛光起片冈利充
申请(专利权)人:象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