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49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盘头夹紧装置,所述盘头夹紧装置具有盘头夹紧空间,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支撑杆,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有的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至少两条所述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间隙,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间隙位于所述盘头夹紧空间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少盘头直接掉落而对盘头自身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也可以避免对拉纱机造成损坏,并且降低了盘头砸伤工人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时的安全性。产时的安全性。产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纱机,尤其涉及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将纱线缠绕到盘头上时,先将盘头夹紧,再将纱线缠绕到盘头上,缠绕完成后,当需要将盘头卸下时,传统的方法是工人先用手将盘头扶着,再让另外一个工人控制拉纱机上对盘头夹紧的机构松开,在松开盘头的一瞬间,工人需要将盘头抓稳后再搬离拉纱机,在此过程中如果工人不能及时抓稳,盘头则会掉下,首先盘头容易损坏,其次盘头直接掉下到拉纱机底部,容易对拉纱机自身的结构造成损坏,最为重要的是盘头掉下时容易压到工人的脚,对工人的人身造成伤害,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盘头夹紧装置,所述盘头夹紧装置具有盘头夹紧空间,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支撑杆,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有的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至少两条所述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间隙,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间隙位于所述盘头夹紧空间的正下方。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外设的盘头放在盘头夹紧空间内,利用盘头夹紧装置可对盘头进行夹紧,当需要将盘头从盘头夹紧装置内处卸下时,可利用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杆向上升起,支撑杆靠近盘头,并且至少一个限位间隙正对盘头夹紧空间内的盘头,松开盘头夹紧装置,由于限位间隙对盘头进行限位,组成限位间隙的两条支撑杆与盘头的侧壁相抵并对盘头起到承托的作用,从而使得盘头不会直接掉下来,然后再利用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杆下降,工人可方便地将盘头从拉纱机内取出并搬离,如此可有效减少盘头直接掉落而对盘头自身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也可以避免对拉纱机造成损坏,并且降低了盘头砸伤工人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时的安全性。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丝杆,所述第一电动丝杆具有沿竖直方向活动的第一活动端,所述机壳的内侧壁正对每条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电动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每条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穿过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一槽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端上。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动丝杆的第一活动端上,由第一活动端带动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对位于限位间隙内的盘头实现高度调节。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动丝杆,所述第二电动丝杆具有沿竖直方向活动的第二活动端,所述机壳的内侧壁正对每条所述支撑杆的另
一端开设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电动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每条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二槽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端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电动丝杆的第二活动端上,利用第一电动丝杆与第二电动丝杆共同对支撑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支撑杆的受力,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定位套的中部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定位凹槽。盘头的两端分别掉落至定位套上,可利用定位凹槽对盘头的位置进行限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平移丝杆、第一夹紧柱、第二夹紧柱与挡板,所述平移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上,所述平移丝杆具有沿水平方向平移运动的平移活动端,所述第一夹紧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平移活动端上,所述第二夹紧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挡板套接于所述第二夹紧柱上,所述第一夹紧柱与所述第二夹紧柱之间形成所述盘头夹紧空间,所述第一夹紧柱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夹紧柱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夹紧柱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线相互平行。盘头自身具有中空的筒体,在夹紧盘头时,先将盘头放置到盘头夹紧空间内,再利用平移丝杆使第一夹紧柱向盘头靠近,第一夹紧柱与第二夹紧柱靠近盘头的端部插入到中空的筒体内进行限位,并且第一夹紧柱将盘头压紧在第二夹紧柱上,盘头的一端面贴紧在挡板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紧柱与所述第二夹紧柱为锥形柱体,所述第一夹紧柱的锥形面正对于所述第二夹紧柱的锥形面。第一夹紧柱与第二夹紧柱锥形面插入到盘头的中空筒体内,对盘头限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100-机壳、110-第一槽孔、120-第二槽孔、210-支撑杆、211-定位套、220-第一电动丝杆、230-第二电动丝杆、310-平移丝杆、320-第一夹紧柱、330-第二夹紧柱、34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6]参照图1,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盘头
夹紧装置,所述盘头夹紧装置具有盘头夹紧空间,所述机壳10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支撑杆210,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有的所述支撑杆210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至少两条所述支撑杆210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间隙,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间隙位于所述盘头夹紧空间的正下方。
[0017]由上述可知,外设的盘头放在盘头夹紧空间内,利用盘头夹紧装置可对盘头进行夹紧,当需要将盘头从盘头夹紧装置内处卸下时,可利用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杆210向上升起,支撑杆210靠近盘头,并且至少一个限位间隙正对盘头夹紧空间内的盘头,松开盘头夹紧装置,由于限位间隙对盘头进行限位,组成限位间隙的两条支撑杆210与盘头的侧壁相抵并对盘头起到承托的作用,从而使得盘头不会直接掉下来,然后再利用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杆210下降,工人可方便地将盘头从拉纱机内取出并搬离,如此可有效减少盘头直接掉落而对盘头自身造成损伤的情况出现,也可以避免对拉纱机造成损坏,并且降低了盘头砸伤工人的风险,提高了生产时的安全性。
[0018]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丝杆220,第一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盘头夹紧装置,所述盘头夹紧装置具有盘头夹紧空间,所述机壳(10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支撑杆(210),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有的所述支撑杆(210)沿竖直方向来回运动,至少两条所述支撑杆(210)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间隙,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间隙位于所述盘头夹紧空间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动丝杆(220),所述第一电动丝杆(220)具有沿竖直方向活动的第一活动端,所述机壳(100)的内侧壁正对每条所述支撑杆(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槽孔(110),所述第一电动丝杆(220)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100)的外侧壁上,每条所述支撑杆(210)的一端穿过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一槽孔(110)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纱机的盘头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动丝杆(230),所述第二电动丝杆(230)具有沿竖直方向活动的第二活动端,所述机壳(100)的内侧壁正对每条所述支撑杆(21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槽孔(120),所述第二电动丝杆(230)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壳(100)的外侧壁上,每条所述支撑杆(210)的另一端穿过与其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荣郭步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荣钜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